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是继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完成的又一次较为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在继承以往盆地模拟法研究的基础上,评价结果更突出了类比法、各种统计法、综合法(区带评价法)在较成熟勘探区油气资源量预测中的重要作用,使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参数的选取更趋于完善。本次评价重点预测了渤海、南黄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等盆地的可探明油气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并对资源分布,包括地质层位、深度、地理环境(水深及岛屿部分)、油气性质等做出了尝试性预测。通过资源量不同概率分布值表述了上述盆地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并讨论了不确定性存在的可能原因。评价结果表明,渤海、珠江口、北部湾盆地的富油凹陷及其相邻凸起仍然是未来石油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地区;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其相邻地区)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现实地区;珠江口盆地白云主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近海前第三系盆地是未来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性质(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特征、盆地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构造单元特征、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沉积沉降速率)和油气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圈闭类型、生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基底性质相似,同属于陆壳之上的刚性基底,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地宏观构造形态相耦合;盆地发育受断裂控制作用明显,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类似的迁移规律;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存在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均以构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基本地质条件,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近海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1994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沿海大陆架有10个油气资源评价资料的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940亿吨)的26.2%;天然气总资源量为8.14万亿m3,占全国总资源量(38.04万亿m3)的21.4%。在这些盆地中,目前的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盆地正反转构造含油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国内外正反转构造油气田实例,论述了正反转构造获得油气的主控因素.对我国近海盆地正反转构造的含油气性进行了浅析,认为我国近海正反转构造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及其研究中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是作者倡仪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以下子系统:①背景系统——即盆地是在何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②演化和变形系统——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盆内变形;③沉积系统;④水动力系统;⑤热力系统;⑥油气系统;⑦改造系统——盆地演化中最后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进行怎样的改造。最后,是对各子系统向着盆地演化中的成油过程所要求的环境和条件的统一和综合。  相似文献   

6.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比亚发育6个含油气盆地,其中4个为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别是古达米斯盆地、木祖可盆地、库佛腊盆地和昔兰尼加盆地,已发现储量占全国总储量9%,其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两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已有发现油田和盆地勘探历程的研究,总结影响古生代含油气发现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和国际形势及国内政策影响,其中,石油地质条件占主导地位。4个古生代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较好的盆地是古达米斯盆地和木祖可盆地。随着近年该国与美国关系的缓解及有利的国内政策,古生代盆地特别是木祖可盆地勘探投入不断增加,近年不断出现新发现,成为该国近年及未来的一个勘探热点地区,也是中国油公司进入该国值得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问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是我国日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又有它有利的一面,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8.
开展油气储量增长趋势预测对于国家和石油公司油气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预测方法或模型的适用性和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国内外现行的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勘探效益法、递减曲线法、储量-产量历史拟合法、储量-产量双向平衡控制法和油田规模序列法等6种。在研究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和集成,建立了较完善的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系统,并应用新的预测系统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管晋红 《石化技术》2021,(10):140-141
本文主要对含油气盆地构造与成藏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对含油气盆地进行介绍,含油气盆地被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基本构造单元.接着从古生代方面介绍了中国的含油气盆地的成藏规律,最后在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与成藏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和阐明油气成藏机制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给我国资源勘探带来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天然气生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天然气源岩定量评价技术,对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各类烃源岩的天然气产出能力及成气规律作了探索与研究,获得的初步认识是:1)琼东南、珠江口和东海3个盆地所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很高的天然气产率,天然气产出均出现了两个成气高峰,表现出成气窗很宽的特征;2)莺歌海盆地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组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天然气生成也具产率高、成气窗宽的特征;3)渤海、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湖相烃源岩除个别iv型泥岩有高的产气率之外,各湖盆广泛分布的 1型泥岩只有较高的产气率,天然气大量产出仅出现一个成气高峰,表现为单峰型,其成气窗远窄于煤系与海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煤层气地质对比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含煤盆地均很多,但煤层气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多数盆地地质条件较差,仅少数盆地煤层气资源富集,储层特征和构造、水文条件优越,勘探开发效果好。在圣胡安、沁水等勘探效果良好的盆地内,不同区带(地区)也存在巨大差异。根据煤层气地质条件、富集成藏模式以及开发技术条件,可分为中-高煤阶和低煤阶类型。利用建立的煤层气分类对比方法体系,对美国中-低煤阶型圣胡安盆地、低煤阶型粉河盆地、澳大利亚复合煤阶型鲍温-苏拉特盆地、中国高煤阶型沁水盆地、复合煤阶型鄂尔多斯盆地以及这些盆地中主要区带(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等最具潜力的盆地与圣胡安、鲍温-苏拉特盆地差异较大。樊庄、韩城、延川南、织金等区块仅与圣胡安区3带等相似。因此,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可采性相对较差,近、中期可有效勘探开发的目标不多。从战略层面看,不宜把中、长期发展目标定得太高;从战术层面看,要重视差异性分析,预测资源甜点,优选目标,并针对性部署勘探开发工作,更要注意控制速度。  相似文献   

