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针对目前矿井富水区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法常用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时间步长选取受限于Courant-Friedrich-Lewy稳定性条件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计算效率和富水区成像分辨率,提出将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和Crank-Nicolson时域有限差分(CN-FDTD)方法应用于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研究。首先介绍了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和CN-FDTD方法基本原理;然后建立了矿井富水区陷落柱三维空间模型,研究了激励源线圈频率和角度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并得出了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结果;最后分析了CN-FDTD方法的计算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源线圈峰值频率为65 MHz且激励源线圈平行于xoz平面时,富水区陷落柱成像分辨率较高;基于CN-FDTD逆时偏移成像算法的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与实际模型相符;CN-FDTD方法较传统FDTD方法计算效率高,内存占比小。  相似文献   

2.
为精确探查含/导水陷落柱,实现含/导水陷落柱的三维立体解释,基于含/导水陷落柱与围岩的电性差异,利用音频电穿透探查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性,对音频电穿透观测数据进行三维反演成像,得到电阻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应用音频电穿透三维反演可准确识别含/导水陷落柱空间位置、展布范围等,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有煤矿工作面水害复合勘探技术大多采用常规回转钻进成孔方法,钻孔数量多、工作量大,且施工过程中钻杆弯曲变形、孔内地层变化、钻进工艺参数改变等会导致钻孔发生偏斜,从而导致探水决策失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定向钻进的复合勘探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某煤矿综采工作面水害探测。应用过程如下:先采用矿井音频电透技术探测工作面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再采用定向钻进技术直接揭露富水区,通过观测钻孔涌水量和化验钻孔涌水水质,确定异常区存在导水奥灰岩溶陷落柱,并圈定了陷落柱在该工作面内的延展状态和边界;根据复合勘探结果,指导更改切眼位置,有效消除了工作面开采揭露导水陷落柱导致突水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以汶川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GIS和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信息提取和解译,共解译滑坡53个,崩塌1 575个,地质灾害面积76.58 km2,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震烈度和水系等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数据与分析对安置地的重建和地震灾害预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航空成像光谱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产成像光谱仪PHI(Pushbroom Hyperspectral Imaget)所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根据田间冬小麦单产遥感研究试验数据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时相冬小麦单产预测模型,实现了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小麦产量的整体预测;对试验区土壤氮素水平与不同时相冬小麦预测产量以及试验区实测产量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氮素分布的差异性对小麦的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BASIC中的陷落技术 《电脑爱好者》1995年第4期 BASIC中提供了较完备的陷落技术,学会该技术的有关语句的使用,能够编制出更加完美新颖的程序。本文讲述了BASIC的指定功能键陷落、错误陷落和时间陷落三种陷落技术。  相似文献   

7.
蚀变遥感异常是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定位预测的一个新的独立参数, 应用ETM+数据在基岩裸露区进行含水矿物的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技术日趋成熟, 但在植被覆盖区的提取效果一直在探索之中。通过对植被发育的相山铀矿田ETM+数据主成分分析, 基本消除了植被的影响, 获得了良好的含水矿物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其中分布在相山矿田西北部碎斑熔岩中的或北部西段变质岩中的蚀变遥感异常是热液水云母化引起的, 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林峰  冯燕 《计算机仿真》2006,23(2):168-170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大大拓展,随之也带来了遥感数据的海量增长,给传输和存储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必须对遥感数据进行压缩。遥感图像具有不同于自然图像的特性,针对遥感图像的特点,介绍了一种自适应预测和JPEG2000相结合的无损压缩编码算法,即首先采用基于图像灰度分布局部相关特性的谱问预测器去除谱问冗余,再利用静止图像压缩新标准(JPEG2000)对预测得到的差值图像进行编码压缩。仿真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谱技术可快速而高效地获取土壤组分及其空间分布信息,为准确估算黄土高原土壤Fe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对榆林东部地区的典型黄土进行野外采集、室内理化分析、光谱测定及其预处理,分析土壤铁含量与反射光谱的相关性,筛选敏感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确定最佳估算模型。光谱反射率及其不同变换后筛选出的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500、870、1 700、2 200 nm附近;原始反射率(Ref)建模结果相对较稳定且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2达0.73,均方根误差RMSEP最小;经导数变换(FDR和SDR)及连续统去除CR变换的模型次之,预测集R~2分别达到0.61和0.64;采用波段内插法将土壤Fe含量最优估算模型Ref应用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上,得到土壤Fe含量遥感反演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Fe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地层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壤Fe元素含量遥感分析提供支撑,实现黄土高原土壤铁的光谱快速制图。  相似文献   

