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生勤 《机械开发》1995,(2):38-42,37
本文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综合计算机,动态检测、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微位移技术等,开发一种主轴回转运动误差补偿技术,来提高超精密车削工件的圆度在国产S1-235超精密车床上进行切削试验表明:工件圆度可改善50%以上,圆度值优于0.05μm。  相似文献   

2.
本文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综合计算机、动态检测、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微位移技术等,开发一种主轴回转运动误差补偿技术,来提高超精密车削工件的圆度。在国产S1—235超精密车床上进行切削试验表明:工件圆度可改善50%以上,圆度值优于0.05μm.  相似文献   

3.
主轴是机床中最关键的零件之一。它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主轴的旋转精度。主轴的几何精度根据机床的加工精度具有不同的要求,对某些主轴来说圆度是一项最重要的精度指标,对于外圆圆度误差小于0.5μm的超精密主轴,这项要求尤难达到。主轴的最终精度一般在外圆磨床上获得,根据外圆磨床的磨削原理,工件(主轴)是通过头尾架支承、定心,并以工件两端的中心孔为回转基准进行磨削的。因此,主轴的圆度取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于超精密加工机床动平衡的微机化测量系统。该仪器采用了数字滤波消偏等新技术。它可测量机床的动平衡,也可测量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工件圆度等。  相似文献   

5.
洛阳传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内首台纳米级超精密磨床——超精密气静压轴承套圈沟道磨床,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机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轴气浮技术(工件轴、砂轮轴、修整器回转轴),其加工圆度精度达到了0.1μm以内,跨入了纳米级超精密加工领域。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光学部件、超精密轴承(P2级)等领域里的加工。  相似文献   

6.
套类零件是精密超精密主轴、转台关键共性零件之一,其精度是影响主轴和转台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精密超精密主轴、转台套类零件结构特征、技术特性、加工难点,以及基于卧式内、外圆磨削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立式磨削的加工工艺技术路线,实现最小工序转运及基准转换误差累积;对基于立式磨削工艺中工件装卡、前序质量控制、工艺参数选择与优化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立式磨削工艺技术路线,完成了大量典型高精度套类零件磨削,稳定实现了磨削圆度≤1μm、同轴度≤2μm和垂直度≤2μm磨削效果,精密超精密主轴、转台套类零件磨削精度及磨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复杂曲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去除损伤层,获得高形状精度、表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终加工手段。复杂曲面零件的广泛应用和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取决于复杂曲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述了复杂曲面零件的超精密成形加工、超精密抛光等加工方法,分析各种典型加工方法和材料去除机理,从加工精度、工具与曲面吻合度、加工效率与成本、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对几种复杂曲面超精密加工方法进行比较。对复杂曲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对用于超精密磨削的高精度磨床,微量进给机构的灵敏度、准确性是影响其磨削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极其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电子、精密仪器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外外圆磨削不圆度达到0.1微米,光洁度超过了▽14级(R_z0.01微米),正在向不圆度在0.02微米以下,R_z在0.005微米以下的方向发展。如何使砂轮得到精确的微量进给,是实现超精密磨削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般加工内外圓同轴度和圆度精度较高的工件,例如,机床主轴、基准量规等,多采用精密V型夹具。这对少量生产的企业就不大适宜。为了提高磨削精度,可采用中心架装夹磨削精密内孔。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磨床制造厂为了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力求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研制多功能复合化磨床。以高效率著称的无心磨床要实现多功能复合化是十分困难的。日本米克隆精密株式会社对无心磨削的工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无心磨削的工件中,有约20~25%的工件经外圆磨削之后,要以外圆为基准磨削内圆表面,因而提高其加工精度、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历来历来磨削滚动轴承内、外套圈之类的环形零件,为了确保端面与内外圆表面的垂直度,都是以端面为基准的。如果以端面为…  相似文献   

