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显示技术用稀土有机和稀土无机荧光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连 《液晶与显示》2002,17(5):335-340
主要描述了具有f-f和f-d电子跃迁两类稀土发光材料与它们电子组态相关的发光性能的区别,评述了稀土有机及无机发光材料体系在显示技术中研究的新进展。如在无机体系中,用FED的新型红色CaTiO3:Pr^3 及橙色SnO2:Eu^3 ,用有机体系中新的Eu^3 及Tb^3 配合物分别用于有机EL的红和绿色发光材料,以及含Eu^2 配合物的有机EL特性研究丰富了有机EL技术研究内容。用于白光LED的(Y,Gd)3(Al,Ga)5O12:Ce^3 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无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是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总结了最近几年国际上无机EL领域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无机EL产业状况、国内外存在巨大技术差距以及国内一些单位在产业化方面的努力相继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无机EL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五、EL显示器/OLED显示器关键概念:EL、有机、无机、低分子、高分子、顶出光、底出光基本结构:EL是指电致发光,或称电致冷光。当这些材料加上电压后就会主动发光。利用这种现象制造的显示板就叫EL板。在EL显示的发光材料里,有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种。当发光物质用有机物时,就叫有机EL板。有机材料与一般的LED一样,利用电  相似文献   

4.
无机显示荧光体研究动态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连 《液晶与显示》2000,15(3):209-216
叙述了用于平板显示的无机荧光体的激发和发光基本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各种荧光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显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无机显示荧光体在显示应用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5.
有机LED平板显示器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LED平板显示器具有效率高、亮度强、能耗低、色彩丰富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光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有机LED平板显示器的物质基础,电致发光(EL)材料是直接影响其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述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机LED器件的电致发光材料,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有机EL与无机EL和LCD的比较及其未来前景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通过比较有机EL与无机EL、LCD在平板显示应用方面的差异,展示了OELD的美好应用前景。由于无机薄膜EL缺乏高亮度蓝基色成分以及驱动电压是100V左右的交流,难于制成低压彩色超薄显示器;无机分散型EL屏采用的是十几微米厚的粉末材料,也难于制成高分辩率超薄显示器,因此它们都无法与OELD相比。OELD显示器体积可以是LCD的1/2,功耗也大低于LCD,所以OELD将有望取代LCD。评述了当前OELD的最新发展趋势:采用荧光染料掺杂式的模糊界面结构的电致荧光器件和采用荧光染料掺杂式的电致磷光器件是当前OELD发展的主要潮流。文中还评述了采用低折射率材料提高外量子效率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有机EL和LED与无机EL和LED发光机制的异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比较了有机EL和LED与无机EL和LED的主要差异。有机EL属于电注入发光,无机EL属于高场激发下的碰撞离化机制,而且有机LED和无机LED的激发和发光机制也不同。无机半导体中往往存在着局域载流子,而有机LED必须从电极注入,在未注入载流子之前,它们是绝缘体。不能简单地用无机LED中的p-n结理论来解释有机LED的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8.
发光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与传统的发光粉制作的显示屏相比,发光薄膜在对比度、分辨率、热传导、均匀性、与基底的附着性、释气速率等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因此,作为功能材料,发光薄膜在诸如阴极射线管(CRTs)、电致发光显示(ELDs)及场发射显示(FEDs)等平板显示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包括溅射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喷雾热解法、蒸镀法等。本文系统地对这些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作以简单的介绍,最后对发光薄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机-无机异质结的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一种白色有机-无机异质结ITO/Poly(9,9-bis(2-ethylhexyl))fluorine(PFs)/ZnS:Mn/Al电致发光(EL)器件。其EL光谱是一个宽的发光带,范围从410nm到650nm。通过对器件的EL、光致发光(PL)、瞬态EL以及EL发光强度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关系等的研究,认为其EL来源于PFs和ZnS:Mn各自的发光叠加,其中PFs的发光机理是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光,而ZnS:Mn的发光机理是过热电子的直接碰撞激发发光。器件的起亮电压约7V,最大发光亮度约62.1cd/m^2,色坐标为:X-0.303,Y=0.32。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异质结是一种实现白光EL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平板显示器     
美国俄勒冈州Bewveton市的平板显示公司向市场提供EL640 350—DA1型平板显示系统,该系统是由电发光平板显示单元构成。采用640×2×350像元格式,在高对比黑色背景上可显示8种颜色。功率为16W。8种  相似文献   

11.
张凤 《电子器件》1998,21(3):203-212
本文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板(EL)的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制点矩阵显示器的近况,本文还讨论了有机和无机EL的优缺点,要想和有机EL技术成高信息量彩色平板显示器,尚需解决其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蓝光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制约着无机EL显示器的全彩色化进程。制备高亮度、高效率、高色纯性和长寿命的蓝光薄膜是无机EL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自1999年以来,以BaAl2S4:Eu为代表的蓝光薄膜材料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使无机EL不能实现全彩色显示成为历史。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在BaAl2S4:Eu蓝光薄膜的成分优化、沉积方法、后续退火、防潮处理、氧含量控制、钝化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在无机EL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及产品开发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阐明了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对比了无源矩阵和有源矩阵两种有机EL器件驱动方式,总结了有机EL器件的制作工艺。展示了现有的有机EL产品和各大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并且对有机电致发光现象发现以来的专利情况做了图表式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俭  周军 《液晶与显示》2000,15(4):283-287
电致发光主要是在以ZnS等为基质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Cu、Mn等激活剂后在电场作用下发光。这种发光,作为一种固体冷光源在发光与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J8系列飞机座舱信号显示屏成功地应用了电致发光技术,本文就电致发光屏的研制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ELD)因其具有许多无机及有机小分子ELD所不具备的优点,成为电致发光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掺杂或适当的分子设计可以调谐发光颜色。介绍和评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原理、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AC driven 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 of the carbon nanotube (CNT)-polymer/phosphor composite was fabrica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critical percolation threshold by CNT concentration on EL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appropriate CNT condition in EL device, CNTs were shortened by cryogenic crushing and purified by thermal treatment. Among various C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mposite film, the critical percolation threshold can be found to be 0.0925 wt.% by fitting conductivity data of the composite film. Near the critical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a CNT concentration, the EL performances of the composite EL were grea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EL. The tunneling barrier thickness at the ZnS–CuxS contact could become thin to induce more charge carrier tunneling into ZnS host lattice by the local field enhancement of CNT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to produce more light emission.  相似文献   

17.
周滨 《液晶与显示》1999,14(1):70-75
介绍了国外正蓬勃开展研究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研究发展过程、器件结构、制作和发光机理,报道了1989~1997年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1989~1996年美国专利授权中有关有机和无机EL器件的情况,列出了世界上从事有机EL器件研究的主要公司及其专利申请,展现了EL器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电子束蒸发系统制作了结构为ITO/CuPc/TPD/A1q3/MgAg的有机EL数码显示器件,并对器件进行了实用化封装,测量了器件的B-V曲线和电致发光光谱。研究了使用直汉方式和交流方式驱动下器件的性能,证明了使用交流方式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较直流昔使用寿命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