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反射法勘探在广州市三元里地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 《勘察科学技术》1995,(6):51-55,48
本文介绍了在广州市三元里地区的地质条件下,应用地质雷达、反射法地震勘探和井中电磁波透视探测岩溶的对比情况。文中叙述了横波反射法在三元里地区应用受限的原因及纵波反射法在本地区为压制干扰、提高分辨率所采取的措施,使P波反射法勘探取得了好的效果。文中给出了该区P波反射法探测基岩界面、溶洞、断层和溶蚀带分布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震垂向分辨率不足,沉积相研究存在多解性的问题,选取钻探证实的地质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地层切片和沿层地震频谱成像技术,结合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地质体在不同类型属性地层切片上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振幅属性地层切片能准确刻画出地质体外形,而频率属性地层切片能分辨出地质体的内部结构特征。根据此认识,使用多域地层切片综合分析技术,对WA油田流一段开展了新一轮沉积相分析,成功识别出了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指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并被后续钻探证实,证实了该技术的准确性,为沉积相精细化研究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确定地震反射波的地质层位是地质构造解释的基础,利用人工合成记录、抽层试验的方法可较好的确定薄互层地区地震反射界面代表的地层界面。  相似文献   

4.
地震相特征能揭示沉积过程、沉积物源及特定的沉积相带,借鉴油气储层预测中的地震相分析方法,运用基于波形分类处理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川南煤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归结到沉积相上,验证了处理的正确性.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地震相分析方法在煤田勘探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地质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纵向以单井相为依据,横向上应用波形聚类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相预测,并以吐哈盆地葡北—火西地区为例,对其主要目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的精细刻画与研究,确定了沉积相(微相)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在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沉积环境的识别,波形聚类地震相分析对于识别不同沉积环境砂体类型较为适用,井震互验是沉积体系分析和解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应用于解决矿物勘探、矿井设计、废弃巷道探测和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已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取得了成功。记录仪动态测定范围的扩大和数据处理软硬件成本的降低使得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已成为采矿业中探测地质异常的有效手段。地震数据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许多地区能探测出200m深、2m煤层中落差仅3m的断层,能探测和绘制出深度在20m内的废弃矿井地下空洞。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起到了提高采矿安全程度和经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什店矿区地处库尔勒市焉耆盆地西南缘,属戈壁沙漠地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针对该类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反射信号能量弱、各种干扰波极其发育的特点,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确定了一套以解决静校正、提高信噪比为主要目的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经实际验证,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潮汕坳陷中生界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汕坳陷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坳陷,油气勘探程度极低,仅有1口探井且位于坳陷边缘。根据研究区地震资料丰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中生界地震相-沉积相的研究工作,将潮汕坳陷中生界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划分出8种不同的地震相类型,在地震相的平面图和地震层序等厚图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相图,恢复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面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浅层二维地震不仅可以运用于城市断层的研究和工程地震勘探等领域,还可以进行沉积相领域的辅助研究。在与地质背景紧密结合的前提下,应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对已有的地震资料准确、高效地进行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前人对阿根廷库约盆地Cacheuta坳陷PCo区块Barrancas组季节性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的物源方向、沉积相带展布特征等描述不清的问题,在分析该地区满足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应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合适的地震时窗类型和大小、波形分类数等,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反映不同沉积相的地震波形进行多次试验和分类,最终快速有效地预测出了季节性河流的多个物源方向和复杂沉积相带展布特征。预测结果与该区区域地质背景吻合,且与单井测井相匹配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季节性河流相沉积及演化模式,对油田下一步开发部署调整以及剩余油挖潜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中提取各种地震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属性,比较分析地震属性与反射结构、煤层气储层中的煤层、含水层、含气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精细地描述煤层气储层的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可以判别储层中强含水、含气层。结合钻井地质资料与测井资料,三瞬剖面解释可以进行煤层厚度估计与质量评价,为煤层气钻井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震方法无损探测挡土墙内部结构是地震方法应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发展。挡土墙的形态决定了常规地震反射方法受到了限制,改进现有的地面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和处理技术才能使地震方法更好地解决地质问题。本文对在无损探测挡土墙结构中所采用的地震反射法技术和应用实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结合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本区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沉积体系,进一步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浅-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微相。在单井沉积相特征及井间沉积相对比研究基础上,对于奇地区中生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大体展示了于奇地区三叠系在不同层段的沉积相演化和平面展布,并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陡倾角煤层勘探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层倾角变化范围30~60.的王家山矿区为例,选择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及叠后时间偏移3种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叠后时间偏移适用于地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叠前时间偏移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的问题,不能解决地下绕射点与成像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适用于地下速度横向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当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同时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21,40(6):80-82
随着槽波地震探测技术近几年的大力普及,许多煤矿在工作面形成后应用这一技术对工作面内的地质异常情况进行探查,取得了良好的探测效果。地震槽波技术分为透射法与反射法,2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获取更丰富的地质信息,确保了探测成果的准确性。根据透射槽波与反射槽波的原理,结合榆树坡矿的实际应用,探查清楚了榆树坡1204工作面内的构造情况,为顺利回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复杂地区不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而且环境恶劣,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复杂区地下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使得地震波波场无章可循,实际情况与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技术的前提条件的基本模型假设相差甚远,致使地震资料成像困难。针对这些难点,对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说明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属性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将数学形态学原理引入地震属性图像处理与分析中,结合断层地质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形成了线状特征的地质解译流程,以特定的采区为例,实现了断层的自动地质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形态学是一种有效增强和提取图像线性特征的方法,将数学形态学技术与地震多属性技术相结合进行地质解译可提高地震属性解释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节省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的基础是当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积分能谱、时频能量等)也必定有所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及关键参数等技术环节。在分析某油田河道砂体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应用这一技术对该油田主要目的层段河道进行了准确预测,确定了主河道的平面展布范围,为钻探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井震联合统层的桥梁。从合成记录根本原理反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震波理论,采用非褶积模型的万能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新方法,即子波反射叠加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法。这种方法可以制作任意多、任意厚度的合成记录。这种任意厚度就是实际地下的任意地质界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含煤岩系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运用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通过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法及单井层序地层的岩性与微相划分标定法,建立了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对沁水盆地中裕地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作为该区的最小等时研究单元,以短期旋回作为控制进行切片可以研究四-五级序界面内的沉积现象;均方根振幅属性可以作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预测的敏感属性;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并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盆地和泥炭沼泽等沉积微相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