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多水源供水局面以及由此形成的新供水模式,在建立管网水质风险判定指数和划定五级风险分级基础上,针对北方某城市已切换"南水"区域和未切换"南水"区域,选取地表水供水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混水区和单独地下水供水区三类代表性区域12个管网点,对"南水"通水后主要水质指标跟踪调查。通过对比"南水"通水前各点水质变化,预测当供水水源突然变化时,发生"黄水"风险从高到低为:单独地下水供水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混水区和地表水供水区。依据风险预测结果,在"南水"停用前做出预案,为多水源供水格局下,水源调度时管网输配过程水质安全保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黄河下游地区某多水源供水城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中铝含量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引黄水库水、山区水库水和地下水这3种水源水中,地下水的总铝含量最低,引黄水库水的最高,其出厂水和管网水中总铝平均含量为0.09 mg/L。溶胶铝为该市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形态,无机单核铝的平均检测值为0.040 mg/L,铝含量及形态分布与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开展分质供水研究,探讨不同水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途径,即把优质水库水作为居民饮用水水源,将水质稍差的巢湖水作为工业用水水源,以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目标,减少优质水资源需求量,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并且可降低制水费用,使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在一些工业园区采用分质供水模式,形成双水源工业供水格局,能够互为补充,提高供水可靠性,并降低工业用水成本,有助于提高合肥市供水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西江引水工程建成后,西江水源将全面置换广州市西北部石门、江村和西村水厂的原有水源.优质的西江水入穗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水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确保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安全,通过管网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出厂水关键水质指标、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管网保障措施和完善管网水质应急预案等,构建了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保障体系,确保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源置换(置换水量为242×104 m3/d)在复杂的供水管网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北方某市水源切换为黄河水源后管网的适应性等问题,采集了当地3处典型供水区域管段搭建管网模拟系统进行水源切换试验。地下水厂供水区域、地表水厂管网前端、地表水厂管网末梢等3处管段试验结果表明,历史水源水质、管道在供水管网中所处位置共同影响着管道中的溶解氧和消毒剂浓度,继而影响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地表水条件下形成的管垢相对较稳定,而地下水条件下所形成的管垢稳定性相对较差;同为地表水条件下的管垢,与处于供水管网末端的管段相比,处于前端的管段更为稳定。切换为黄河水源后,3处管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水",地表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短,地下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长。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地研究多水源供水管网中余氯随节点水龄的变化规律,运用Microsoft Visual C++编程对某大城市局部供水管网进行供水区域划分,并结合MFC开发系统将每个供水区域以界面形式显示出来。运用EPANET 2计算管网节点水龄值和余氯值,并用实测余氯值进行参数率定。以每一个供水水源为起点、其供水区域内的管网末梢为终点,将每个节点余氯值和水龄值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这为进一步应用节点水龄评价管网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水质安全保障及供水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太原市公共供水系统兰村、枣沟、西张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各地下水源地岩溶水的补给排泄、地下水储量、供水水质、水源地开发等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水源的开采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散型的建筑再生水是城市的重要非传统水源之一,它的供水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及稳定。尽快完善建筑再生水工程的验收和备案制度,将建筑再生水纳入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重视建筑再生水水质等保障建筑再生水安全供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原市气象、供热、再生水等现状的阐述,探讨了提取再生水中热能作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来源的可行性,并对太原市发展再生水源热泵、发展再生能源供热方式进行了总结,以期推进再生水的综合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住宅设施》2004,(8):22-22
日前,《青岛市中水利用规划》在位于佳世客步行街的市规划公示大厅向社会公示。这是我国城市中首个中水利用规划。它的编制和实施将使我们这座资源性严重缺水的城市实现中水与自来水使用的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可持续利用。规划所指的“中水”是以回用为主要目的的再生水、雨水、海水的统称。其中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再生处理后供作回用的水。规划提出将建设多个再生水厂、供水管网和加压泵站;还将因地制宜,进行分散的、小范围的污水处理,以就地回用。再生水将主要通过工业、市政、园林绿化、景观、回灌补充水源等方…  相似文献   