11.
中心孔不仅是轴类工件外圆加工时的定位基准,也是工件检验和维修的基准,同时它还要承受工件的重力和切削力。所以,中心孔的加工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轴类工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例如,高精度的一些轴类工件其圆度、同轴度通常要求达到1~2μm,而超精密的轴类工件则要求达到0.2~0.5μm。因而加工时对中心孔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除须达到一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外,60°定心锥面应具有合适的宽度,此外,在锥面上也不允许有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精密加工过程中影响圆度误差分离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动态模型的圆度误差分离模拟方法。在主轴空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回转体轴心的自转和公转关系建立工件截面的几何模拟动态模型。结合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实现了动态条件下的圆度误差准确表示,并分析研究了传感器安装角度与干扰误差对圆度误差分离精度的影响。数值实验分析表明,建立的几何模型分析有利于研究回转加工中圆度误差分离结果的正确性,达到了提高误差分离精度及抑制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丰田工机已成功的将超精密外圆磨床实现了计算机数字控制化、他们把超精密万能磨床GUX25型的超精密技术和计算机效控技术相结合,开发出GXN25型。该种计算机数控超精密外圆磨床在世界上属首创。 GXN25型的研制,从多品种少量到大量生产,以广泛需要的某些中小精密零件的加工自动化为目的。其开发要点放在高精度、精度的高稳定性及使用方便上。  相似文献   

14.
应用球顶尖精密外圆磨削的开发及球磨损效果引言在传统的圆柱磨削和测量中,利用圆锥形死顶尖来支承工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孔的同轴度误差和几何形状误差会影响加工精度。我们知道,如果用一精确、廉价的钢球(球度一般小于0.2μm)代替圆锥顶尖,上述同轴度及几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立式转子动平衡测量精度,采用气体静压球面支承技术使被测工件稳定悬浮,通过测量工件的微小偏移进行动平衡计算和校正。研制了测量装置、精密恒压供气系统和测控系统,探索了减少和消除干扰的措施。该系统克服了刚性支承摩擦力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精度,实验表明,最小剩余不平衡度达0.8μm。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精密切削时,单晶金刚石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系数、刀具锋锐度、切削厚度等对切削变形系数、切削力及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作者认为在超精密切削时,要提烹加工表面质量,优选金刚石刀具的晶面方向、提高金刚石刀具的锋锐度是十分重要的,在超精密切削单晶材料时,工件晶面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大型铝合金薄壁件的加工精度主要通过机械加工来保证。从大型铝合金薄壁件机械加工的找正、定位方法及切削工艺参数的确定等方面,论述了大型铝合金薄壁件的精密加工技术.壁厚值差在0.26mm以内.口部圆度在0.02mm以内,内外圆同轴度在0.02mm以内。该技术对大型薄壁件的精密加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套类工件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基础上,以精度为目标,开展了立式复合磨削工艺路线设计及与之相适应的精密立式磨床研制。所研制的磨床其动态回转精度优于0.3μm的高刚度液体静压直驱式静压回转工作台和运动直线度优于0.2μm/200 mm的高刚度液体静压导轨很好地保证工件磨削圆度和母线直线度。研制的机床实现了内孔磨削圆度0.7μm,外圆磨削圆度优于0.45μm的磨削效果,能满足各种高精度主轴部件套类零件高精度磨削。  相似文献   

19.
四、超精密机床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起精密机床技术的发展提高,取决于它的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下面简单介绍超精密机床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1.超精密机床的总体布局结构起精密车床一般用于加工反射镜等盘形零件,不用后顶尖。其总体布局结构将直接影响机床的性能和精度。有的超精密机床采用十字溜板结构(如Moors机床),但更多的采用T形布局,即主轴箱带工件作Z向运动,刀架溜板作X向运动。Z向和X向运动分离将有助于提高导轨的制造精度和运动精度,且检测Z、X向运动位置的双频激光测量系统可以装…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在外圆磨床上采用固定顶尖磨削外圆是最为常见的使用最广泛的加工方法,对主轴零件来说加工后的工件圆度误差,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精度,对精密轴系而言控制圆度误差尤为重要。为了减小圆度误差,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车制中心孔要求;在磨削工序前后过程中对中心孔进行多次修正;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