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水热增压、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脱水、构造变动的压缩力、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大量生成、自生矿物的形成等作用有关。异常高压可促进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它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控制油气运移方向、距离。异常高压可改善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性能 ,还可对油气起封盖作用 ,从而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破坏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69,自引:14,他引:69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封盖作用是天然气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异常高压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关系,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封盖、成藏和颁上的作用与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成藏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4.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肖焕钦  陈广军 《特种油气藏》2003,10(2):17-19,30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断型的含油气盆地。如何对断层影响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多断型盆地勘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断层的形成及其影响油气成藏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具有3个经油气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系统,分别是惠西、惠东、惠中北含油气系统。惠西与惠东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而惠中北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渐新统恩平组煤系。惠陆油区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存在2种类型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与三角洲砂岩及生物礁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前者油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半地堑洼陷内生烃灶充足的烃源供给、优质储盖组合及圈闭的良好配置。这种油气藏分布于半地堑洼陷之内,具有自生自储近源运聚成藏特征,由于此类油藏埋深较深,深部储层物性优劣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后者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则主要取决于富生烃洼陷及其附近的油源断裂和输导砂体及不整合面组成的复合运聚疏导体系与浅层不同类型有效圈闭的连通配置和相互衔接耦合。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实测地层压力资料、测井资料及泥浆比重等资料均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具有显著的异常高压现象。在纵向上,异常高压的分布与深度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中又以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平面上,盆地南缘3排构造均存在异常高压,但东、西存在差异:东段仅在安集海河组中分布,而西段不仅在安集海河组有分布,上下的沙湾组、紫泥泉子组中也有分布。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钻井测试结果与异常高压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异常高压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断裂的作用,异常高压与油气藏保存机理的差异,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和油气藏的分布不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看,中等异常高压带或异常高压带之下的正常压力带油气易于成藏,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而压力系数较高的异常高压带对油气成藏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7.
杨贵丽 《特种油气藏》2011,18(1):40-43,136,137
在明确桥东油田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构造演化对桥东油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桥东油田处于一个由5条北西向主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组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上,5条主断层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活动特征,控制了本区的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对青南生烃洼陷的形成、储盖组合的发育、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高压条件下烃源岩生烃抑制机理,利用济阳坳陷页岩样品,以热解实验求取了开放体系生烃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了高压条件下和封闭条件下生烃模拟实验。对比高压生烃模拟实验转化率和利用动力学参数计算的开放体系转化率:在高压条件下各个样品的生烃转化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生烃抑制程度不同,有机质原始生烃能力越强(原始热解S_2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生烃转化率的抑制程度与烃源岩内滞留烃量正相关,滞留烃含量越高、生烃抑制越明显。封闭条件模拟实验表明:在同样的封闭条件下,生烃转化率与有机质原始生烃能力负相关,原始生烃能力越高、转化率越低;烃源岩生烃过程中存在着化学平衡,而生成烃类的大量滞留会导致有机质生烃的逆反应速率增加,减缓整体反应速度;烃源岩生烃抑制可能是生成的烃类流体排出不畅、生烃逆反应速率增加等原因所导致,而高压只是封闭性的客观反应,烃源岩非生烃成因导致的异常高压与生烃抑制可能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受晚中生代—古近纪中国东部大规模裂陷成盆期伴随的走滑作用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济阳坳陷应力场具有多期性、多向性和复杂性,其内中、新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组合形态复杂、多样,最常见的“Y”与反“Y”字复合型断层组合形成的背斜或断鼻构造是主要的油气赋存聚集场所,不同级别断裂对坳陷构造、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各不相同,同沉积断裂对坳陷(盆地)的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马西洼槽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带,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沙二段、沙三段,其中沙三上亚段最大压力系数达1.37,且异常压力系数由洼槽向洼缘逐渐降低。烃源岩生排烃是该区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异常高压对马西洼槽油气成藏主要有3种作用:一是改善储层;二是增加盖层的封闭性;三是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任东斜坡区高压—中孔岩性—构造油藏、洼槽区高压—中孔构造—岩性油藏及南马庄陡坡区常压—中高孔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等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组合,按二者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垂向、侧向和交错接触型3种;按输导体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源岩—断层、源岩—连通砂体和源岩—不整合3种。分析了形成各类组合的控制因素,指出了源岩与输导体系配置规律的研究意义。不同的配置组合油气运移方式、运移效率以及形成油气藏的类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最终导致油气空间分布的不同特点。济阳坳陷临南洼陷中央隆起带源岩—断层配置组合决定了油气垂向优势运移,而夏口断裂带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决定了油气横向优势运移。  相似文献   

12.
