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形势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外界普遍认为,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一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那么,美国经济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有迹象显示,自经济危机以来,一度被视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正逐步让位于昔日陷入泥淖的发达经济体。预测显示,自2007年年中以来,包括日本、美国、欧洲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过了74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曾经以金砖国家身份风靡一时的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这一结果或将重塑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欧盟经济体以及日本等国家经济企稳回升,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下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短期内形势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4年全球能源增长预估。2013年7月份以来,纽约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8月发布的市场报告称,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下调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同期发布的报告则表示,维持此前对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日增长104万桶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此轮中国经济的放缓是从2007年的第三季度开始,是周期性的,但很快就被叠加了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引擎出口几乎熄火。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最早并不是从外需开始,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困难,是一次典型的外需冲击。所谓外需的冲击,是指作为长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出口。在从10月到11月的一个月时间内就由两位数的增长变为了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如果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衰退持续到2010年甚至更久,很可能新兴市场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更大,短时期内我们无法指望外需的增长给中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比较现实的目标是稳定现有的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6.
抗击金融危机的“机动帆船”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呈现出好转迹象。各国经济都出现积极反弹信号,中国强劲,日本触底,美国企稳,欧洲银行赢益,进出口增长,股市、房市上扬,消费增长,就业好转等。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来多次表示已看到美国经济的“希望曙光”,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说,美国经济已走出“深渊”,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日本、德国、法国先后宣告结束衰退期,许多国际机构还先后调高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迎来了另一次转型。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增速逐渐加强,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双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经济预测显示,全球经济2013、2014两年预计将增长2.9%和3.4%,比2013年7月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3和0.2个百分点。IMF对发达经济体的两年GDP预测不变,仍然是1.2%和2%,但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两年GDP预测分别下调了0.5和0.4个百分点至4.5%和5.1%。  相似文献   

8.
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专家认为即使没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QE)支撑,美国经济还是有可能强劲增长,可能需要好几年退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如果美国完成与欧洲、加拿大、墨西哥和亚洲的贸易协定,这将会是很大推动力。另外,美国能源市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原来进口能源现在变成可能会出口了。美国将会考虑取消禁止出口能源的政策。此外,能源价格降低会间接降低制造业的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基本没有改变,能源价格下降。会有更多企业开始考虑在美国制造产品。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经济形势初现转机 近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均出现好转的信号。美国经济已有触底复苏之势;欧洲尽管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欧元区经济已经开始走出急剧下滑的泥潭。中国宏观经济逐渐企稳,回暖势头明显。伴随着全球经济开始驱散金融危机的阴霾,在主要经济体经济企稳之后,宏观刺激政策未来走势日益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危机已到中后段。市场在2010年以来的乐观情绪,在近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摩根斯坦利在2009年12月发布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但现在已将预期整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至4.7%。实际上是全面上调了除西欧和拉美地区以外国家的增长预期。但是,市场五月下旬的交易动态显示投资者在强劲的(至少在欧洲以外地区)全球经济增长之外感觉到了其他动向。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反弹至5.5%,后续由于疫情持续爆发、各国财政支持减弱和供应瓶颈持续存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22年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至4.1%.究其原因,发达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预测增速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测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给扰动造成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预测增...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1月17日发布了《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为2.7%和2.9%。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估计仅为2.2%,全球贸易量仅增长了1.2%,是2009年大衰退以来最低的增长率,全球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投资疲软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最主要原因,全球贸易增速已经连续5年放缓,贸易增长趋缓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新一届美国特朗普政府宏观政策、英国"脱欧"等均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或进一步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增长,各国应在多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着重为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3.
欧洲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步伐放缓,金融市场再度动荡。展望第三季度,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可望持续复苏,不会出现“二次探底”,全球金融市场状况仍将紧张,但波幅有所下降。全球银行业虽已踏上复苏之路,但在欧洲债务危机的重压之下,风险再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未来危机将发源于政治领域。进入2014年,重振世界影响力最大经济体(除了欧洲)的努力正在让全世界受益。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政治性问题。在经历了25年的停滞后,日本试图通过采取前所未有规模的量化宽松重新振兴其经济。这是一场高风险试验:更快的增长可能会推高利率,让债务维持成本变得不可持续。但首相安倍晋三宁可冒险也不愿日本缓缓走向死亡。而从公众热烈支持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5.
借助美国资金支持及其市场开放的便利条件,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并很快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经济体。伴随日本经济总量增加的是日美贸易总量和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扩大。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其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进步》2010,(7):43-43
世界银行6月1813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今年GDP增速为9.5%,但近期略有放缓。 对中国经济进行定期评估的《季报》指出,继去年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之后,今年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仍然强劲。消费方面,在有利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下,居民家庭消费保持了良好增长。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进步》2013,(10):43-43
在最近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分论坛上,IMF副总裁朱民表示,发达国家开始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是引发当前全球经济包括新型市场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发达国家逐渐降低购债规模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各国当下面临着由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在发达经济体中,即便是最好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微不足道的,其中大部分国家还背负着大量债务。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日本正面临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欧元区正陷入债务深渊,倍感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飞速向前发展。中国比大多数国家的境况都要良好,中国避免了经济衰退,在2009、2010年都以超越8%增长率的方式实现了更好增长。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进步》2010,(1):42-4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最近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中国2009年对全球GDP增长贡献将超过50%,且未来数年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计至少为8%。受惠于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2009年1-9月中国经济增长7.7%,并在此之后显示出进一步回暖迹象,这是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首次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4年,上海工业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世界经济总体回暖趋势明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4.6%,比2003年高1.4个百分点;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幅度预计都将好于2003年,美、英等国的制造业景气指数持续走高。同时,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预计,从2004年起,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将可能会反弹,预计2004年全球直接投资可望突破7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