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 言 宜兴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浙皖接壤,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以产陶器出名。据史料记载主要品种均为缸坛盆罐。新中国建立以后,经陆续发现的窑址及出土实物并由各方专家考古和研究论证,距今约 4 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已有陶器的出现,东汉 (公元 25~ 220年 )时开始形成的江南的一个制陶中心,烧制釉陶和灰陶,两晋 (公元 265~ 420年 )时期受越窑的影响,早期青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至晚唐 (公元 907~ 936年 )后逐渐湮没。宋以后至明清,均釉陶器和紫砂陶器得到逐步发展,清末至民国年间,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 20世纪 50… 相似文献
2.
3.
4.
宜兴紫砂积淀着丰富和厚重的中华古老文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艺术品而载入史册。她以博大的胸怀,兼纳众多的民族文化元素,鲜明地烙上它们的印记,传递着它们的信息,塑造不朽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例如,佛教文化与紫砂文化的交融、渗透和契合,表达出一种高妙的境界和艺术感染力。数百年来,通过壶艺造型和紫砂雕塑,承载佛教精神和理念,成为一种时尚和主流,也是紫砂艺术风格趋向多元化、多样性的一种探索和反映。下面就两个方面阐述宜兴紫砂的佛教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6.
宜兴紫砂工艺是我国民间一门优秀的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本文就宜兴紫砂工艺的发展和艺术创作首要阐述了作者的有关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宜兴紫砂,历史绵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沉淀。它雄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而毫无愧色。宜兴紫砂就其社会性来说,可以分为二大类,对业内人士而言是“谋生的紫砂”,对消费大众而言是“休闲的紫砂”。这两者的共同参与,相辅相成,造就了不朽的紫砂文化,推进了紫砂的繁荣和发展。在纷杂的世界里,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境界,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相似文献
12.
紫砂,作为宜兴现有的一项重要文化宝藏,它的发展之迅速是任何其他文化所难以企及的,然而它的发展逐本溯源的话,从有文字记载的"擢土制壶"的金沙寺僧,到紫砂鼻祖供春,再到当代壶坛泰斗、已故名人顾景舟。岁月更替,不过短短五六百年。相比之下,宜兴的制陶史可就悠远而漫长了许多,其中的陶瓷雕塑,早在魏晋时期就曾经出土过。紫砂,尤 相似文献
13.
14.
15.
紫砂这个文化市场的建立经历了它的风风雨雨。紫砂行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和传统的陶瓷一样,一般还是作为日用品在市场流通。1980年以前,宜兴没有个体的工艺师,大家都是在单位上班,当时宜兴紫砂厂只管安排生产为劳动人民每天使用的普通茶壶。所有茶壶底部一律盖着一枚"中国宜兴"方印。一把壶便宜的不过几毛钱,比较好的也就三、五元之间。 相似文献
16.
17.
前言中国江苏宜兴紫砂器是闻名世界的一种特殊陶器。它的原料是一种深理山腹中的甲泥。它不仅具有多种天然的色彩,而且可塑性极佳,仿制各种器物,形象逼真,十分可爱。加之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可以在器上施展造型、雕刻、绘画等技术,更使它变成一种艺术珍品。把它制成茶具,用来饮茶,不但没有一般陶器的土气味,而且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避免各种金属条具的异味。它又具有比瓷壶保温和不烫手的优点。正因为它有以上许多优点,所以自产生以后,很快就被人们发现,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经过艺术加工,使它无生的丽质更加完美,成为… 相似文献
18.
19.
20.
1引言自从唐代以来,瓷器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到了宋代,景德镇瓷器,开始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南宋时,宜兴紫砂陶就在国际上有了声誉,并为西方著述家所重视。公元1154年(南宋绍兴24年)阿拉伯地理学家爱垂西氏(Eletrisis)在一本地理书中写道:“中国面积很大,人口极多,……艺术作品以绘画和陶瓷最为精美。”还特别在书中提到:“蜀山(Susan)建筑美丽,……商务信誉,甲于全世。所造陶器,质地极佳。”当然对这一论点,似有待进一步考证。明代中叶以来,随着宜兴陶瓷生产的迅速发展,宜兴紫砂不仅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