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沙四段烃源岩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泥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异常高压产生的主要因素,异常高压的高值区与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地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现今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2700~3500 m的深度范围,随着深度的增加,异常高压范围增大。应用异常高压研究成藏作用时,要考虑异常高压的时代性。烃源岩中现今异常高压对油藏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未来油源灶;古异常高压对排烃是有效的,油气的主要富集区位于大规模生烃后的古异常低压区。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的基础上,对油气运移的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团结过程中释放的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贡献,进行了排烃量的估算,论述了渗透层中重力水的流动态势和油气二次运移的时间和指向,并从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西部斜坡、中央长垣和东部断阶利于油气运聚成藏的条件和地段.  相似文献   

14.
泌阳凹陷的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生产资料表明,泌阳凹陷内断层封闭形式已发现有油-油、油-水邻接等八种形式,封闭机理有断面封闭、对盘岩层封闭和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同生正断层在活动期是流体的渗流通道;第二,断层活动改变了两盘地层的邻接状态。根据对凹陷内几个主要油田的断层研究分析,断层的封闭能力和特征主要与断层规模(断距大小)、两盘地层邻接状态、产状、埋藏深度、流体性质和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气势的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为基础,考虑到流体动力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再根据油气运聚系统的划分原则,对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在不同地史时期的天然气运聚系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探讨了天然气的聚集和成藏规律。同时结合运聚系统、低势区的分布及其演化特点、生烃中心位置及断裂发育情况,对天然气的运移方向做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四段上亚段为主力气源岩层,其埋深一般小于 3000m。采用从德国引进的油气水三相运聚盆地模拟软件(IES Petroflow)进行运聚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该区浅层天然气可呈多相态运移,但初次运移以溶解相为主,二次运移主要为游离相态,形成浅层次生气藏;平方王潜山及其附近地区天然气的主要运移期在明化镇组和第四系沉积时期,运聚方向受古地形控制,以侧向运移为主。东辛永安镇地区由于断裂系统发育,天然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主要成藏期仍为明化镇期和第四纪。整个济阳坳陷的中浅层天然气藏可分为双断式凸起带、单断式凸起带、断裂带及斜坡带 4种运聚型式。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天然气圈间资源量的因素包括天然气的生成量、排出量、运移损失量和进入圈闭后的扩散量.本文利用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模型,对琼东南盆地崖13-1和崖21-1构造的运聚动平衡和气藏的天然气富集状态进行探讨,并作了圈闭资源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异常压力带与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钻井资料证实,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下第三系明月峰组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作者综合了地质、钻井、测井、测试等多方面资料,研究了丽水凹陷异常高压的类型、成因机制及特征,分析了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总结出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油气成藏的 3种模式,即在异常高压封隔层之上的砂岩成藏模式、在超压层内部的成藏模式和在封隔层之下的成藏模式。这些模式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幕式成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讨论了幕式成藏的证据、机理、规律及其勘探意义。指出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幕式成藏的机理主要有构造幕和构造泵作用、断层阀效应或地震泵作用以及超压积聚效应等3种作用。认为幕式成藏也是含油气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成藏方式,特别是对于多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的盆地以及异常压力比较发育的盆地,幕式成藏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幕式成藏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受生烃窗控制,而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或异常压力的演化,因此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断裂活动史和异常压力发育史往往决定了幕式成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