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皮河为季节性雨源型城市河流,存在污水直排、底泥淤积、季节性干涸等诸多水环境问题,导致其水质恶化严重,水生态系统受损,自净能力较弱。为恢复竹皮河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水质长效保持,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湿地、原位微生物修复、生态砾石河床、水生植物恢复等多种生态治理技术集成,实施河道生态补水、生态净化、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建生态系统多样性,实现水质自然净化。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竹皮河城区段下游水体水质逐步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工程设计为雨源型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水资源稀缺、城市建设土方量大、绿化率高、水体面积大等特点,文章从水量平衡、水位调控、防涝蓄水、水质保持、水系循环等层面,阐述了园区雨洪生态水系统的构建思路,切实符合构建"低碳城市"的理念,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全域治理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坪山河和六盘水三岔河河道全域治理为例,展示了以"治污、防洪、生态修复"+"城市建设"的"3+1"治水思路,系统开展城市河道、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通过全面实施控源截污,强化排水口、截污管和检查井的系统治理,开展水质提升、河道疏浚、植被恢复、垃圾填埋等,从而构建人水和谐宜居环境的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健康型水系的设计理念,提高人工水体的水质维持功能与水量平衡能力。保护性设计以水质恢复原理为指导,分析自然水体的自净途径,强化了水体形式的净化功能,完善水体结构与生物群落,依赖系统自身的平衡能力维持水体质量。节约性设计利用雨水、中水等资源,通过贮存、净化等设备为人工水体提供补充水源,减轻景观用水压力与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水资源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水资源短缺,河道水体流动性差,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夏季藻华频发等现象,建立了1.5万m3/d规模的“再生水补水—水质稳定改善—自然景观河道”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论证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的安全性、水体生态修复、削减污染物情况。研究发现,水质修复改善后,溶解氧达到7.5mg/L、高锰酸盐指数为3.7mg/L,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除氨氮、总磷、挥发酚外)。补水后项目河道藻华预警指标FV/FM在0.41以下,细菌抑制发光率由60%变为–20%,浮游生物密度下降,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水体富营养化降低,夏季无藻华暴发情况,达到了以污染物削减,藻类暴发为控制重点的项目目标。  相似文献   

6.
河道黑臭对周边区域的经济、环境、民生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生态、经济等特征,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工程中。以临沂某河为案例,详述黑臭河道的生态治理措施。对场地现状调查后,采用改善生境-生态构建-维护管理的技术路线,通过点源、面源、内源污染负荷削减以及水下地形改建优化生境,再统筹考虑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构建水体生态系统,长效净化水体。通过治理,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V类标准,并有效提升水体生态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上海曹扬环浜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扬环浜是一条环形封闭水道,水质低于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处于严重超富营养化水平,全浜暴发蓝藻水华现象。在采用截污、造流、生态恢复等生态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后,随着健康水生态系统的建立,河浜水质逐步变好(由劣V类改善为接近Ⅲ类标准),水体透明见底,沉水植物覆盖率达70%~90%,水体一直维持“清水草型稳态”。重点介绍了河道治理中采用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作用,并从截污、营养盐、水生生物等方面分析了各项工程措施对抑制藻类生长、水质改善的影响,对我国城市小型河道的综合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立项背景北方缺水城市景观水体因水体功能定位及标准不同对补水水质及水源要求不同,城市水体多呈封闭、滞缓流、循环不畅的水文特征,建成区城市河湖景观水系的非生态化改造已成定局、水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河湖景观水体普遍存在藻类频繁滋生、富营养化与夏季水华暴发、水体水质极易恶化等共性问题。天津市中心城区水系河道众多,但是受制于天然来水量少、水资源短缺等因素,河湖滞缓流现象突出,水流不畅,水系无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南运河市区段治理项目,是继海河综合开发项目后,市政府实施河道综合开发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河道综合治理,提高了南运河的水质标准,恢复了南运河的排涝功能,改善了河道两岸区域水环境,促进了沿河两岸房地产业的开发以及城市面貌的改观。介绍了南运河治理工程的设计特点,从河道水质保持方案和河道堤岸设计两方面,强调了自然、生态的治河理念是将来水体治理的必然趋势,其设计思路在河湖水体治理和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自然界中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缺乏,城市缺水会严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框架,以北方某新区为例,构建生态、低碳的城市水系统,通过"渗、蓄、截、回"工程措施和政策保障,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