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关隘城堡选介(续)高凤山57平型关平型关在山西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处,是通往紫荆关要道的关隘。平型关是滹沱河谷地通过的门户,介于紫荆关与雁门关的交通线上,距繁峙县城65km,西去雁门关115km。该关为长城的要口,为历代屯兵重地。宋代进置“瓶形...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角从居庸关城和关沟的5道防线扩大到居庸关防区,从区域整体探讨居庸关防区内3个层次的军事布防体系,指出了居庸关空间布局中的设防重点、纵横防线布局及外围区域防御的多级建构体系——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军事防御性关隘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3.
24 石峡关石峡关是大靖城的要隘,位于城比侧12.5km,是明代古浪东北的重要关隘,把守着东西走向的长城和山口要道。峡口地势险峻,为河西走廊通往内蒙腾格里沙漠的必经之路。故此历代在此筑城建关,派兵驻守,成为河西地区的一处军事防御要地。石峡关不是一处孤独的险关,它扼守附近长城内外的众多隘口。主要的有:距长城约10km的陶家井、谭家井、赵家井、姚家井等,称为13个井;距长城约10km的(羊居)(羊吕)湖;距长城约15km的小海子、明沙嘴等;距长城约40km还有青羊水。这些隘口,都分布在大靖城附近。石峡关东通贺兰山,西抵民勤县,北达蒙古。古代为加强防御,在各隘口都派兵瞭望和守卫,遇有敌情可先报知石峡口,乃至大靖城的守卫者,预作防御准备。设防布局严密,形成防御体系。今关已不存,但在历史上,它为保卫该地区的和平安宁以及与蒙古人民的友好往来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城关隘城堡选介(续)高凤山106撞道口关撞道口,也叫镇虏关,位于怀柔县城西北的长城线上,东临磨石口,南近黄花城,是明代黄花路的一处重要隘口。关城建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在今撞道口村的北山上半山峡谷的隘口处,殊为险峻.据《明长城考实》记载:...  相似文献   

5.
水系营建对传统城市区域人居环境的整体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汉魏洛阳都城区域为例,结合古籍记载与考古成果,梳理并示意性复原了汉魏洛阳城郊与城池水系,同时归纳各自营建策略,并分析水系对各类区域景观(城池、城郊景观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汉魏洛阳城郊水系包含引、传、蓄、泄四大部分,体现出规划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充分理解,城池水系则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结合各部分的区位、功能及水利特性,汉魏洛阳水系在不同尺度上对其区域中的居住景观、支撑景观、皇家园林及生态环境等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池作为古代城市防御设施与城市空间的界定物,在社会生活、城市意象与政治象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重庆城池形成了寓形山水、天人合一的形态和"九开八闭十七门,象天法地"的城门布局、功能耦合的城池空间等特征。其特征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城市职能与山水地形耦合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明清重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人居文化持续发展推动的物质性体现。由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明清时期重庆城池空间形态体现了内在空间逻辑的规定性和外在形态特征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山岭长城位于燕山山脉,离北京二百五十华里。西起古北口卧虎岭,东枕雾灵山,绵延百余里。这里地势扼要,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是蓟镇重要关隘,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在长城出土的六块碑碣中,都有蓟镇总兵戚继光建城的题迹。金山岭长城设防严密,建筑雄伟,是我国现有长城的杰出部分。登城远眺,山峦起伏,似波涛翻滚,城也随山势起伏而筑,又因修建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04,(2):52-52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中就考虑到如何进行防御,怎样具有防御保卫性能。大部分建筑、大多数城池是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出发修建的。如住宅大墙、望楼、门楼望孔、炮台、角楼等等,都是军事防御性的设施;又如万里长城、关门、烽火台、狼烟台、便门、马道、垛口、角楼等等。在县城的建设中还有军事城、军粮城、战城等,同样是防御工程。此外,每建设一座城市,都建有城墙、城楼、堞楼、敌台、硬楼、软楼、马面、瓮城、望火楼、鼓楼……这些都是防御性工程。另外在大城之外,还建有羊马城、大的外城圈。城外的鹿脚、转射等等都是防御性的战略工程。还有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水门-护城河-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城关隘城堡选介(续)高凤山43定边营定边营即今陕西省定边县城。西宁夏,东靖边,北与内蒙相邻,是明代长城在延绥镇的一处要隘。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修筑,嘉靖中增设关城。据《定边县志》载: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展西关,三年(公元1575年)加高...  相似文献   

