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中关于未来的观念与跨越式批判,即"通过康德解读马克思,透过马克思来解读康德"是相关的。这一批判的核心在于展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所实现的双重颠倒:不仅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上下颠倒,同时还包括"事前"与"事后"的前后颠倒。正是后一颠倒使得康德的思想与马克思找到了共同点。康德的事前性思维对于理解马克思关于未来,即作为一种运动的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重构的意义。这种重构应对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以及各色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破产:通过交换方式对生产方式的重构,重新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富有生机。  相似文献   

2.
17—18世纪的"中国风"促进了中国园林形象在欧洲的传播,并见证了中西园林的跨文化交流。互为"异域"的中西文化与历史语境的影响,造成了欧洲人观看中国园林时差异的目光。通过还原此时商业与宗教传播路径中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变革背景下,中国园林形象呈现与再现的特点,辨析其背后的主客观动机,分析欧洲视野下中国园林形象衍变历程,从而揭示中英自然式园林的"貌合神离"之下蕴含的中西方在自然观念与审美上的本质差异,以及误读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王贵祥 《建筑学报》2004,(10):82-83
与19世纪以前相比,20世纪的西方思想与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力图从哲学的美学角度,对20世纪的建筑思想作一番探讨,从而对以西方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建筑美学作一番思考的尝试,也就应运而生了。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70-80年代,西方思想界对于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的关注明显加强,除了布鲁诺·塞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克利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一系列建筑理论著述外,直接以《建筑美学》冠名的理论性著作也相继问世,这其中除了大卫·华特肯的博士论文《建筑美学》之外,最具影响力、也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胡适在现代中国思想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建国后对胡适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批判。对于这场批胡运动,本文试图梳理胡适派学人在批胡中的思想与心态问题,即分析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完成前面对频繁的思想改造运动他们抱着怎样的观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指出"中国乡村"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现代汉语的语境里,"故乡"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强调城乡空间差异性的"别处家园",也可以是"过去对‘乡'的理解",后者暗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含混的城乡关系。西方影响带来的现代城市化进程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强大的人类构造,也相应地改变了"乡村"的概念,并在近来将中国乡村重新变成了一种可堪模范的人居,它的重要性这次却来自建筑的一般方面。  相似文献   

6.
《今日工程机械》2013,(23):42-44
人类工业发展的历史上并不乏中国制造业的贡献,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都领先于西方。早在西汉时,中国就形成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制造的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工业产品让西方人领略到了中国巧夺天工的手工业智慧。但18世纪后,由英国开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跟随的工业革命及由此开启的工业文明却没有机会进入闭关锁国的中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解放后的中国才开始引进西方技术,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洁 《风景园林》2017,24(9):91-98
通过对西方美学发展史的研究,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园林美学演进的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西方规则式园林与美学‘形式’之滥觞","理想化的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与发展","美与艺术的分野:反叛背景下‘抽象’的风景园林"以及"当代风景园林美学范式的转向:环境科学影响下的风景园林"。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对于"自然"观念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光与宗教建筑相遇,便拥有了更多的意蕴。虽然东西方宗教的精神含义对光的理解不尽相同,却都有各自的象征含义。西方宗教中,"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这已经赋予了光别样的含义。光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是宗教建筑的灵魂。西方的教堂是要创造神的居所,是与上帝交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3)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派"文学悄然崛起,对当时左翼文学主导下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京派"作家都曾接触过一些宗教思想,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一些宗教观念。朱光潜作为"京派"代表人物之一,熟谙禅宗思想,对历史上文学与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文学创作中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渗透着禅的智慧。本文主要着眼于朱光潜文学方面的作品,对其中的禅宗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中国建筑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它不但对理解30年代与80年代这两个建筑思想发展时期的变化至关重要,而且其本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选择在《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引发几次重要争论的文献,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希望能够在细致地还原当时的建筑讨论话语和历史语境的同时,分析性地重新思考50年代在20世纪中国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思考开始于5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模式在今天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6)
"和"作为传统思想的主要观念之一,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以《论语》文本为基础,分析了"和"这一观念诞生的文化渊源及具体文化情境,通过分析《论语》中"和"的内涵,进而厘清"和"与"礼""仁"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3)
《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的落成给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提供了保障。和解协议的"国际性"和"商事性"是适用《公约》的前提之一,拟从"国际性"和"商事性"的角度,通过比较研究《公约》与其他公约之间、《公约》与国内法律之间就"国际性"和"商事性"的规定之异同,为《公约》与我国法律制度的衔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5)
现代建国是拟制的产物。现代建国的形式结构凸显了民族与国家的内在关联。但民族建构并不直接促成国家建构。国家建构需要确立相宜的实质结构,这依赖于恰当的政体选择。中国的现代建国,不仅需要建构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还需要建构作为平民共和的"人民共和国"。两者的建构,都会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呈现效果。为此,两方面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在建构方法上,需要将"中华民族"离析为政治概念与政治学概念,以敞开政治民族建构的广阔空间;在建构实践中,需要在集体主义进路与个人主义进路两端开展对接性尝试,以便为国家处理好宪法政制与族群关系的两种基本事务奠定可靠基础。任何只在应然或实然一端的运思,都对"中华民族"与"人民共和国"的双向互动建构,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
"真"的词源意义是充实,《老子》中的"真"均可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庄子》中的"真"有些可以从词源学角度得到重新解读,既符合具体文本语境,也符合其整体的思想旨趣。《渔父》阐述的"真",指的是情感的充实饱满。《大宗师》提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重要命题,"真人"指充实以道、充实以德之人。《大宗师》所述"真人"集中写出其充实博大、容藏万物之象。《德充符》刻画的全德之人,是"真人"的另一种指称。"真"的充实义引申有整全义,真知,是感官内通、知觉融贯的体道方式。真知,既指向道,也指向回归自身的生命。知,并非客观知识,而是感知和体认。"真"的充实义与"真人""真知"的哲学意蕴相通。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3):16-18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让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舞台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要发扬陶行知普及乡村教育的精神,大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思想为指导,贯彻"六个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的"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的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的观照中,秦汉之际的哲人们建构了与众不同的"身体哲学";试图以源于身体认知的经验理性去弥合天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天与自然的深度体认与把握。因此,他们通过"身体映像"类比出"天地映像",提出了"同气"、"同数"与"同构"等具体诠释范式,完成了身体哲学的体系化建构。这一点,无论是在道家作品《淮南子》那里,还是在儒家作品《春秋繁露》那里,乃至在黄老作品《黄帝内经》中,均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4):33-35
在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中,汉字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通过掌握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够为以后培养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生的识字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方式,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供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应用好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该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基于对比分析的理论,本文将通过对比法、归纳法和分析法,并从同义词的角度来分析和辨别表可能义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异同点。我们发现"能"和"会"相重合的表达意义主要体现在表能力和表可能的义项上;其次,二者的语法和语用功能的复杂交叉也给外国学生带来了学习的障碍,导致在学习和使用中产生种种的偏误情况,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教师依据合理的教学原则、方法将非常有助于外国学生的能力和习得情况,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谈比较建筑中的“多”与“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建筑学》中平行比较法对历史上三种关于建筑的"多"与"少"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试图找出三种观点之间的异同点,并借此回顾近代建筑演变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