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建筑》2015,(2):1-1
<正>《华中建筑》01/2015旧城更新中城市肌理的微观呈现旧城区更新过程中,文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城市肌理作为文脉的重要表征方式,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城市肌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肌理在街区层面上的微观表达,指出了城市肌理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性。结合在武昌旧城解放路商业街的调查研究和更新实践,针对旧城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了一种以城市肌理作为指导,用建筑比例和街区尺度等要素为手段的旧城区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旧城区更新过程中,文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城市肌理作为文脉的重要表征方式,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城市肌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肌理在街区层面上的微观表达,指出了城市肌理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有序更新的重要性。结合在武昌旧城解放路商业街的调查研究和更新实践,针对旧城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提出了一种以城市肌理作为指导,用建筑比例和街区尺度等要素为手段的旧城区更新方法,为旧城区更新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杜昕 《建筑与环境》2008,(2):170-173
最近的恩宁路的改造项目在全市引起了各方回响,本文就过往的旧城改造经验和教训,做出一些总结,并且提出几点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保护多样性,保护城市肌理;关注生活,延续街区活力;保护传统社区;渐进更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恩宁路改造历程的研究,以及对自主更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旧城改造自主更新可操作性的方法。借助形态学研究中“管理单元”的概念,对恩宁路进行形态区域、产权区域及管理单元的划分,发现管理单元划分思维对自主更新中理清复杂产权、形成共同协议组织和提供政策导则支持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广州恩宁路旧城更新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宁路是广州首个大事件诱导下,政府主导居住街区整体改造为文化休闲功能的旧城更新项目。尽管恩宁路旧城更新与以往相比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进步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却倍受质疑。恩宁路更新是政府一元决策遇到挑战的典型案例,更新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进步显示出政府应接纳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更新,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方参与模式,完成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决策的转变,这种转变应通过建接纳多元目标与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城市存量规划时期,恩宁路历史街区的“微更新”模式,引发了商业化更新是否破坏原生社区的争议.社区营造作为一种立足于原生社区的社区规划理念,对恩宁路改造更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日本社区营造的内容和策略,分析恩宁路“微更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失效的原因,从而提出社区营造理念对恩宁路“微更新”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历...  相似文献   

7.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新与旧的博弈——新的权力要改造旧的城,旧的人萌生新的力量.这个过程中,新旧元素如何交织,影响到城市化未来的道路选择.恩宁路,广州西关的一个旧街区,就是这个新旧博弈的缩影.六年改造、规划四易其稿,公众多方参与,让这里的青砖麻石承载了复杂的意义. 2006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2007年,恩宁路骑楼街被列入拆迁范围,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市民强烈反对,后来广州市政府宣布保留骑楼街,但这已将恩宁路改造项目推向公众的关注焦点. 留的价值,是在拆的压力下反衬出来的.骑楼,与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相比,无疑是"旧"的建筑形式.长期居住在恩宁路街区,或其他广州旧城区的市民,也许平时也不觉得骑楼很特别、很重要,起码不会像我们现在讨论恩宁路的骑楼一样,给它赋予那么多的意义.然而,当骑楼即将消失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是我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载体.旧的建筑被激发了潜在的意义,承载了新的价值,成为了新的符号.  相似文献   

