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与低温流动改进剂(DFI)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了8种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及其碳数分布,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在显著性水平α =0.10下,计算得到了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碳数分布方差和检验统计量χ2。通过比较多种低温流动改进剂在柴油中的降冷滤点(△TCFPP)效果,发现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含量高、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方差较小、检验统计量χ2较大的柴油降冷滤点效果较差。流动改进剂对柴油降冷滤点效果与其分子中侧链长度和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关,因此流动改进剂分子设计应着眼于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否与柴油正构烷烃分布匹配。  相似文献   

2.
柴油流动改进剂作用机理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蜡、蜡与改进剂的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剂聚合物在2θ为10°~30°之间的锐线峰越少,峰形越有序,曲线越光滑,降滤效果越好。蜡和流动改进剂混合物的XRD图显示混合物的非晶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断出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的结晶过程的影响是降低柴油冷滤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柴油流动改进剂对不同组成柴油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范文琴等 《炼油》2002,7(1):37-40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类型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对不同原油生产的柴油冷滤点和凝固点的感受性,特别是对冷滤点的感受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以蜡结晶图,正构烷烃分布,正构烷烃和芳烃含量等分析了流动改进剂对柴油冷滤点感受性好坏的原因,对流动改进剂的筛选和柴油组分的调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含蜡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高含蜡柴油油品的降冷滤点(CFPP)难、对一般低温流动改进剂感受性差等特点,在分析油品正构烷烃含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从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子设计,研制出一种蜡晶成核型和另一种具有二元交替共聚结构的蜡晶抑制型的低温流动改进剂。实验结果表明,蜡晶成核型剂对轻质油品能够起到辅助降冷滤点作用,蜡晶抑制型剂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几种高含蜡0#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而这几种油品对目前国内外其它低温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极差。  相似文献   

5.
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Riser unit, RU)中,以中间基的中东混合油的加氢脱硫常压渣油(DSAR)和石蜡基的减压蜡油(VGO)掺减压渣油(VR)构成的混合油(70%大庆VGO掺混30%大庆VR,质量分数)为催化进料,研究了 DCC (Deep catalytic cracking)-Ⅰ和-Ⅱ、常规FCC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和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 ) 4种工艺中骨架异构化反应的特点、裂化气组分和汽油馏分支链度的表征及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裂化气中 C4组分支链度指数 BG1和 BG2 (BG, Degree of branching for cracked gas, BG1为(异丁烷+异丁烯)与(正丁烷+正丁烯)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 BG2为异丁烷与正丁烷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与汽油馏分支链度指数(BN, Degree of branching for naphtha,汽油馏分中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有良好的关联性.DCC、常规 FCC 和 MIP 工艺产品汽油馏分支链度、汽油馏分中异构烷烃含量以及汽油馏分中相同碳原子数烷烃的支链度等,均按 DCC-Ⅰ<DCC-Ⅱ<FCC<MIP 的顺序递增.上述4种工艺汽油馏分中 C6烃和 C9烃的烷烃组分的支链度均最高,为两个峰值点,但其汽油馏分中烷烃的支链度峰谷点不同,DCC 工艺汽油馏分中 C7烃的烷烃组分支链度最低,常规 FCC 和 MIP 工艺汽油馏分中 C8烃的烷烃组分支链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黄连木生物柴油(PCME)的化学组成,利用冷滤点测试仪和运动黏度测试仪研究PCME及其调合油的低温流动性;通过添加低温流动改进剂(CFI)来改善PCME及其调合油的低温流动性。结果表明,PCME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6%和81.09%,冷滤点(CFPP)为-6℃,40℃时其运动黏度为6.06mm2/s;PCME及其调合油的运动黏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在调合比例为30%时,调合油的CFPP最低降至-12℃;添加0.4%(体积分数)柴油降凝剂时,调合比例分别为5%和7%时,CFPP分别从-3,-3℃降至-23,-21℃。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石脑油生产乙烯和芳烃的利用效率,采用5A分子筛和ZSM-5分子筛对石脑油进行连续吸附分离研究,分别得到脱正构烷烃吸余油(简称脱正构油)和脱单甲基异构吸余油(简称脱烷烃油);采用氮气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得到富含烷烃组分油(简称脱附油)。试验结果表明:脱烷烃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0.1%,单甲基异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8%,芳烃潜含量为53.4%,可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脱附油的烷烃质量分数可达到84%以上,可作为裂解制乙烯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利用物性数据对石脑油组成进行预测的方法,根据对石脑油样本的整理,选取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4个族的54个真实组分来表示石脑油的组成,利用密度、折射率、族组成数据(PIONA值)以及恩式蒸馏曲线等物性数据建立方程组,对该方程组求解得到54个组分的质量分数。选择典型直馏石脑油样品,根据以上方法建立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石脑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环烷烃含量的计算平均误差分别为6.6%,8.5%,5.9%,其中,石脑油中含量较高的C6~C11组分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含量的计算平均误差分别为3.2%,5.2%,4.4%,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基本可以反映直馏石脑油的烃类组成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沸点蒸馏法对催化裂化(FCC)汽油进行了窄馏分切割,并对窄馏分的族组成、辛烷值、总硫及硫形态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窄馏分的烯烃质量分数在0.98%~57.08%,烯烃的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显著降低,FCC汽油中约90%的烯烃(主要是C5,C6,C7)集中在<120℃的馏分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在1.60%~5.17%,异构烷烃质量分数在18.98%~35.21%,环烷烃质量分数在4.19%~17.25%,烷烃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分布趋势,120~140℃馏分中烷烃含量最高;FCC汽油中占比约50%的烷烃集中在<70℃馏分和>150℃馏分中,70~150℃馏分中烷烃的分布比较均匀;窄馏分的芳烃质量分数为0~61.19%,其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升高,约90%的芳烃集中在>120℃的馏分中,其中约76%的芳烃集中在<150℃的馏分中;FCC汽油中辛烷值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100~110℃馏分的辛烷值最低;FCC汽油中约90%的硫化物集中在>110℃馏分...  相似文献   

