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前言Preface庄惟敏ZHUANG Weimin遗憾没有见过梁思成先生瘦削的身影,庆幸能够从资料中听到梁先生的声音。毫不怀疑支撑梁先生身体的绝不只有长期穿着的钢架,于是一遍一遍地体会栋梁的含义,并在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借助展览与大家交流。栋梁是要有高度的。需要曾经越过重洋,并俯瞰重洋。于是今天的展览始于先生的求学。家学的积淀、西学的思路、国学的方向编织在一起,辅以先生活跃的天性,既是先生成就的起点,也可以说开阔了先生学术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正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75周年,意义特殊.我个人与梁先生结缘是在1945年5月,当时中国远征军反攻滇缅胜利会师,我自滇西前线回到重庆,梁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看到了我写的《释"阙"》那篇文章,约我会面,邀我协助《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的编绘等工作.回首往事,梁、林二位先生的讲话仍犹在耳,这些奠定了我毕生事业的基石,我至今都感念二位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3.
<正> 已故著名建筑学家粱思成先生不仅在建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古建文物的保护方面也有深刻的研究和卓越的见解。他生前十分关心北京城古建文物的保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呼吁对北京的各种文物予以重视和保护,为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此梁先生诞辰85周年之际,为纪念他所做出的贡献,本刊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吴良镛教授、中国城规院顾问总工程师陈占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实物互证、文本注释、版本校勘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梁先生对《营造法式》研究的目的和历程,梳理其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杰出的先驱——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石 《城市规划》2001,25(5):45-49
梁思成先生多年从事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和古建筑遗产的研究工作 ,作出了多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和贡献 ,他勇于接受新事物 ,比较早地就思考建筑理论、设计创作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濒临结束时 ,他就注意到当时西方建筑界热烈讨论的战后城市改造和居住环境问题 ,在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市镇体系秩序”一文系统地阐述他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主张。 194 9年北京解放以后他以满腔热情投入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工作 ,提出了规划方案和许多建议 ,为了北京历史古城的保护和首都的现代化建设 ,他写文章、作报告 ,奔走呼号 ,竭尽…  相似文献   

6.
宋李诫《营造法式》在很长时期内,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中国营造学社为这部书的研究制定了计划, 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学社后,先从清式营造法入手,撰写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初步。进而探索宋式建筑,从辽、宋及唐代建筑遗例开始,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中国建筑史》。后进一步展开 《营造法式》研究,在十分艰难的外部条件下,梁思成先生仍在辞世之前基本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文本。上卷初版于 1982 年,全书出版于 2001 年,为世人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展览现场一组很特别的灯,具有强烈的工业设计感,如现代雕塑般引人入胜。它是用50年代建筑师专用的写字台改造而成的。得知这是来自法国设计师Axel-Otivierl CARD.深度对话中,惊叹于他对于创意所注入的活力和激情.用创意来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记忆,用设计创造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王军 《城市规划》2001,25(6):50-59
1 共同从事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在北京 ,我第一次见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 ,虽然初次见面 ,但一见如故。人的一生中能遇知音是最大的幸福。我庆幸有此幸福。”陈占祥回忆起194 9年 10月 ,他从上海到北京见到梁思成、林徽因的情景 ,欣慰不已。①刚抵北京的这位 33岁的年轻人 ,一口宁波官话 ,有人笑话他讲英文比讲普通话利索 ,爱品咖啡甚于喝茶 ,殊不知这位“洋派”青年对中国建筑文化倾注的深厚情感。1938年 ,陈占祥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建筑学时 ,书箱里就装着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 194 5年 ,在梁思成著作的启发下 ,陈占…  相似文献   

9.
常青 《建筑师》2011,(3):69-81
本文是”话说建筑史”一文的修扩版[1],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问题及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回顾,纳入建筑本土化演进的历史进程加以考察,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要义”、”中国建筑演化”、“历史观与建筑史”等三大问题.其中包括了文化地理视野、中心聚落兴衰、营造制度推定、建筑演进分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命题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黎志涛 《建筑师》2021,(5):112-118
在梁思成、杨廷宝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叙述了两位业界宗师在共同成长、成就、成功的一生中,彼此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的感人故事,以激励后学向先辈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1.
朱涛 《时代建筑》2013,(4):148-155
本文通过细读梁思成在1930年与张锐合作的天津规划,以及梁在1930-1949年间的一系列规划写作,仔细梳理他的规划思想的来源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13.
纪念杨廷宝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宝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杰出的建筑学家、中国建筑职业实践的重要开创者、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代宗师.杨廷宝先生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转型,面临重大变革与挑战.杨廷宝先生与其同时代的一批学子,受业于当时国际建筑教育的主流学府,回国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开创并奠定了中国建筑的学科体系、职业实践和教育范式,而杨廷宝先生因其融汇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思想理念、逾百件类型广泛的经典存世作品、深耕明慧影响深远的教育贡献,成为这一开创者群体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熊明 《建筑创作》2006,88(10):158-159
采桑子(一)兴学建系营学社雄也梁公困也梁公艰苦“李庄”林与同京都获救燕京梦乐也梁公忧也梁公珍惜京城谁认从(二)国徽设计英碑立盛矣梁公畅矣梁公率领同侪创首功遭批“复古”历劫难危矣梁公悲矣梁公身后赢得赞誉隆[1]夫人林徽因[2]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5.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是9幢近代建筑,而其中7幢为柳士英设计。柳士英设计的建筑主要体现的艺术特征是:表现主义,维也纳分离派,中国传统元素。柳士英也是湖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赵纪军  何梦瑶  宋霖 《中国园林》2023,39(1):128-133
梁思成作为一名建筑学者,亦发展了关于“公园”的认知,并成为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支持清华大学营建学系设立“造园组”的思想基础。但对其“公园”理念的研究仍付之阙如。通过分析其文章著述、报头设计,以及参与的社会活动、规划设计实践,揭示其“公园”认知的内容、特点与转变:1930年受《首都计划》的影响,形成了城市公园系统及城市分区规划中“公园”作为一种开放“公地”的理解,这一理解也体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编纂《中国建筑史》时,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园”的研究之中;20世纪40年代末,受西方城市规划中“有机性疏散”学说的影响,“公园”在“体形环境论”的理论框架中被明确为与建成环境相对、且应保存的“自然”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经验”,其认知纳入城市遗产保护关切,“公园”被视为遗产保护的载体,而“公园”与“遗产”在城市尺度和场地尺度上扮演着等量齐观或主次有别的角色。总体而言,梁思成的“公园”理念以近代西方的公园概念为核心,同时拥有城市视野与历史眼光。对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而言,其“公园”理念是学科初创时期学理形态的一部分,也是如今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7.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历史建构、体系研究、理论阐述、学术发展、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历史保护诸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文章仅就梁先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两个基本方面:中国建筑史史学建构与中国建筑唐宋与明清两个体系之结构与术语学术阐释方面,所做重要学术贡献加以扼要梳理分析,或可以此初步了解梁先生在近现代中国建筑学术史上所起重要影响与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