11.
在保证城市供水水源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供水水质特别是配水管网水质,保证到户龙头水水质合格,是当前全面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重要任务.阐述了影响配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管网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管网水质监测的现实意义、管网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和管网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并从水质仪表的选型以及水质监测点的合理选择方面分析了管网水质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供水企业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有助于为开展管网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供水企业的水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姚越  周长青 《供水技术》2021,15(4):5-10
非常规水源参与水资源配置对沿海缺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非常规水源的供给特征,明确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参与供水配置的原则,建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配置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目标识别、需求分析、方案决策的多层次定量配置方法,通过城市供用水现状分析、供需水量预测,构建水资源配置模型,确定多...  相似文献   

13.
水是城市的血液,是工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量剧增。城市自来水管网的供需矛盾也相应增大,高层住宅间断供水较为普遍。太原市为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量是全省人均水量的42.9%,是全国人均水量的7.4%。太原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早已严重超采。在此情况下,太原60%的地区不得不采取间断供水和低压供水,造成间断供水的原因主要是: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B.管径偏小,  相似文献   

14.
井敏莉 《城市建筑》2014,(17):362-362
本文对宝鸡市蟠龙新区再生水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划,确定了再生水用途、水量、水源、水质等,并对再生水管网进行了科学布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用水安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S市为丘陵城镇,一直以优质水库水为水源,但现有水库水量保证率不足,干旱季节水厂要减产,加之供水量增长,优质水源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S市供水部门。建设新水厂没有足够水量的新水库可用,选择河网水,居民又难以接受,为达到优水先用,确保水量和水质的目的,建立了一套山地或丘陵城镇小流域水库与河网联合供水的模式,对该模式的水源调度原则、处理工艺要求、处理流程配置、不同水源及水量运行模式、节能运行、供水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法,为山地或丘陵城镇如何充分利用小流域水库优质原水,弥补水库水量保证率不足,确保出水水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供水水质,要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少,水力条件好。但自来水在管网的输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水质的恶化,水质恶化的程度是由出厂水水质、管材、管径、停留时间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要从提高出厂水水质、推广应用优质管材、加强供水管网的管理等措施入手来改善管网水质,并加强对管网水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水源对北方某市管网铁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丹江口水库水源调入北方某受水区城市后对管网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开展了初步的模拟管网中试研究。从北方某受水区城市的实际管网中挖取了历史通水水源不同的4个地点的无内衬铸铁管并运输至丹江口中试基地,搭建了4套管网模拟系统,并在水源切换为丹江口水源水后对模拟管网进、出水水质进行了6个月的连续跟踪监测。中试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的拉森指数在0.5左右,低于该北方受水城市的地表水但高于其地下水,具有微弱的腐蚀性。水源切换后,原通地下水的管道铁释放量最高,呈现"黄水"现象,切换75 d后逐渐达到稳定,"黄水"现象消失;而原通地表水为主的3套管道系统只在水源切换初期铁释放量较高,约30 d后铁释放趋于稳定并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管网水的铁释放量与出水浊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水源切换后伴随总铁释放量的增加,管网出水的pH值、总碱度、总硬度、溶解氧浓度明显降低。不同管道对水源切换响应的差异与其内壁的管垢特征不同有关,长期通地下水的管道内部管垢较薄且无明显分层特征,而长期通地表水的管垢较厚且多呈瘤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江苏供水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努力,搭建形成了“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应急水源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四个全覆盖”。为进一步实现新时代下“正常时供优质水、应急时供合格水”的目标,江苏省相继出台了《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DB 32/T 3701—2019)、《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企业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技术规范》(T/JSWA 002—2020),旨在规范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自来水厂的运行管理,强化生产过程的水质控制,提升供水水质。介绍了上述标准及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实践。  相似文献   

19.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在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方面,将解决因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等导致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方面,将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设市城市达到95%、县城达到85%、重点镇达到75%,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用水需求。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方面,80%设市城市和60%县城的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地级以上城市将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方某市多水源供水现状,研究了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特征,并对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敏感区进行识别。选取了该市不同水厂供水区域内20个管网采样点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余氯、浊度及总铁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管网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整体较好,管网水质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供水管网末梢、老旧城区及部分供水分界点,在水源调度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管网水质中浊度与余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水体浊度的增加与管道内壁含铁污染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