10.
超声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重质油中的正构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大庆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通过超声尿素包合法准确地分离了其中的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组分,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正构烷烃。采用GC/MS进行了分析验证,测得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为C20~C38。研究了活化剂、溶剂、尿素用量、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正构烷烃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2g大庆减压馏分油,加入15mL异丙醇,3g尿素,正构烷烃的平均收率为42.51%。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正构烷烃定量分离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4%。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液体石蜡分离技术在费-托合成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几种现有的液蜡分离技术进行了对比。以石油基油品为原料,采用异丙醇-尿素脱蜡法生产的液体石蜡产品中正构烷烃的质量分数稍高于90%;分子筛脱蜡法生产的产品中正构烷烃的质量分数达96%以上;采用5A分子筛脱蜡、10X分子筛精制联合工艺,能够生产出优质的重液蜡产品,产品纯度可达95%;NWA-Ⅲ等新型吸附剂生产的产品纯度大于98.5%,正构烷烃回收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费-托合成产物具有正构烷烃含量高的特点,将费-托合成产物中的液体石蜡(C_(10)~C_(18)正构烷烃)分离出来,不仅可以生成高端的液体石蜡产品,还能联产高端低凝柴油。最后对液蜡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石脑油生产乙烯和芳烃的利用效率,采用5A分子筛和ZSM-5分子筛对石脑油进行连续吸附分离研究,分别得到脱正构烷烃吸余油(简称脱正构油)和脱单甲基异构吸余油(简称脱烷烃油);采用氮气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得到富含烷烃组分油(简称脱附油)。试验结果表明:脱烷烃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0.1%,单甲基异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8%,芳烃潜含量为53.4%,可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脱附油的烷烃质量分数可达到84%以上,可作为裂解制乙烯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MHV的合成和降凝助滤性能。以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和十六烯为原料单体,以甲苯作为溶剂,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恒温80℃下聚合(N2保护条件下)得到三元共聚物。同时,依据对胜利海科加氢0# 柴油石蜡的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及含量的色谱分析结果,经过分子设计及制备,筛选混合醇比例进行醇解,制得理想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MHV。通过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测试,制得的MHV勇于胜利海科加氢0# 柴油,可降低其冷滤点4℃;与宜兴EVA复配使用,可降低其冷滤点8℃。MHV改进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效率由其自身结构和柴油正构烷烃的组分分布决定。  相似文献   