12.
贺鼎  卢丽娜  王晶  张杰 《风景园林》2022,29(9):99-106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区域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对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的带状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北京长城文化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CA)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围绕长城防御、屯垦和军情3个历史功能,构建由长城边墙、城堡和烽火台组成的文化遗产要素识别框架,探索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在对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遗产要素进行分类、融合的基础上形成31种景观特征类型,针对不同的景观特征类型进行关键特征识别,深入研究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中国的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区域总体评估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 - 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 - 水门 - 护城河 - 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越  万博涵 《园林》2022,(5):76-84
明清临清古城水网发达、漕运繁荣,为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以重要运河城市临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利建设与水利风景营建特征。首先,梳理运河苏兴、鼎盛及衰败三个阶段的区域水环境变迁、水利建设活动及临清城邑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河道本体、调蓄体系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征,总结出筑坝分水、动态调蓄的水利运行机制。基于区域水环境影响的临清城邑景观体系特征主要包含5个方面:因水兴城,双城并置的城池形态;保仓设城,商住外拓的空间格局;堆山引水,沿运成景的景观风貌;山水为底,人文点染的十景意象;汉回交融,护河保运的世俗空间,深入探讨了区域水环境、水利建设、商贸发展及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的临清水利—风景复合空间景观体系特征,为临清运河风貌保护、遗产保护及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东江三角洲水网密度高,水乡景观风貌特色鲜明。运用风景园林学的景观层次法,采用ArcGIS技术,并结合舆图对比,以东江三角洲水乡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尺度层级、聚落尺度层级、节点尺度层级探讨东江三角洲水乡景观表征。在区域尺度层级,阐明东江三角洲依水系演变呈现出的三类结构性景观特征;在聚落尺度层级,以17个典型聚落作为样本,揭示水乡景观在聚落防御、生产、生活所呈现的营造特征;在节点尺度层级,对应区域尺度层级和聚落尺度层级,选取典型水乡景观节点,分析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呈现特征,以期为岭南水乡景观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延续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雨婷   《中国园林》2020,36(12):73
风景园林界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方法与变化管理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探索。应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多尺度的分区、分类与评估:在区域尺度界定了21个景观特征区域;在城市尺度,苏州市涵盖了13个景观特征区域,其中圩田景观可分为岛型、网络型、破碎型和标准型4类。基于景观元素与模式显著性与韧性的评价结果,提出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中需优先保护与更新水系与土地分割模式的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建材》2014,(9):63-66
“八大关”的称谓主要来源于“八”条路.青岛八大关建筑区域内有十条马路以我国一些重要关隘命名,因其中有八个“关”比较著名,而惯称为“八大关”,后增为十条,即正阳关路、韶关路、紫荆关路、山海关路、居庸关路、宁武关路、武胜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临淮关路.追根溯源,八大关建筑群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兴建,止3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规模,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本地产石料、砖瓦和木材,建筑大都为砖木结构.  相似文献   

19.
龙彬  赵耀 《南方建筑》2022,(5):35-44
借助GIS空间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因子的定性分析和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以云南省腾冲市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分层级方式探讨区域视角下村落景观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特征可从全境尺度和聚落尺度两个层级入手,不同层级具有不同景观构成要素、形态与特征;(2)腾冲区域村落景观可划分为6个一级景观单元和13个二级景观单元;(3)腾冲村落景观存在区域相似性和渐变性,核心区与边缘区、坝区与山区存在明显差异性;(4)现有村落景观格局受到地理环境与交通线路、边疆治理与移民宽乡、民族迁徙与文化涵化、宗族社会与宗教民俗等共同作用。同时,为腾冲区域传统村落的整体连片保护提供研究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建立了历史景观特征识别(HLC)体系,旨在对历史景观进行全尺度覆盖的特征识别,加强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简要介绍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方法步骤,结合典型案例解析了在区域、地区和场所尺度的实践与应用,总结体系目前的疑问与不足,对我国国土和乡村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