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高工专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对高工专教育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高工专教育应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环节的安排,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各个方面营造工程环境,在真切的工程氛围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观点。指出"必需、够用"是相对于"以应用为目的"而言,不能作片面理解;指出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必须"以应用为目的",处理好课程学科性与应用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必需、够用"与"以应用为目的"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工专”工程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社会对工程教育的人才要求、“高工专”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多样化、教学改革及人才质量等方面对“高工专”工程教育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结论认为 :“高工专”的工程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 ,通过工程教育的改革 ,实施“通专”教育模式 ,可以体现“高工专”“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0 前 言 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工专)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它除具有高校的共性外,同时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今社会已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赋予了高工专教育新的内容,对高工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检索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自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连续下发(84)教高—司字004号和(85)教高—司字065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和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优势,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中包括跨世纪的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将在一个高起点上,进行有系统的、带有创新性质的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改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面对21世纪, 应当如何进行深化改革呢?又有哪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需要探索呢?本文想就高工专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求教于学者和同仁们.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高工专材料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建设的构想,认为:高工专材料专业的改革应该体现工程教育的教育思想,材料专业的建设应该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的需要,其专业方向要体现新型工程材料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大,科技教育的竞争也逐渐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讲,21世纪谁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谁就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工专”)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以及学生素质现状来阐述高工专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实践高工专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高工专的素质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尽早地塑造和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21世纪,深化高工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落实高工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了突出高工专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按照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结合数学课特点与专业要求,我们对高工专数学课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进行了统筹考虑,整体优化,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落实方案,使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促进了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落实方案为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类专科(以下简称高工专)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都规定要大力发展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与措施。然而,由于某些政策规定的影响及用人单位对学历层次的盲目提高,形成了高工专学生就业难度大的表象;加之一些媒介的传播,好象读高工专是选错了方向。社会上关于高工专学生就业难的舆论,对在校生以很大的负面影响。切实把握在校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高工专学生的优势,提出相关的对策,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最近。我们在同学们深入学习"十五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高工专学生的思想状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即广大高工专学生能冷静面对现实,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于新世纪的要求,渴望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毕业后能否就业,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由此而来的思想认识和表现就多样化了。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科技教育一起是推动国家,民族和个体发展的双翼,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应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是国家教委的立项课题,本文对其中的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文章在论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综合素质的燕式结构,同时提出了加强工程素质教育的新命题。这对高工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古人云:“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我们要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大批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门任务。因此,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围绕知识经济与高工专教育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工专人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0 引 言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方针,在此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事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工专教育,自然也有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与经济、与社会两个结合,以及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在本文中仅就高工专招生制度改革和专业设置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与同行,并参加全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目前高工专学校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这对于高工专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改革高工专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高等数学课在高等工程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工程技术和职业技术人才服务的。依笔者之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设置和后继课程的需要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大胆精选出适应的内容,不断地充实科技生产所需的新知识、新内容,使课程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0 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类应用文体已经成为信息积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所以,近几年,各高等院校普遍把“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必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工程专科学校作为专门培养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必须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专科教学和改革的主线。所以开设应用写作课也是高工专院校紧跟时代形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然而,近几年有些高工专学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只有部分专业开设了此课,而且是选修课,学时数还不到30学时,选修的学生也不是很多。针对…  相似文献   

17.
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跨世纪的重大课题。我校机械系在实施“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工作。本文论述了校内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其在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面向21世纪高工专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1世纪纪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化建设需要产学结合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作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论证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实现产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关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推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高校音乐美育功能的有效性、重要性及实现的必要性、迫切性,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课题。对高工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具体考察我国的高等教育,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1]。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1 充分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必由之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