10.
遥感考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飚  郭华东 《遥感信息》2010,(1):110-116
遥感考古是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目前它主要用于考古遗迹的分布调查和预测、地上地下古遗迹的存在性及分布格局探测、古遗迹的空间制图、古遗迹及所在环境的虚拟复原。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已逐渐成为考古勘察特别是大型遗址前期勘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遥感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考古学的新目标、新需要不断出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田野考古研究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回顾了遥感考古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国际上遥感考古研究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江西定南稀土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定南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的主要产区。在稀土开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水土流失,诱发的多处泥石流淹没林地和耕地。运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信息与3D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对定南矿区开采面、固体废弃物及其造成的泥石流进行解译,根据泥石流分布特点选取危险性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模型,依据预测结果划分了泥石流的危险性空间分布。预测结果得到遥感影像和野外实际调查的检验,模型在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出遥感影像信息挖掘的框架结构和原形系统的数据挖掘流程;研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应用了分析比较法,充分研究了一般图像挖掘系统的框架和用于医学影像挖掘的原形系统的挖掘流程,以取之所长,避其所短。结果:设计出了适用于遥感影像信息挖掘的框架结构。结论:指出遥感图像挖掘是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遥感图像挖掘必须将一般图像挖掘的理论和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效的遥感图像信息挖掘系统。  相似文献   

1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影像分割是指把一幅影像划分为互不重叠的一组区域的过程,它要求得到的每个区域的内部具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而任意两个相邻的区域则不具有此种相似性。遥感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数据挖掘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影像目标信息自动化提取与智能识别尤为重要,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见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与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分割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及目前存在的改进措施。建立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的分类体系,最后指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监测区矿山地表设施特征,对遥感影像进行相关处理,然后结合GIS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矿山实际开采现状吻合度高。这一结果表明利用RS和GIS对矿山进行监测有利于国家实时掌握矿山开采状况,为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整顿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HIS彩色变换并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矿区变化区域,将变化区域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和采矿权登记矢量数据相叠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提取叠加分析功能剔除干扰区域,实现违法采矿信息的自动提取。该方法充分利用遥感数据和矢量数据,避免了单独使用遥感影像数据时必须进行人工监督分类的繁琐操作,其提取违法信息的速度快、费用低廉,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制止矿产违法开采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M和ArcSDE的遥感图像数据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航  岳丽华 《计算机应用》2005,25(5):1212-1214
如何高效地存取和管理海量的遥感图像数据,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基于COM组件的GIS二次开发技术和ArcSDE中间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于COM的GIS组件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利用ArcSDE开发后台遥感图像数据库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在VC++6. 0、Oracle9i环境下的一个开发实例,阐述了开发方式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和3S集成系统用于空间对地观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遥感分析软件的自动化和准确性的需要-这一遥感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时代背景出发,对研制适合当代遥感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特点的遥感影像理解专家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从实用性角度提出了这种专家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e land use/cover distribution on Langkawi Island, Malaysia was mapp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satellite image taken in March 1995 was processed, geocorrected and analysed using IDRISI, raster-based GIS software. A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ased on spectral data from a composite image of the bands TM3, TM4 and TM5. Using this output, field data together with available secondary data consisting of topography, land use and soil maps were used to perform a maximum likelihoo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output image was 90% and individual class accuracy ranged from 74% for rubber to 100% for paddy fields. The classified areas on the image were mainly confined to the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s on the island. A shaded relief map, simulating sunshine conditions, showed that the unclassified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shadowed slopes, i.e. the slopes facing west. Consequently, the imagery was subdivided on the basis of slope aspect and a stratified clas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As a result of this procedure, the overall accuracy increased to 92% and the individual class accuracy for the inland forest class increased by 9% to 90% . Using IDRISI, individual class areas as well as percentages were calculated. The kappa coefficient for the classified image was 0.90. Qual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opography is the main control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cover types on the island. As Langkawi Island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over the last decade, successful planning will require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land use/cover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are capable of providing such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水质遥感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水质遥感监测系统的构建能够应对宏观、动态、快速监测水库水环境的需求,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持。介绍系统总体结构及工作技术流程并阐述了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系统采用配置文件、菜单驱动及公共数据池交互的总体构架,基于ArcEngine及PCI\|EASI的组件式二次开发方式集成GIS和RS两部分功能,结合水质遥感物理分析模型,实现图像预处理、水质遥感自动反演、水质信息分类统计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在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水质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中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寒干旱地区环境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高寒干旱地区环境研究的特点,研究了适合于遥感信息提取的区域环境综合分类系统,提出了利用现有成熟的图像分类和专题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实现了多种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利用多重判据在GIS环境下,通过基于知识的识别和修改,对初分类结果中相混淆异类进行了有效分离,达到类型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