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治淮的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曾进行过几次大的治淮活动,但每次都未能一鼓作气地坚持下去。几经波折,延误了治淮进程,教训是深刻的。 1950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政务院遵照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治淮方针,并做出治理淮河的决定。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淮战役打响了。经过7年奋战,在山区修建了佛子岭等9座大型水库。在淮河干流上中  相似文献   

2.
199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情已经稳定,灾区人民正在抓紧生产自救。最近,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确定继续治淮大计,这是淮河人民的福音,为祝愿治淮大业的昌盛,本人谈一点想法: 一、对灾情的思考安徽境内的淮河干流,今年遇到了略小于1954年的洪水,同时淮干两岸又遇到了特大暴雨,因而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及时、合理的洪水调度和40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淮北平原千万亩良田、两淮煤炭、能源基地、津浦铁路和蚌埠、淮南市区,使洪水灾害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保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举措,是淮河两岸人民的福音,是有力有序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的动员令,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征程。承前启后,开启淮河治理新征程。近60年来,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4.
淮河原本东注入海,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流。后因黄河南泛夺淮,淮河洪水被迫逐步南泄长江。近700年的夺淮历史,使淮河原有水系混乱不堪,水灾不断;居其下游的苏北地区灾害尤甚。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淮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根治淮河水患,我省多次提出开辟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5.
文继海 《治淮》1994,(1):18-20
1991年淮河出现特大洪水,给沿淮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第二次治淮高潮来到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经淮委(92)淮委规字第54号文件批准,国家治淮重点项目——城西湖退堤工程于去年6月15日正式开工。  相似文献   

6.
刘冬青 《治淮》1997,(10):46-47
在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淮委于“八五”期间,安排了十二项治淮专题研究及基础工作,推动了治淮科技进步,提高了治淮决策的科学水平。这十二项是淮河干流设计洪水、淮河干流淮滨~正阳关段河工模型试验、淮河淮滨~蚌埠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蚌埠~洪泽湖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中游河床演变与整治研究、东风湖行洪堤自溃闸门试验、茨淮新河工程后评价研究、菏泽地区刘庄灌区淤积试验研究专题,以及洪泽湖地区测量、淮河流域水准网改造、济南至威海各流域三等水准网改造、淮河流域地图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纪冰 《治淮》2006,(11):4-6
安徽人民多年来翘首企盼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终于建成发挥效益了,这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事业的充分体现,标志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无控制性枢纽的历史从此结束,标志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钱敏 《治淮》2006,(11):3-4
经过五年精心建设,千里淮河又矗立起一座治淮丰碑——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了!从此改变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昭示着沿淮人民的夙愿和几代治淮人的“世纪梦想”变成现实。这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治淮高潮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们加快治淮建设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治淮》2010,(6):1-1
<正>2010年6月4日,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治淮伟业六十年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将被治淮工作者永远铭记。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一条极为特殊和十分复杂的河流,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始终把治淮作为江河治理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水。当年,长江、淮河洪水遭遇,两大流域均发生了流域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的淮河防洪工程即是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设计的。今年江、淮洪水没有并涨,淮河幸甚。但长江大洪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淮河流域同样存在。 一、防洪标准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加快治淮、提高防洪标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淮河发生的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居建国以来第二位。由于40年来建成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再加上防汛指挥调度得当,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下面笔者谈谈对今后治淮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要继续执行“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认真落实治淮规划以及淮河防止特大洪水的方案。建国以来几次较大的洪涝,如1954、1963、1968、1975以及1991年,水情、灾情都各不相同,每次也都可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经验教训,但基本上都未越出原规划的治理要求和内  相似文献   

12.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F0002-F0002,I00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带领流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国务院要求加快治淮建设。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治淮喜讯不断。河南省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全面完成淮河干流童元、黄郢、建湾三个行洪圩区移民安置和圩堤铲除,恢复了漫滩行洪,打开了省境内中小洪水通道,实现了“八五”期间治淮初见成效的目标,走在了淮河干流治理的前面,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以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河南省治淮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江苏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历史上黄河夺淮造成淮河洪水排泄不畅,江苏既要承接淮河干流洪水,又要给沂沭泗洪水以出路。请您谈谈治淮在江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钱敏 《治淮》2004,(4):7-10
一、正确把握当前的治淮形势 2003年,淮河遭遇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流域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沿淮各级政府靠前指挥,科学防控,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灾后,治淮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新一轮治淮高潮迅速掀起,可以讲,治淮任务空前繁重,建设步代全面提速,工程建设监管亟待加强,这就是当前治淮面临的基本形势.  相似文献   

16.
钱敏 《治淮》2007,(7):8-9
(2007年6月20日)尊敬的矫部长、任省长,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天,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顺利通过了水利部主持的竣工验收,这是加快治淮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圆满竣工,实现了几代治淮人的梦想,标志着淮河防洪保安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谢兴广 《治淮》2008,(3):39-40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个安全”。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把“三个安全”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工作思路,使“三个安全”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建成的治淮工程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人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一大批干部在治淮建设一线锻炼成长。淮委治淮直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安全质量事故,也没有一个干部倒下,初步实现了“三个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12,(1):5-5
2011年12月9日,进一步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在江苏高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分泄淮河洪水、提高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和减轻区域涝灾的重要工程,它的开工标志着进一步治淮中堤防达标与河道治理类项爵正式拉开帷幕,淮河洪水出湖入江能力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伟大的治淮事业就开始了。1951年5月,毛主席又在第一年工程尚未结束时,派遣中央慰问团到治淮工地慰问广大农民群众、水利工人、解放军水利师的指战员和治淮工程干部、技术人员。中央慰问团带来了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表达了党中央、毛主席改天换地的坚定决心,也包含着对淮河人民的殷切希望,给治淮大军带来极大的鼓舞与鞭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淮河一场大水,给安徽沿淮地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淮河流域人民,作出决策,在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计划,治淮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