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四年 级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以武汉市中心区风光 村更新改造设计为题,探索了存量建设背景 下城中村社区的城市设计策略,并尝试了与 之相适应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计划。论文 研究选取一典型小组,由城市存量建设背景 解读、经过健康社区等理论分析、到基于光 环境的社区更新设计,取得了师生共赏的学 习成果。论文通过对此典型小组学习成果的 阶段性展示与评述,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 导引和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存量 建设背景下城中村健康更新设计教学提供 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婷  余丹丹 《规划师》2012,28(2):81-85
中国和法国都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而形成的城市边缘社区—中国的"城中村"和法国的"ZUS",针对这些边缘社区面临的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两国都对这些边缘社区进行了改造。借鉴法国在"ZUS"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中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应遵循协作式更新规划路径,即多元主体参与规划过程、界定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从解决物质空间问题转向解决社会空间问题、使更新规划法制化与民主化等,以达到缩小"城中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居住区绿地都是一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中村"改造社区也不例外。随着近些年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前一些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村落已经演化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城中村"改造社区的绿化情况对一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环境行为学为视角,探讨我国"城中村"改造社区环境中的景观要素,以期对创建更具活力和大众化的社区环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某种意义上,城中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与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独特的产物。在以往的国外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城中村这个名词,而是将城中村称作"都市村庄"。然而 "都市村庄" 与城中村在实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Johnston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辞典》中将都市村庄定义为 "一种居住社区、居民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或种族特征,常位于内城或转型地带,是移民进入城市的聚  相似文献   

5.
鲁冠宏  唐坚 《华中建筑》2024,(4):118-124
“城中村”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风貌与城市建设,但却能形成一种自组织、以密集人口为核心的经济活力地带。在数字都市主义和城市原型理论背景下,本设计研究旨在以智能算法探索“城中村”现象的形态生成逻辑,为设计师提供一种基于运算化设计的城市设计思路与方法。该文以“广州第一村”石牌城中村为研究对象,在人工界定地块用地边界、交通流线、功能类型、容积率等宏观信息后,使用C#编译了基于细胞分裂、竞争、交互行为的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生成了初步的功能平面。平面经Substrate算法的细分与波函数坍缩算法(WFC)的空间细化后,得到了一种有机且模块化的城市设计三维模型结果。计算结果不仅实现了对“城中村”形态逻辑的复刻,还为城市设计的形态选择提供了一种基于集群智能的“微观·宏观双向逻辑”的运算化设计新思路,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为响应国家城市更新战略,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双修"规划及设计工作."城市修补"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现代城市更新的新方向.文章以城市修补理念为背景,结合笔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的深圳罗湖区笋岗村社区更新项目,探讨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策略,为后续同类地区的"城市修补"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深圳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城小村     
《山东建材》2015,(1):20-33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今天,我们梳理发生在国内外"大城小村"的这些故事,探寻每一座都市着力于细胞上的密码,记录人类城市前行的些微印记,并试图与读者一道读懂自身生长的逻辑。这些国内外"大城小村"里的探索和经验,当贡献于中国更广阔天地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金俊  李东 《华中建筑》2009,27(10):70-72
宝鸡市"东岭村"城中村改造更新立足于开放与融合的规划思路,采用城市设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土地功能置换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跳跃式"重塑。  相似文献   

9.
正广州的城/村格局,正是瑞吉斯特所说的生态性的一个杂糅了经济文化诸多意味的表现——这无疑也是现代性、都市性的体现。都市性的精神,从来都不单单在于改变、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更在于其包容多样性、丰富多元化的品质。城中村和那种"村际群落"在广州的存在,还展现了一种包容底层民众甚至弱势群体的城市文化价值取向。这对于今日城市中国的格局背景来说,无疑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0.
最佳都市人居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06"瑞田杯"全国青年"人类发展与和平"最佳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的设计构思、设计特色及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大赛命题项目为金泰城·丽湾园林景观设计,旨在通过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城市中心区域的住区开发来探讨和设计最佳城市人居环境社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弘扬"人类发展与和平"的主题.从人居环境和生态整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都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模式,为未来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探索一条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中村在更新改造过程的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思考,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入手,以合肥城区一处城中村为例,文章提出"绿色共享空间"的渐进式城中村更新策略。渐进地引入社区绿地、立体活动空间、社区中心等空间形式,以空间的渐进微更新推动城中村环境的改造,推动城中村的社区更新。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很大,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主要是研究城市空间的构成和特征,其目的是将物质表现的城市,建设成为人类所需的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因此,城市设计范围是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公共中心、居住社区中心、步行街、广场、公园以及单幢的建筑和城市各个细部。但是没有整体环境准则,局部环境表达便会顾此失彼,难于塑造出所需的文化意象和都市肌理。而那些在当代社会和当代城市中对人文的社会文化有特殊意义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随着城市发展,其必然消失.  相似文献   

14.
指出在经历多年高速城市化之后,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的阶段,城市从以"增量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存量更新"为主,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从描绘"宏大蓝图"转向更新存量环境。继而以开县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对山水城市总体空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的策略与方法,归纳了在存量更新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与对象、工作方法、实施路径等,以期为新时期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光明  郭艳 《中州建设》2010,(11):74-74
“城中村”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村庄社区。“城中村”已经与城市建成区融为一体,基本上没有农业,居住和管理功能不健全,影响城市市容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自古占据我国主导地位的乡村逐渐被拔地而起的城市所包围,遗留下来的城中村被称为"城市毒瘤"而成为每个城市迫切想解决的难题。城乡两极化的发展模式加剧了城中村问题的恶化,城中村改造成为广为热议的话题。而由日本、台湾经验总结出的"社区营造"模式,近年来凭借其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持续性被越来越多城市吸纳推广。该理念兴起于城市社区问题,勃发于衰败的农村,将其应用于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尝试。文章从政府、企业、村民、高校师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角度,解析了社区营造理念在厦门集美大社这个城中村中推广运用的实例,从而总结出了至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城市针灸"理论对厦门市东安社区的改造进行更新研究,提出用城市针灸理论以小尺度改造的方法进行城市的更新,以"点式切入"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问题。同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将其从无序混乱的建造到同生共建的循环再生模式,弱化传统大规模推倒重建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改造城中村",需要对城中村有全方位客观的理性认知和诠释,从而创造出有序整洁,能够融入与城市相适的可持续生态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深圳"城中村"的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改善城中村绿化现状的意义.提出了改善深圳城中村绿化现状的对策.以期对改善城中村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其居住环境品位.更好地融入城市大环境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都市实践对城中村的敏感在于我们意识到城中村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城市所必然包含的内容,是当代都市的一种基本"户型"。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平衡需要城中村。虽然有各种社会福利,如通过补偿性拆迁的方式来尽量推掉不美观的城中村,但这至多只能照顾城中村的地主,而不能最终惠及到它的广大租户。而更多的情形是,拆迁剥夺了地主和租户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20.
都市肌理的“针灸术”——“微小”介入的“巨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历史建成环境的发展总是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原封不动的历史保护抑或推倒重来的城市更新?"都市针灸术"理论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策略,力图使城市原有肌理延续与城市整体发展两者兼而有之,并行不悖:它主张通过选择关键的"穴位",进行小规模介入,从而改善城市的整体机能。试图通过对"都市针灸术"代表人物以及外延的理论进行分析,勾勒出其主要思想,呈现其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总结"都市针灸术"的独特疗法,探索适直中国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