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以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况为研究目标,在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油田开发历史的拟和,从而预测出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郑成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17(2):28-31
采用岩石力学试验,可以求取拖市油田产层、隔层的物性参数,为压裂设计掌握基础资料。在生产中,用Kaiser效应测量对应地层的地应力大小,计算地应力剖面,是为了给压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还要计算受地应力影响的近井摩阻、压裂液效率、裂缝闭合压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拖市油田的水力裂缝在近井地带发生偏转,在这种情况下,裂缝的动态缝宽较小,水力压裂应以低砂比、长时间注入为原则,以便降低砂堵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体积改造中复杂人工裂缝网络系统中主裂缝与分支裂缝流动最优匹配关系,根据体积改造中复杂裂缝三线性渗流模式及裂缝网络最优耦合的重要性,建立考虑裂缝网络中主、支裂缝匹配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体积改造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中,由于三线性流的存在,主、支缝中也存在非达西效应,当渗透率小于0.1mD时,主缝与支缝的非达西效应影响较小,一般小于5%;当渗透率达0.1mD以上时,随渗透率增加影响增大,考察支缝数量由10条增到200条时,对产量影响明显变强,可达50%以上.揭示主、支缝匹配关系在复杂网络系统中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为现场复杂网络压裂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帆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1)
东胜气田主力开发层位盒2储层底部普遍含水,有效控制人工裂缝高度是实现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人工裂缝高度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因素主要有可控和不可控因素2类。修正裂缝扩展模型,考虑储隔层地应力差、施工排量等因素,对裂缝垂向延伸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控缝高压裂设计思路,有效指导了压裂设计施工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延长油田七里村基础数据为依据,利用测井、压裂资料计算储层三向地应力剖面,以储层水力压裂时产生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的破裂压力相等为临界深度,计算临界裂缝深度。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渤海油田五六区为例,从钻井,地质,测井,开发动态资料入手,研究油藏的开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小层为单位,运用黑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沉积微相分析了剩余油分布情况,提出挖潜区块。同时,利用所得认识,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力压裂后,当微裂缝闭合时初始损伤带的诱导应力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为确定初次压裂后应力分布规律,将围岩区域分为破坏区、损伤区和弹性区,建立了基于损伤理论的人工裂缝诱导应力模型,选择吉林油田1口生产井为研究对象,计算结果表明:人工裂缝诱导应力随井筒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的开发效果是油、水井裂缝参数和井网井距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整体压裂多参数交互影响,以初期产量、采油速度等指标表征各生产时期影响,选用正交实验表设计以井距和油、水井裂缝参数为实验因素的正交实验方案,通过极差分析得到最优方案。基于优化结果设计施工井的产量明显优于邻近产量,表明正交实验法适用于整体压裂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10.
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裂缝发育储层合理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南区为西峰油田重点区块之一,该区具有裂缝系统发育,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CT扫描等分析结合生产验证表明,该区裂缝与天然隐裂缝均比较发育,微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天然隐裂缝易注入水使沿单方向突进,形成暴性水淹,开发效果变差。通过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线状注水方式结合超前注水技术与压裂改造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单井的产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工冻结过程中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人工冻结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利用自行研制的人工冻结冻胀融沉模型试验装置,对徐州地区常见的粘土进行了12次大规模的冻融试验,分别模拟了封闭系统和开敞系统下人工冻土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在冻土体和受冻结影响的土体中的温度与距离分别近似成线性,已冻土体中的温度梯度比未受冻结影响土体中的大等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2.
GIS是近几年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改善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环境。油气田的生产指挥是油气田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事件,把GIS应用于油气田生产管理,可以做到决策具体化和形象化。文中讨论了基于GIS的油气田生产指挥系统平台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了GIS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人工势场算法在无人车避障应用中虚拟势场作用域固定、避障角度过大的问题,建立了车辆避障模型,对障碍物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传统势场和改进势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人工势场法,优化了安全避障中人工势场圆形虚拟力场作用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人工势场法使无人驾驶车辆在避障系统中安全避障转角跳变减小,能够满足结构化道路避障要求,实现了小角度、大半径避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港油田南部油区大多为复杂断块、多层系、稠油油藏,断块面积小且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目前大多进入高含水阶段,水驱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井下人工地震技术,利用地震波产生的超声波,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在南部地区的王官屯油田和枣园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改善高含水阶段的水驱效果,降低含水上升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4口井、6次试验,累积增油8 499 t ,投入产出比为1∶9.3,井下人工地震驱油技术为改善复杂断块稠油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作用范围大,对油藏伤害小,投入产出比低等优点,是一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设计阶段控制成本最有效的环节之一。目前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概算中存在一些概算与设计脱节、定额套用、换算差错、冒高漏算等问题,容易造成单位工程概算造价不准确。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移动机器人编队形式单一、使用传统人工势场法易陷人局部极小的问题,提出改进人工协调场法。该方法不仅可在不同时间内随机器人数量不同而不断变换队形,达到运动编队的效果,而且适合追踪动态目标点,使机器人的避障能力更加灵活。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油田电网节能降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田电网节能降损的要求,结合油田配电网的特征,计算了油田电网现有损耗值,从建立节能优化数学模型入手,采用分散补偿法和集中补偿法对油田电网无功补偿的最佳位置、最佳容量和变压器最佳分接头档位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了研究,编制了基于分散补偿法和遗传算法的油田电网无功优化软件.以塔河油田配电网为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分散补偿法可确定补偿位置;遗传算法可确定变压器分接头档位,且在补偿容量和减少线损方面优越于分散补偿法.研究结果对油田采用何种节能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米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时间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 ,开展沉积微相分析 ,研究储层结构特征和储层的宏观连通关系。然后分析储层成岩作用和非均质特征 ,划分出成岩储集相和岩石物理相。细分储层渗流屏障类型和研究其分布规律 ,确定流动单元 ,最后建立流动单元分布模型。研究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含油储层可细分为 4类流动单元 ,它既表征出了液体流动特征 (快慢、方向、部位 ) ,又为井位调整 ,生产动态控制及挖潜等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川西致密碎屑岩气田存在的生产动态复杂,储量难动用,采速低,见产慢,稳产条件差,提高综合开采效益困难等问题和难点,通过研究和现场试验,认为采用整体压裂改造开发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能和经济开发效果,建立了气,水三维二相三重介质低渗致密裂缝性气藏整体压裂模拟模型,模型中首次全面考虑了低渗致密气藏低速非达西型渗流和高速非达西型渗流的影响,结合地应力研究,对新场上沙溪庙致密碎屑岩气田整体压裂开发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为低渗致密气藏患体压裂改造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免疫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工势场法和基本遗传算法在解决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时。容易产生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极小值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人工免疫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MRPP-AIPF).该算法将初始抗体群动态分配为记忆保留单元和临时抗体单元,通过交叉、变异和遗忘等算子进行进化操作,使较优抗体较早生成,提高了算法的收敛能力和保持抗体群的多样性.仿真实验表明,MRPP-AIPF算法属有效路径规划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