12.
石油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石油的供需保障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危.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的总量不少.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因此,未来油气勘探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并注意降低成本,才能实现油气勘探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朱伟林  崔旱云  吴培康  孙和风 《石油学报》2017,38(10):1099-1109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思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克拉通(内)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领域。中国的克拉通破碎性强,经历了多次开合构造旋回并受到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决定了该类盆地油气藏一般有多期多源生烃、晚期定型或成藏的特点.形成原生、准原生和次生油藏的复杂空间组合。其主要成藏控制因素为生烃坳陷、古隆起和古斜坡、不整合和岩溶作用、断裂和裂缝系统、后期保存状况等。适于该类盆地的勘探思路为:确定有效烃源岩,强调古隆起和晚期改造的不同作用,强调对次生储集空间的研究,明确岩性油气藏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位.自觉地从次生油气藏向近源层逼近,同时还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技术工艺体系。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15.
掌握中国最新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了解国内外分类体系的差异,是推动中国资源储量改革的需要,也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前提。在总结中国分类体系沿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2020年最新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框架及修订重点,并通过对比国内外代表性分类体系的差异,阐明了中国体系特色。中国分类体系经历过5次修订,最新的分类体系简化了勘探开发阶段、油气资源储量类型及经济意义的划分。国际代表性分类体系可分为政府、油公司、国际组织3个层面,中国与国外体系在整体结构框架和构成基本单元上具有共性,在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以及术语定义方面存在差异。依据“发现—地质认识程度—可采性—经济性”的思路,以油气藏和圈闭为分级基本单元、以地质储量为分类基础的特色分类方案,符合中国政府管理和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复杂地质条件的实际。针对新体系的实施,建议尽快实现相关资源储量数据的套改和评价体系的调整,并积极探索兼顾国内、国际双需求的合作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与油气显示分布受古隆起控制,油气成藏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期生油、印支期裂解成气、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与改造3期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技术尚不成熟、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低,并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了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  相似文献   

17.
陆内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风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陆内裂谷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讨论裂谷盆地成因、构造样式和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主动型和被动型裂谷含油气系统的成藏模式差异。主动型裂谷一般边界断层较缓,沉降速率大,火山活动频繁,地热梯度高,由于多次热扰动,同裂谷期发育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中形成多个次级旋回,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自盖式成藏组合”,发育滚动背斜、披覆背斜和潜山圈闭油气藏,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同裂谷期层序中。被动型裂谷通常边界断层较陡,伸展速率和沉降速率小,火山活动不发育,地热梯度低,同裂谷期沉积旋回中的次级旋回不明显,后裂谷期的辫状河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上覆的新生裂谷期滨、浅湖相泥岩是有效的区域盖层,形成良好的“下生上储上盖式成藏组合”,反向断块是最主要的油气藏圈闭类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后裂谷期层序中。图3参25  相似文献   

18.
19.
按区域地质-盆地-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的研究思路,总结了南美地区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重点盆地资源潜力。研究认为,南美洲大陆受大西洋、太平洋的"开"、"合"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造就了东、西、南、北不同构造位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不同,发育了克拉通、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前陆等4类主要的原型盆地。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弧后的前陆盆地群和大西洋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已发现油气储量分别占80.4%和14.7%;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发育砂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储集层,以前者为主。在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完成了9个重点盆地34个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定量计算评价,优选了Ⅰ、Ⅱ类有利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0.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of glob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4):727-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