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
<正>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与发展,天津市武清区已经展露出生态宜人、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北运河郊野公园二期工程基本竣工,中草药文化园等成为旅游的新热点;环城水系基本建成,龙凤河及其故道水清岸绿景美;津北森林公园数千亩林地资源得到整合,市民将可以到武清享受"洗肺之旅";两区四园生态环保,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武清区正在步入宜居宜业的佳境,特别是随着美丽武清建设的逐步深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基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而提出,是未来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导向,打开了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并将公园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打造为例,从改造策略中分析公园城市理念在老旧街区改造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该理念用于老旧街区改造在实践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樊思嘉 《城乡建设》2021,(11):60-62
一、引言 依托江苏省南京市姚坊门省级宜居街区的建设契机,笔者选取街区中的尧和西路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相对科学的方法对街道空间进行问题诊断并深入分析,随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最后落实到街道改造建设中.这种基于科学诊断-设计优化-施工改造的设计路径,将原本经验主导的设计手法逐步科学化.在未来省级宜居示范街区的建设过程中,该设计路径可以快速识别出需要进行改造的街道段落,并帮助设计师有针对性地形成优化方案,为后续街道更新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小城镇功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示范是村镇建设的综合性示范,体现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要求,展示我国村镇与大自然的融合美,创造村镇居民的幸福生活,传承传统文化和地区特色,凝聚符合村镇实际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特色街区是城区特色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青岛市市北区以特色街区建设为突破口,先后建设了17个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特色街区,引领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功能,方便了居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显示出发展税源经济、复兴城区活力、提升城区品质等多重效应,形成了青岛"市北现象".探究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其他地区尤其是老城区发展带来重要启示;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6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的组织申报工作。每省(区、市)推荐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总数不超过25个。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择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美丽宜人、村镇风貌和基本格局特色鲜明、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传统文化和乡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住建部近日印发《关于2015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有关工作通知》:一、开展不同层次的美丽宜居村镇示范工作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美丽宜居小镇示范、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指导性要求,组织开展好省、市、县各级美丽宜居村镇示范,形成不同类型的美丽宜居村镇优秀范例,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目标和具体方法,制定基本要求或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构建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壮乡。第二十一章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6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的组织申报工作。每省(区、市)推荐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总数不超过25个。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择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美丽宜人、村镇风貌和基本格局特色鲜明、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传统文化和乡村要素保护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当地居民(村民)安居乐业的村庄和镇作为示范候选对象。根据推荐程序,各省(区、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并分析了宜居城市与人居环境、居住环境、生态城市等相关概念的异同点.认为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健康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出行便利的城市,也是一个居住舒适的城市.最后从安全、健康、生活方便、出行便利和居住舒适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国内普遍兴起的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结合“国际宜居城市与社区”竞赛,探讨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的社会实践和评价标准.并提出宜居城市短展的基本规律.规划工作者应当凭借职业敏感,把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及实践结合起来,以适应埔市者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适宜居住的街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敏  卜菁华  林涛 《华中建筑》2003,21(4):74-76,80
针对现阶段我国居住区街道环境建设滞后的现状,以实地调查为依据,剖析当前居住区街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居住区街道适宜居住的原则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宜居城市”到“宜居区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定位,引发了“宜居城市”研究和排名的热潮。在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不再孤立存在,社会、生态、交通等城市问题也开始呈现区域化态势;面对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单个城市往往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宜居”。在这一背景下,尝试从区域的视角进行“宜居”探讨,提出了“宜居区域”的要素系统,并尝试构建“宜居区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宜居城市断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为邦 《规划师》2007,23(3):5-6
宜居,是城市最基本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宜居城市,首先要解决人的就业问题,着眼于解决多数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处理好规划与建设、集约发展与合理密度、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公共空间与非公共空间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若晨 《城市建筑》2013,(14):269-269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及清洁高效生产环境的居住地。该词自05年在《北京总体规划》首次出现后,即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Transportation safety is a highly contentious issue in the design of cities and communities. While urban designers,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often encourage the use of aesthetic streetscape treatments to enhance the liability of urban streets, conven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practice regards roadside features such as street trees as fixed-object hazards and strongly discourages their use. In this study, I examine the subject of livable streetscape treatments and find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suggests they may actually enhance the safety of urban roadways. Concerns about their safety effects do not appear to be founded on empirical observations of crash performance, but instead on a design philosophy that discounts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river behavior and safety. This study trac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is philosophy, and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that may better account for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ad design, driver behavior,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It has taken many decades for roadway designers to begin to recognize that how road and road environments are designed affects safety, and to identify what particular features enhance or detract from safety in a given environment. This process is still evolving. Historically,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for those funding research to focus on rural or high-speed environments, and on pavements and structures. One outcome of the resulting underemphasis on safety and urban design concerns, as author Eric Dumbaugh identified in this article, is the problem with the published research about urban roadside design in the U.S.: it is limited in both scope and quantity. With these limitations,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city street designers extrapolate from principles learned in a rural highway environment. They may not be standing on the firmest ground when they do this, but they judge that it is the best ground they have.  相似文献   

18.
钱锋 《住宅科技》2011,31(5):6-8
由于每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民俗等不同,所以对宜居社区规划设计的理解不能片面,一概而论,而要多层面、综合地研究考虑。从目前社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现代宜居社区规划设计总体趋势、现代宜居社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宜居社区建筑设计等几方面对宜居社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宜居型城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术界和实践中对“宜居型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其与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研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本文在梳理“宜居型城市”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宜居型城市”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必然要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契机等内在复杂关系,并尝试建立“宜居型城市”建设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性评判的五类一级指标,最后提出在“宜居型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指出世博会是城市化的大事件,世博会的历史是城市化的历史,也是关于城市主题的一种连续的演绎过程,世博会推动了城市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再城市化;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世博会的辐射效应和场地的后续利用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