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零能耗建筑因其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技术策略不同。本工程以无锡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为例,介绍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探讨研究适宜于无锡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路径,为今后无锡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成功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寒冷气候区的六例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性数据,并通过与传统公共建筑进行比较,得出了寒冷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各项节能技术在增量成本以及增量效益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使建筑项目取得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人心和更新迭代,各种绿色建筑概念命名层出不穷,如:"主动房"和"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还有"被动式设计","主动式设计"。本文对这些类似概念的出处、特征进行收集归纳、对比分析,避免由于对各种概念指标的理解混淆,造成对建筑僵化设计。继而以降低能耗为核心指标,借助计算机模拟对各类技术措施进行科学分析及定量小结。希望为适宜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零能耗建筑实现的能耗分配控制策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日益突出的高能耗问题,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零能耗建筑"实现的能耗分配控制策略设计为例,研究从"零能耗建筑"能耗的相关问题出发,以能耗采集和数据分析方法、能耗分配和节能控制策略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预期达到设计能耗和运行能耗相吻合的结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栋零能耗(近零能耗)低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社区进行了分析,这些建筑大部分已经建造完成且有实测数据,小部分使用了模拟计算进行分析。介绍了以实现建筑零能耗为目的采用的太阳能光电技术、高性能围护结构、其他支撑技术和部分示范工程经济性分析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通过被动式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建筑能源系统、能耗预测监管平台等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建筑零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彩凤  陈梦源  彭莉  潘玉亮 《建筑科学》2021,37(10):170-178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低碳园区,青岛自贸片区海辰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进行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海辰园8号楼为例,通过“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低碳能源”的技术策略,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储直柔的应用示范,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目标,为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超低能耗建筑大力示范推广的今天,"零能耗"建筑被提上研究和示范日程.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T/CABEE003-2019《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开始实施,让各方参与者有了技术和指标的指导.研究如何能在现有技术下实现"净零能耗",除了卓越的建筑本体设计、适宜技术的科学应用,建筑体型高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日本建筑节能政策发展出发,详细介绍了日本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分析总结了既有建筑的零能耗发展现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建筑节能政策的发展以及零能耗政策的建立,从日本建筑能源消费入手,介绍了日本现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能耗消费特点和能耗水平。详细解读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暖通空调协会对日本零能耗公共建筑定性和定量定义,同时阐述了零能耗住宅的定义,在此之后介绍了日本零能耗办公建筑和零能耗住宅发展目标,文章最后总结了既有公共建筑迈向零能耗的技术措施。日本零能耗建筑从定义、目标和发展思路十分细致,为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最高形式,BAS在近零能耗建筑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各系统的特点,探讨了近零能耗建筑中BAS设计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详细分析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集成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阐述了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BAS系统构建、各子系统控制器的选型和配置设计过程和BAS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最高形式,BAS在(近)零能耗建筑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各系统特点,探讨了近零能耗建筑中BAS设计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详细分析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集成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阐述了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BAS系统构建、各子系统控制器的选型和配置设计过程和BAS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欧洲及日本,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我国起步略晚,但由于其在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以及建筑耐久性方面的卓越表现,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近零能耗建筑面世。近零能耗建筑有其特殊的设计方法,这与以往的建筑设计方法有较大的不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了揭开近零能耗建筑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业内同行深入了解和理解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本文以某建筑艺术博物馆为例,系统性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核心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民用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建筑质量、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基于顶层设计、科研支撑、工程示范、标准建设、经济激励、培训宣传、创新机制等手段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的模式、效果及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德国被动房的能耗指标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同时应针对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制定能耗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减缓石化能源燃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能源主要消费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建筑行业,其中建筑行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左右,随着建筑面积的逐年递增,建筑能耗所占比例不断增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高热舒适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我国建筑行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及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明确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技术路线,最后为"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19,(14)
正近日,中建科技以康居养老为对象建造的国内首个装配式模块化零能耗健康集成房屋——当代MOMA"恐龙三号"零能耗健康集成房屋在北京发布。该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示范工程,采用科研、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于一体的REMPC模式实施,从开工到交付用时仅40天。房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编委对业内普遍关心的"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净零能耗建筑"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交流,对主要发达国家建筑物迈向近零能耗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对相关概念和技术体系是否适用于我国建筑节能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编制组就编制大纲、主要技术难点、需要调查研究的主要专题开展讨论,明确了编  相似文献   

18.
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已成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详细介绍了生产调度楼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难点及技术措施应用情况。模拟计算了该项目的全年运行能耗、节能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综合节能率为77.50%,建筑本体节能率为41.3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61.63%,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英明  王振兴 《建筑》2023,(2):134-136
大力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推动建筑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室内环境水平、调整建筑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落实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当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正处于从示范推广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干旱寒冷地区应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统筹建筑性能设计深化、关键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供给深度融合,着力推动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产能建筑提标扩面,提质增效。笔者结合宁夏首个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程项目,深入分析干旱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融合集成应用做法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强度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建筑能耗的研究现状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后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特征的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我国气候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情况、人口总量和节能水平对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的影响,选取供暖度日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率、年末常住人口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作为解释变量。以北京为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公共建筑能耗特征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其可行性,为我国及各省级的公共建筑能耗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