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从而产生许多特殊的力、电、光、磁等特性。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一些结构表征手段和性能测试技术 ,同时讨论了表征技术对其制备参数及生长机理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惠珍  李秀错  胡海燕  苏恺 《材料导报》2001,15(12):64-65,42
采用前驱体法、溶胶-沉淀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电流变材料--钛酸锶,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分散于不同的介质中形成电流变液,考察了分散介质对钛酸锶微粒的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盛良  杨德明 《材料工程》1998,(6):46-48,F003
采用声发射(AE)技术,通过测定AE事件数、幅度和持续时间等发射特征参数以及恒载 Felieity效应,对SiC/Al和C/Al两类束丝纤维增强铝昨合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损失失效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种类、界面状况对复合材料损伤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声发射技术是表征这类复合材料损伤特征很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高功率密度的发展受限于自身热积累效应引起器件结温升高问题,严重导致器件性能和可靠性的下降。因此,器件的热管理已成为大功率器件研发和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器件本身及其材料的热特性表征贯穿于功率器件散热技术开发的整个过程,是评估和指导热管理研发的重要途径。为此,综述了国内外正在开展的器件芯片级热特性表征技术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器件结温、外延薄膜热导率、界面热阻等热性能表征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并阐述了这些热性能表征技术对芯片级热管理开发提供的技术指导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周期数的Si/Ge多层膜样品。通过Raman光谱和X射线小角衍射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发现随着生长周期数的增加,层与层之间的互扩散效应逐渐减弱,界面结构逐渐清晰,生长周期为25的样品界面最平整。  相似文献   

6.
在射频电容耦合的辉光放电装置中进行苯基氰的等离子体聚合。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原位四级质谱等技术表征聚合过程的聚合物结构。采用超快染料激光器测定聚苯基氰的超快光Kerr效应。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4种吲哚啉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光致变色性能和紫外光谱的溶剂效应。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之在摩擦领域有独特应用,而纳米材料的性质和润滑机理研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表征。总结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IR)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纳米材料摩擦学中微观形貌的观察、结构与成分鉴定、表面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摩擦化学反应产物的分析与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和作用进行阐述,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表征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活性TiO2纳米晶的酸催化Sol-Gel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运用XRD、TEM、FT—IR以及PL光谱技术对纳米TiO2的微晶尺寸、晶体结构、表面组成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00℃焙烧的TiO2纳米粒子的颗粒形貌为近球形,晶粒尺寸为11.69 nm,样品分散性良好的锐钛矿型结构.在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中,400℃焙烧的TiO2纳米粒子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与表征结果一致.此外,550℃和650℃焙烧的具有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混晶结构的TiO2纳米粒子,无混晶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金属纳米微粒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假定金属纳米微粒是球形的基础上,综述了金属纳米微粒的基本表征量、结合能、晶格参数、空位形成能和空位体积的尺寸效应,提出一个形状因子来描述非球形纳米微粒的形状对性能的影响,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Au-Pd双金属混合纳米胶体溶液,然后负载在活性炭上获得Au-Pd/C催化剂,利用TEM表征了纳米粒子负载前后的尺寸与形态,并用XPS技术表征了纳米Au-Pd/C催化剂上Au、Pd的表面化学状态,讨论了胶体溶液混合前后所得到的催化剂上Au、Pd的结合能变化。结果得到了Au混合“肠状”Pd纳米线的Au-Pd/C催化剂,两者结合产生的协同催化效应同时降低了Au和Pd的结合能。  相似文献   

12.
纳米润滑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润滑材料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纳米润滑材料充分利用了在纳米材料的结构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化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赋予润滑材料很多奇特的性能。本介绍了纳米润滑研究的一些进展,以及一种新型的纳米润滑技术——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基本原理和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纳米CeO2/TiO2介孔复合体系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结构导向-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浸泡沉淀法制备了CeO2/TiO2介孔组装纳米复合粉体,通过TEM,XRD,BJH和BET等技术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3B艳红染料和干电流变体中.结果表明,将稀土粒子CeO2组装到介孔TiO2的纳米孔道中形成的复合体系的光催化、光吸收和介电特性不同于纳米TiO2颗粒,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4.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系统阐述了其界面层的结构和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界面结晶效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界面性能的表征方法,最后论述了几种有效的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HDPE导电复合材料的交流开关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炭黑和石墨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交流开关效应,对材料的非线性伏安特性进行了表征,提出了低导电填料含量复合材料出现开关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聚焦离子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微纳尺度制造能力和优势,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随着新型FIB硬件设备的多功能化,FIB三维表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FIB三维表征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其他三维表征技术相比,FIB三维表征技术具有控制精度高、分析微观区域大、分辨率高等特点。FIB技术与SIMS、SEM、EDX、EBSD等系统的结合,可对不同材料进行三维空间状态下的形貌、成分、取向等信息的分析。文章简要概述了3D-SIMS、3D.Imaging/EDX、3D—EBSDg种基于FIB的三维表征技术,具体包括FIB三维表征技术的成像一切割的原理及过程。综述了几种不同表征手段在各种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最后指出FIB三维表征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不足并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二维多孔Si/Al2O3/SiC薄膜材料的透射电镜截面微观结构表征中,存在薄膜易脱落、脆性大、耐磨性差,以及选区制备难度大、制样效率低、成功率低等问题。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二维多孔Si/Al2O3/SiC薄膜的透射电镜截面微观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聚焦离子束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二维多孔薄膜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损伤,进行高质量进行透射电镜截面微观结构表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的表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阎峻 《材料导报》2001,15(4):53-55
综述了常用的纳米材料表征方法,简单介绍了其原理及应用。并对近期发展起来的SPM探针现的同科技纳米表征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层状生物介质中二阶反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瑞铨  冯绍松 《声学技术》1997,16(3):107-109
层状生物介质中二阶反射波的研究章瑞铨冯绍松(中科院上海声学实验室上海·200032)1引言大振幅平面声波在生物介质中传播的非线性效应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1]。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表征非线性效应特性的非线性参数与生物组织的结构与病变有关[2]。因此,...  相似文献   

20.
多脉冲激光辐射使置于氮气氛中的难熔过渡金属钛、钼和表面氮化,形成和组织致密的氮化层,用多种方法分析和表征了氮化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激光的作用使得金属表面熔化和氮气激活,导致液相氮化反应,激光引起的加热熔化和激波效应同时使表层组织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