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存货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存货调整是需求变化的结果而非起因。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存货调整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受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扩大以及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工业企业存货增加大幅度收缩,并加大了经济增速的回调幅度。2008年第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降幅中有4.59%是由工业企业的“去库存化”行为引致的,2009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去库存化行为进一步加剧,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同比下降了7.62个百分点,占2009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降幅的40.87%。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进步》2011,(3):45-45
工信部最近发布《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表示,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预计全年电了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约15%,软件业收入增长约25%。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3%,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进步》2008,(1):43-43
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7年底联合发布了《2007年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在2006年全国工业增加值9.035万亿元中,中国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5.81%,拉动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4.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3亿元,增长7.7%。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进步》2011,(1):44-45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最近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的发展目标。与此目标对应,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为4.3万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6.
2003年,南汇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工业增加值95.9亿元,增长21.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1至2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113亿元.同比增长16.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99%,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7454亿元,同比增长24.2%。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进步》2008,(9):42-43
今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4.4%,回落5.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机械工业分别增长17.5%和21%。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一季度,上海工业企业继续保持去年以来高位运行的势头。全市工业企业(全口径)实现工业增加值757.34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工业总产值3004.8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954.8亿元,同比增长30.2%;累计产销率达到98.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季度实现新产品产值  相似文献   

10.
前十个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0.2%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0月份,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233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8.8%,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1~10月累计,全国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1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重工业生产增长略有加快,轻工业增速回落较多。10月份,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40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9.7%,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25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7.5%,增速比上月减慢1.9个百分点。国有和股份制企业生产增速回落;“三资”和集体企业生产增长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多方面严峻挑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改革、发展、服务各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全系统坚决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克服困难,力保工业平稳增长,为经济社会做出了努力。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完成出口交货值增长13%。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上海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28.26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比全市GDP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7656.96亿元,增长17.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利润447.33亿元,增长12.3%;实现出口创汇72亿美元,增长10.8%,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开了好局。  相似文献   

13.
数据集锦     
五年来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比较2002(预计)年份1998199920002001GDP(亿元)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收入(亿元)工业利润(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795537.8200468.833566147352596.49820547.1203078.935950220296797.16894048.02368511.4422034262239297.71959337.3269509.944443465723…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经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上半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经济的年度预测报告——《2008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将小幅回落;全年GDP将达到279348亿元,同比增长10.2%左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分别同比增长4.1%、12.0%和11.5%左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左右。  相似文献   

17.
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增长9.9%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58亿元,剔除春节不可比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春节在2月份,工作日比去年增加),按平均日产水平计算,增加值同比增长9.9%。国有、股份制和“三资”企业生产增长较快,集体企业增势较缓。当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32亿元,按日产水平计算,同比增长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52亿元,按日产水平计算,增长9.5%;“三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52亿元,按日产水平计算,增长12.9%;集体企业完成增…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工业经济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七项工作,推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037亿元,同比增长20%,较全市GDP增幅高5.7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40%,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三年大变样”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上海的工业也得到了快速而又有质量的发展。1991~1994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1994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54.6%;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加快,工业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壮大,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从1991年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4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从1991年2%不到提高到目前10%左右;产品试制开发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1991~1994年,上海共开发了6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进步》2009,(1):16-16
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 多年以来,山东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主要行业62.1%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