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油井因地层亏空,油井漏失严重,冲砂时液体不能返出,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砂子不仅冲不出来,而且由于地层亏空,冲砂液进入地层造成油层污染,针对此情况我们选择了一种捞砂泵捞砂工艺。利用地面作业机提供动力,通过连接装置带动捞砂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产生负压抽吸液流把积砂带入储砂油管,从而将井内积砂捞出。本文从该捞砂泵结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捞砂泵的的适用性,为油井清砂提供了一套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出砂日异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和产量。处理井筒内的沉砂一般现场做法是下入冲砂管柱利用水泥车从油管内打入高速水流进行正反冲砂,由于冲砂液产生的液柱压力远远大于地层压力,携砂能力降低易造成冲砂管柱卡埋事故,修井工作量大,修井成本投入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引进了捞砂泵捞砂这项技术并制定了捞砂工艺,应用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少了施工风险,缩短油井的生产周期,实现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洼油田是蒸汽吞吐开采的稠油油藏,1991年投入开发,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亏空严重,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地层出砂严重。在小井眼油井冲砂检泵作业中,存在洗井液漏失地层或洗井液返不出的问题,造成作业冲砂困难,又损害了油层。本文通过开展小井眼井筒内捞砂技术研究与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井内有防砂筛管和侧钻井的小井眼井筒内清砂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油层出砂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对油井的开发产生了很大的制约,通常采用冲砂来对砂堵进行清理。但是普通的冲砂工艺会因为地层漏失严重而出现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的情况,本文主要讨论了两种新的工艺技术:井筒捞砂工艺技术和沥青球暂堵冲砂工艺,对其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其配套工艺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作为一种高效的开采方式,在各大油田广泛运用,但水平井出砂一直影响着水平井的高效开采,由于水平井冲砂的风险导致在实际中是比较谨慎的选用冲砂施工的。本文从普通井捞砂工艺和捞砂工具入手,在直井捞砂工具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装置和导向槽,确保任意角度凡尔球都能回到凡尔座,同时通过加入弹簧装置,强迫凡尔球始终沿着限位轨道定向运动,实现捞砂和挡砂的工艺目的,从而研制出可应用在水平井段的水平井捞砂泵及配套工具,成功解决了水平井出砂后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依靠实施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挖掘油田剩余油潜力,由于水平井井眼轨迹复杂、油井出砂,冲砂作业卡阻频繁,作业时率低,增加了作业安全风险。并且随着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地层亏空严重,侧钻井及套损井日益增多,出砂情况越来越严重。小洼油田井筒清砂以冲砂、捞砂方式为主。受井筒技术状况、地层漏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清砂技术不再适用于侧钻井、套损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通过应用正反连续冲砂技术,改进冲砂管柱,提高了复杂结构井作业时率,改善了井筒清砂效果,延长了复杂结构井检泵周期,实现了复杂结构井安全作业、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7.
油气井出砂是制约油藏开发速度的难题之一。出砂可能导致砂埋油层,油井产量下降,部分井造成深井泵卡泵,甚至整个抽油管柱被砂埋,造成油井大修,增加油井作业费用;出细粉砂及泥浆油井常常造成油井近井地带堵塞、污染,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作业冲砂后,油井也不能恢复正常生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出砂还增加了井下及地面设备的磨蚀,使检泵频繁,地面清砂维修、保养工作量剧增,大大提高了原油生产成本;此外大量出砂还可造成地层严重亏空、坍塌,导致油井套管变形、错断,造成油井报废。研发高效、长效防砂工艺是提高出砂油藏开发速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油气井出砂是制约油藏开发速度的难题之一。出砂可能导致砂埋油层,油井产量下降,部分井造成深井泵卡泵,甚至整个抽油管柱被砂埋,造成油井大修,增加油井作业费用;出细粉砂及泥浆油井常常造成油井近井地带堵塞、污染,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作业冲砂后,油井也不能恢复正常生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出砂还增加了井下及地面设备的磨蚀,使检泵频繁,地面清砂维修、保养工作量剧增,大大提高了原油生产成本;此外大量出砂还可造成地层严重亏空、坍塌,导致油井套管变形、错断,造成油井报废。