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hnsland.nl讯新书《河流城市,城市河流》(Rivers Cities,City Rivers)是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出版的"风景园林史"系列丛书的最新一本。由于对城市弹性的关注日益提高,本书以河流城市和城市河流为对象,探讨历史如何影响现在以及未来的景观。城市沿河流建造,河流既可以成功塑造一个城市,也可  相似文献   

2.
张长青 《山西建筑》2010,36(26):28-29
针对我国河流当前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内容,阐述了河流景观区设计的重点,并以某滨河公园改造工程的三个景点为例,介绍了城市河流滨水景观的设计思路,以期指导实践,营造宜人的城市滨河景观。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河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生态河道景观不仅担纲着城市河流排污防涝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保证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忻州市忻府区牧马河生态景观公园为研究基础,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结合牧马河现状问题从生态化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滨河景观要素进行具体的生态设计,以期为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滨河绿地自然特征体现能够还原河流原有的自然面貌,恢复河流的自身的生态功能,同时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福州花海公园(原南江滨堤外公园),讨论了城市滨河绿地中应具备的自然特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并针对如何充分体现用城市滨河绿地的自然特征景观进行探讨,归纳了城市滨河绿地自然特征体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鸣欢 《建筑知识》2014,(9):123-124
城市滨河景观是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性因素,城市河流承载着防洪等各项功能。在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的过程之中,因地制宜引进景观设计的内容,满足市民们亲近自然的渴望,将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起来,让城市河流同时承担起景观优化和水质净化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8,(10)
城市滨河地带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滨河绿道的设计应当依托当地地域文化,融入更多文化内涵,保持滨河地带的活力,避免毫无特色、令人迷失的重复性滨水景观出现。本项目以梅江河绿道景观规划为例,从城市文化与景观相辅相成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河绿道多元化的规划理念及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 ,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区域,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山东菏泽仿山河滨河公园为例,论述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滨河景观设计,进而总结滨河景观设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通过生态景观恢复和营造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郊河流作为串联城乡的廊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同时是城市文脉传承拓展的重要延伸。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与开发定位,重塑滨水空间的自然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福州市大樟溪特色景观带规划设计为案例,探寻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模式,提出“城市-自然”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的规划定位和“多、少、广、久”的规划策略。通过对地域特色多方面的挖掘利用,对资源环境尽可能少的人工雕凿,带动一溪两岸的发展,使对产业运营长久持续繁荣,为相关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河地带的复兴与开发.城市新区的更新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柳州市静兰-三门江区域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处于城市边缘及城市主要河流沿岸的城市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规划基于对场地前置条件的分析.秉承设计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和方案设计.在尊重规划区内山水特色和现状肌理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现代山水环境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时期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来看,河流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是消除滨水空间利用弊端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及城市品质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针对”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保障水安全为前提,以缝合城市空间为重点,以激发水岸活力为目标”三大路径,从而让滨水地区充分发挥生态安全效能,强化滨河两岸功能的联系,重塑滨水公共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南安市"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一期)为例,实践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提出在实现河流生态系统自动修复能力的前提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原则、理念、定位、方案。将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以使城市所面临的干旱、洪水和水污染等河流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推动城市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景观恢复与重建的设计,通过设计使原有的自然景观特征得到保留、演变和延续,创造一系列的滨河景观,使之展现城市阶段历史特征,重温河涌的故事和记忆。  相似文献   

15.
为治理城市的滨水区 ,使俄亥俄河重新回到路易斯维尔人们的生活当中 ,哈格瑞维斯设计事务所对美国的公园做出了新的定义。—玛格丽特·卡尔金斯 ,美国风景设计师协会。随着河流的回归 ,滨河城市找回了很多曾经失去的东西。几十年来 ,路易斯维尔的俄亥俄河一直被一条飞架的高速公路、众多的快速路和河边那些半废弃的工业用地所阻隔、包围 ,使其不仅在视觉上与路易斯维尔的中心城区格格不入 ,在功能上也与中心城严重脱节。长久以来 ,路易斯维尔沿河的建筑都背朝河流 ,使得滨水区无形中被孤立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一情形 ,圣·弗朗西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逐渐成为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健康城市营造的重要途径。城市中的河流廊道作为一种线性要素,具有构建慢行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巨大潜力。然而,城市建成区中的滨河场所往往面临用地条件复杂、空间紧缺、被城市割裂等多种问题。研究以构建复合城市功能、慢行舒适连贯、周边连接便利的高品质城市滨河慢行系统为目标,从城市建成区河流廊道的土地与空间梳理、慢行道路断面模式、慢行节点连通模式和慢行服务设施与停留空间布局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河流廊道慢行系统构建的组织模式,并结合宁波塘河的实证研究,对该模式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滨河绿道将滨河空间的特征与城市绿道建设相融合,是拓展绿道建设服务内涵和梳理城市滨水界面、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休闲需求的重要一环。同安中心城区绿道建设的实践,强化了沿河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梳理整合了地域山水自然基底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并结合康体游憩、养生保健、绿色生态和创新智慧的绿道设计特色,实现了安全、生态、环境、民生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刘晓涛 《规划师》2001,17(6):66-69
论述国外城市河流治理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建设生态河堤、给河流以空间、控制河流污染、建设滨水景观已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发展的总趋势。分析我国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城市河流治理,树立城市河流治理新的规划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营造水景,建立滨水环境;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4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震  李治鲜 《新建筑》2022,(1):96-101
由于缺乏系统性认知及多要素整合的适宜性操作,城市滨河风貌营造面临空间碎片化、景观符号化、交通割裂化、生态人工化、文化同质化、服务非人本化等普遍问题.文章归纳了城市滨河风貌的6个构成要素:空间结构、景观构成、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服务.以此为研究框架,对美国波士顿查尔斯河滨河风貌进行了剖析与述评,总结了查尔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