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一个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规约性决定了文化意象的共性和特性,文化意象在翻译中有不同的生成方式:归化、异化、描写翻译、减译法和功能翻译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芙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和歪曲,也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问题。列举了文化意象错位的几种形式,分析了引起文化意象错位的种种原因,最后提出怎样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中文化传播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对文化意象词汇的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为例,从杂合的视角分析传统翻译策略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阐明杂合的翻译策略能对文化意象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英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因此,在动物文化意象的汉英互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要考虑到目的语文化中读者的接受,适时择取直译、转译或省译的翻译策略,以尽力再现动物文化意象的丰富内涵与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出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和性格心理,从而形成该文化特有的文化意象。由于文化意象错位的客观存在,作者认为译者在翻译中传递文化意象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应尽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二是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接受能力,不须越俎代庖,处处采用归化的译法,而应尽可能地异化,以达到保存原作文化意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汉语动物词语中动物意象的翻译,涉及到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探讨动物意象的3种翻译方法:保留动物意象、改换动物意象、省略动物意象。指出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原文鲜活生动的动物意象应该照直翻译。但如照直移入译文中去后会产生文化阻断,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甚至会歪曲原意时,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或改变原文中的动物意象,或省掉原文中的动物意象,以保持原作思想内容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话语信息的结构模式、文学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失落和歪曲等,从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角度阐述了文学翻译的艰辛,说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不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用学跨越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以《论语》为特定文本,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认为要实现译文和读者的最佳关联,在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考虑并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同时对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的亏损问题进行语用充实,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1.
杨宪益夫妇和戴维·霍克斯译文为研究《红楼梦》习语英译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文章选取《红楼梦》中50则包含有动植物意象的习语,通过举例分析,对二者在处理这些习语时所采用的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意象替代、意象替代并释义的翻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寻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角度和文化取向下不同的英译手法、效果以及优劣得失,以管窥习语中英转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英文化的异同,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政治体系,民间风俗,思维方式及喻体形象等方面形成不同表达方式的习语以及这些习语在表意上的相似之处,指出在语际转换时,应当尽量映射出习语的文化内涵,减少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指译者准确通顺地再现原语。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中首先必须搞清楚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文章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对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也是赏析和翻译诗歌的关键因素。为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达到一致的、至少是类似的审美效果,原诗的意象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关于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烈的意象,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省略、注解及替代。  相似文献   

15.
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要适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实现交际目的,直译、音译加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都是翻译中餐菜名的可行方法。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适应论为中餐菜名的翻译及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翻译"等值"或等效问题是译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分别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化视角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较文学变异学将翻译中的变异作为研究支点,"跨语际变异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范式,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探究并揭示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对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旅游对外翻译的源文本具有一定的未定性,译者须要运用自己对源语文化的精通了解,对各种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根据翻译的意图,重新构建原文本.这个过程要求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需要,忠实表达旅游资源蕴舍的文化信息,但不必拘泥于源语文本的形式,以达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当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加以分析,阐释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提出了加强翻译理论的讲解、明确翻译目的并突出功能性、提高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改变旧的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是一种解殖民化的策略,具有抵制文化霸权,重塑文化身份的功能.文中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译者文化身份、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后殖民剧本《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对爱尔兰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重构作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范畴,为解读其他后殖民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有助于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凸显其语言、文化差异和元素,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