研发高效、长效防砂工艺是提高出砂油藏开发速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型负压捞砂工具与传统捞砂泵及正循环冲砂工艺有所不同,它的主要工具为超级负压发生器,超级负压发生器作用是该工具运转时产生的抽吸力会对其以下管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环空泥浆带着沉砂经磨鞋进入管内,这种循环周而复始即达到捞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平井冲砂,由于地层亏空严重,传统方法返排率极低,冲砂风险程度大,不能有效保护储层。负压旋转冲砂是利用专用工具实现水平井反循环旋转冲砂,实现了限速旋转、紊流携砂、深层解堵功能,可以防止砂粒下沉和砂卡事故,提高了携砂能力。实践表明该技术对水平井冲砂具有较好的成效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油井砂埋油层情况,通过对不同井筒清砂技术现状适应性分析,重点对捞砂泵清砂技术进行改进应用,提高油井井筒清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生产周期长、采出程度高,大量地层砂被采出沉降在井筒内,地层亏空漏失严重,入井液体无法循环,冲砂、洗井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困扰油田正常生产。入井液体漏失到油层,不仅造成油层污染伤害,油井产量降低,还可能因为井筒内外液柱压力失衡,造成油井套管损坏、油井报废等事故。  相似文献   

13.
从捞砂泵的结构与原理入手,介绍了斜井捞砂工艺的探索过程及心得体会,并预测了斜井捞砂工艺在煤层气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能量衰减,尤其某油田的地层压力系数降到0.3-0.5之间。部分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出砂掩埋产层,需要冲砂、钻塞时地层漏失严重井筒无法建立循环,且由于沉砂胶结,导致捞砂失败。本文采用混氮气水钻塞、冲砂作业技术,解决了严重漏失井冲砂钻塞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井开发中后期,由于油层胶结疏松或油井工作制度不合理等会造成油气井出砂,增加流动阻力,使油井减产、甚至停产,同时造成砂卡事故。为确保油井有效生产,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沉砂,通常采取的措施为水力冲砂和机械捞砂两种方法。在冲砂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卡钻,使井况复杂化,为有效预防砂卡事故的发生,提高冲砂施工的成功率,本文也将就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临盘油田埋藏浅,胶结疏松,随着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升高,单井采液量增加,使油井的出砂范围越来越大,造成近井地层亏空,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采,本文从涂料砂充填模式的改变,改变套损井的工艺,施工后留塞工艺的阐述,为单井防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欢西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出砂矛盾日益突出。油层出砂分为游离砂和骨架砂,出砂原因很复杂,钻井、完井、生产和修井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引起地层出砂。油层出砂后,一方面砂子可能在井内沉积形成砂堵,使油井产量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了井下作业工作量,同时出砂严重还可能引起砂埋油层、井壁坍塌和套管损坏等,导致油井停产。为了解决油井冲砂作业难点,我厂自2003年开始自主研发井下作业冲砂工艺技术,已经形成三代具有技术代表性的连续冲砂工艺技术,一是不停泵地面换向连续冲砂技术;二是套管内换向连续冲砂技术;三是密闭循环连续冲砂、除砂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得科技进步创新奖11项。以上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厂的井下作业冲砂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传统冲砂停泵、易卡管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高压充填工艺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高压充填过程中的砂体状态模式。经在胜利油田的应用表明,该工艺能够较好地解决疏松砂岩油田的地层亏空严重的问题,防砂成功率高,有效期长,能够适合油井各个阶段的防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结合某区块油层的低渗透率、低孔隙度的地质特点,对地层出砂的油井起下油管、冲砂、完井参数跟踪等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某区块2011年油井检泵数量为403口,其中检泵原因为砂卡的数量为35口,油井出砂需要冲砂井183口。占总检泵井数量的54﹪。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来提高油井冲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地层出砂或是压裂时,砂粒会在井筒内堆积成砂柱,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和注水井正常注水。采用常规冲砂工艺需动管柱作业,有时管柱被砂埋或是砂卡后,甚至不能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连续油管冲砂不需要动管柱,而且可以带压连续冲砂,可以把对地层的伤害降到最小,实现安全、高效作业。2012年,连续油管冲砂在江苏油田首次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