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王毅磊  金麟  阴帅可  高翅 《中国园林》2021,37(4):111-115
“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理论及实践是西方近十余年对纪念性空间的反思及改造,它反对传统纪念碑的一些特定特征,是纪念性精神活动物质化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实践的充实.通过梳理“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尝试阐释这一术语的概念及其内涵,激发中国对“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的研究兴趣和对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2.
路易斯·康在其《纪念性》一文中提到:"纪念性"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新技术与形式.他的职业生涯第一阶段的主题,是对《纪念性》文中的观点付诸实践,并尝试协调和结合两个重要方面.文章选取路易斯·康1957至1967年间的建筑作品,结合《纪念性》文中的观点,讨论路易斯康在协调两方面时的做法与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
"纪念"是一种将"记忆"赋予在实体上从而进行"回忆"的行为.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设计的手段存储记忆,并打造一个除传递纪念性主题外具有功能属性的场所.纪念性园林除拥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实用价值,即园林绿地功能.彼得·沃克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在9·11国家纪念园林的设计中巧妙运用空间叙事手法,达到了良好的纪念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辰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4,(2):119-123
纪念性景观中通常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事件和信息,运用纪念与回忆的景观空间再现,真实保存的景观呈现,历史的景观重现与历史故事的创造等景观叙事的手法能够很好地实现事件的表达。在大禹神话园的景观叙事中,通过设置"禹父鲧治水","大禹治水"和"南方治水"上、中、下三个主题区来叙述大禹治水的历程,并通过故事、空间和意义三个方面表达出大禹神话园的叙事层次和纪念内涵。  相似文献   

5.
形式原型是人类共同存在方式和集体实践经验在其深层心理的历史积淀。形式原型本身就是共同心理内容、形式结构及意象的统一体,具有形式的含义。形式原型既以精神的方式存在,也渗透到了具体的物质事物中。通过对形式原型的创新表达来实现精神与物质、个人和集体、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质量、体现其普遍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析形式原型含义、建构其层次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各层次上形式原型在当代纪念性建筑中的创新表达,对提高纪念性建筑设计质量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叙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不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纪念性建筑设计中,叙事具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借鉴叙事学中有关叙事结构研究的成果,以时空架构为线索,深入研究纪念性建筑叙事中的典型结构,为深入认识和分析纪念性建筑叙事提供理论指导,也为运用这些结构模式及其组合形式进行纪念性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纪念性景观是我国著名建筑师齐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纪念性的本质就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纪念性景观是景观情感传达所营造出的场所精神的体现,它是充满着怀念、哀悼及追思等情感的场所,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可以说,纪念性景观是以“纪念”为目的的,可以引发群体记忆或传承历史的区域环境的综合,这个“区域环境”包括区域内的人工构筑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画创作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在当时的文艺政策感召下,新中国的油画家对外国的美术创作方法进行借鉴。这种借鉴又以苏联的纪念碑性手法影响最为突出,苏联纪念碑性绘画手法给我国油画创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从我国油画创作转向苏联纪念碑性绘画入手,对纪念碑性绘画手法在我国油画中的应用实践及对我国油画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近代“中庭”的兴起、发展及其优越性。提出了“中庭”在我国北方大量性民用和工业建筑中的适用性,并结合个人的创作实践说明推广“中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各国国家馆的解读,指出发达国家展馆的轻松姿态背后,是对"现代性危机"的犹豫的回应;发展中国家的沉重姿态背后,是对"文化主体性"的迫切期待。世博主题中隐含的"临时性"和"纪念性"之间的矛盾,被不同主体根据自身的处境解读为不同的内涵,并给出了不同的形式答案。  相似文献   

12.
傅筱  高庆辉 《新建筑》2003,(1):40-42
简要回顾了我国人民大会堂建造的历史过程,提出在新世纪应创造一种开放的,易于交流的,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余姚市南雷南路街景规划实例,论述了城市设计中人文与自然景观等多种要素相整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林木山  李星 《市政技术》2007,25(3):172-174
分析深圳城市次干道(道路两侧为居住用地)道路横断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交通工效学、管线综合布设、道路景观和苗木种植条件综合分析深圳城市次干道道路横断面形式的布置,寻求适合深圳的和谐的、宜人的横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5.
涂俊 《城市建筑》2012,(17):1-2
文章以庙宇空间形态、庙前公共区域、庙前空间使用三方面构成城市庙会空间形态与庙前公共空间内容,以城乡关系和城市信仰空间做研究背景,落脚在城市庙前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以此研究庙会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面临日益巨大的压力 ,认真分析发达国家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 ,将给人们有用的启迪。本文在对日本东京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结合区位理论 ,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和道路网络形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得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对我国城市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沈磊 《建筑学报》2002,(1):C6-C8
本文通过浙江省台州市开元路、经中路商业街设计实践与研究,提出现代街区设计与地方习俗形式结合的对策,并对小体量建筑大体量组合的城市建设提出实践心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微观视角下西方街道形态相关文献的回顾,试图较为整体地阐述相关理论研究的框架和议题.根据研究的目标取向和研究策略,本文将相关文献归纳为成因机制、认知和评价、呈现与诠释,以及理想准则四类,并对其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辨析,为我国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研究拓展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作者参与的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例,结合地震大背景和设计过程,论述了本设计中纪念性的定位,着重阐述了纪念性建筑在设计中的情感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8):81-86
《教育学(第七版)》以深厚的学术思想为基础,秉承与时俱进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堪称教材的典范、学术的丰碑。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教材的正确方向;二是运用辩证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三是融入新的学术思想,推进教育理论的发展;四是弘扬传统与总结经验相结合,凝铸教育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