8.
历史城区的更新变化不可避免,重视“维护”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才可使其健康发展。以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活化项目为例,结合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微改造”及周边两栋单体建筑创作,分析“文化复兴”在历史城镇更新进程中的重要性,探讨非物质文化保护及其价值回归的必要性,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各个层面延续的连贯性。恩宁路历史街区作为西关旧城改造的时代样板,有力阐明了一座城镇的发展应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演进,一个片区的复兴应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一栋建筑的书写应尊重历史根脉的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肌理的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鸿志 《山西建筑》2010,36(20):17-19
研究了城市肌理的分裂与融合对城市形态及城市意象的影响,并从建筑排序、绿地、道路等肌理的组成要素方面深入探讨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如何避免城市肌理的分裂,提出在对旧城更新的规划中,应该充分考察原来的城市肌理,进而在新的规划中整合原有肌理,创造出新的城市肌理,使得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梳理中国旧城更新的发展脉络,大城市已经产生许多成功的案例,然而小城镇的旧城更新面临着更新定位不清、缺乏资金来源、更新主体不明确、历史文化资源状况不佳的困境。[方法]以江西省永新县旧城更新为例,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通过建筑更新、街道更新、公共空间设置、滨水绿地建设等措施,在尽可能保持原状建筑和城市肌理的情况下植入新的功能与空间。[结果]实践一方面解决了破、危房带来的安全与风貌问题,另一方面以低造价、实用性的更新原则提升了老城的物质环境,保存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并且满足于当代的生活需求,延续了场所精神,促进了文化的复兴与经济的发展。[结论]永新实践为当代中国小城镇旧城更新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Renewal     
  相似文献   

12.
城市如同生物一样有机生长。在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新城区建设与建成区更新改造互补共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为求发展,大量建设、频繁改造。由于规划、建设过于仓促,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导致一些建成不久的地块面临优化改造的命运。面对难以阻挡的新建地块优化更新改造现象,本文借用“有机更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探索这种“再次更新改造行为”。从改造项目的背景动因入手,探索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已建地块有机更新理论,力求为今后的规划、建设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3.
14.
《景观设计》2020,(1):58-65
该项目是在成都花园饭店项目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项目。在整个项目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改良而非拆除重建的方法,采用极其细致的手法,探寻花园的前世今生,旨在不破坏演变痕迹的同时,保留其最初的特点。基于有限的预算及不允许变动场地的要求,设计师决定采用"最少介入"的方式。设计师将回廊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借用花园的原有路径,将原酒店大堂改为茶室,重建并延长原有的临时连廊,并将茶室作为回廊的起点和终点。回廊构造为轻质钢结构,细柱、反梁、地面均使用深灰色氟碳漆喷涂,构建出超越物质感受的环路。  相似文献   

15.
香港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旧城更新发展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在市区重建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效益优先"两大理念,以改善和提高市区居民的生活素质为出发点,兼顾各方利益.在机构设置、组织架构、法律法规、土地收回、拆迁安置补偿、公众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以及对居民的金融贷款协助、专业服务支持、资金资助等细致的措施,促进市区重建工作开展.香港的一些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的旧城更新具有借鉴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庞骏 《规划师》2009,25(5):73-77
旧城更新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更新模式,将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揭示了地方政府偏爱大规模激进更新模式而冷视小规模渐进更新模式的根源,即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与现实制度环境中的多元需求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对"经济利益"的博弈--大规模激进更新模式较小规模渐进更新模式更能满足"快"而"变"的时代发展多元需求.基于此,进一步指出任何强调单一的更新模式都有悖于旧城发展的现实需求,任何城市的更新都不可能仅采取一种策略就可满足所有的需要,因此.旧城更新模式的创新,应该基于现实快速城市化的事实,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条件采取不同而互补的集合策略,才有可能综合解决复杂的旧城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有机更新不仅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物质、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更新,更是关乎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举措。为了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温州在分析城市更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城市转型、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以存量用地的再利用为契机,基于有机更新的视角,通过全面改造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旧村庄、旧厂房及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盘活工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当地城市功能的明显萎缩。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德国规划领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相关更新改造实践,总结出对我国城市衰落地区规划方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浅析德国经济萎缩地区的城市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当地城市功能的明显萎缩.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德国规划领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相关更新改造实践,总结出对我国城市表落地区规划方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和普遍运用的实施机制。但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相当有限。扬州市文化里的老城更新,全过程地运用公众参与机制,为中国的老城更新提供了具有首创价值的实践范例。扬州市的案例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实现可持续的老城更新目标的必要路径,也是在城市更新领域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