14.
对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含量和碳数分布作了测定,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为0.10时,五种柴油的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的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0和碳数分布方差σ2。σ2较小时,柴油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检验统计量X^2可以反映柴油正构烷烃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当油样中的正构烷烃分布不太符合正态分布的时候,其对各种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催化重整过程只能提高初馏点分别为85℃、100℃、120℃,终馏点均为180℃的重汽油馆分的质量。为改善较轻汽油馆分的辛烷值性质,可采用各种不同的C5~C6烷烃异构化过程。俄罗斯乌发炼油厂于1990年开始在JI-24300AII装置上采用以低辛烷值正构烷烃转化反应为基础的直馏汽油馏分选择性加氢裂化过程,显著改善了C5~C8烃类的抗爆震性质。所用原料油是西西伯利亚原油40~130℃、50~140℃汽油烟分与石油加氢精制凝析油的混合油,其中含89%~94%(质量分数)脂族烃,异构烷烃含量比正构烷烃含量高一些,所用原料1(42~128℃)和原料Ⅱ(5…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法分离并提纯了120BS加氢光亮油中的絮状物,测定了絮状物和脱絮状物光亮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模拟蒸馏曲线,采用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了絮状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含絮状物120BS加氢光亮油中絮状物的质量分数为0.05%,絮状物对光亮油的性质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其外观影响较大;与脱絮状物光亮油相比,絮状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同馏出温度时馏出量小;絮状物含有质量分数为20.2%的正构烷烃,其余组分为具有一定异构化程度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絮状物既含有凝点很高的高碳数正构烷烃、异构化程度较低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又含有凝点略低、具有一定异构化程度的链烷烃和环烷烃。在宏观上,絮状物是微晶蜡和轻脱沥青油的蜡下油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为原料,采用直接加氢-溶剂脱蜡耦合工艺制备煤基蜡;在三管式固定床加氢反应器,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空速对煤焦油直接加氢产物性质及正构烷烃含量的影响;采用溶剂脱蜡技术得到煤基蜡产品,并对其熔点、正构烷烃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煤焦油直接加氢-溶剂脱蜡耦合工艺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380 ℃,反应压力13 MPa,液体体积空速0.3 h-1,酮苯质量比8:1,剂油质量比5:1;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煤基蜡熔点为50.7 ℃,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93.7%。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正构烷烃链长变化对其加氢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长链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之间的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碳链越长其降凝越困难;混合原料中长链烷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相互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相互影响,长链烷烃存在时会影响短链烷烃的反应活性,而异构烷烃的存在对正构烷烃反应活性无影响,但对正构烷烃的异构产物分布有影响;在转化率相当的条件下,混合原料的异构产物分布比单纯正构烷烃的异构烷烃分布更加有利于降低凝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不同结构的ASP三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的界面活性,将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用的石油磺酸盐KPS工业品提纯、分离出了极性从大到小的H、C、B三个组分。采用核磁、质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KPS及其组分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考察了KPS及其组分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碱质量分数和盐质量分数下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H组分亲水性强,低质核比的分子占比高,分子结构以芳烃为主;B组分亲水性差,高质核比的分子占比高,分子结构以直链烷烃为主;C组分的亲水性较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介于H组分和B组分之间,分子结构以支链烷烃为主。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1%~0.5%、Na_2CO_3质量分数0.2%~2.0%的条件下,C组分呈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Na_2CO_3质量分数1.2%、C组分质量分数0.3%、聚合物质量分数0.18%时,油水界面张力最低,达10~(-4)mN/m数量级。在NaCl质量分数0.2%~2.0%(聚合物质量分数0.18%)的条件下,C组分同样呈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3%时,油水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0~(-3)mN/m。  相似文献   

20.
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微晶蜡中的正构和非正构烷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微晶蜡为样品 ,采用尿素包合法不仅能够准确测定微晶蜡中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的含量 ,而且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正构烷烃与非正构烷烃组分 ,为进一步研究微晶蜡中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的性质提供样品。实验考察了包合用活化剂、稀释剂、尿素用量、温度、时间等对正构烷烃测定结果和正构烷烃与非正构烷烃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度高 ,重复性好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2 % ,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进行比较 ,两者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