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史住区具有"遗产"与"居住"的双重属性,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但往往面临无法兼顾的"双重困境"。近年来,用公共政策来配套促进城市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了一种积极的干预路径,本文将现行保护更新体系下长期被忽视的财政补贴和多主体参与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提出了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兼顾的综合目标。本文选择以意大利历史住区保护与更新政策的革新代表城市热那亚为研究对象,选取热那亚历史中心住区建筑立面更新项目作为实证案例。实证案例内容包括项目的资金来源与分配、具体实施阶段、多方参与的合作框架等,并基于政策实施评估标准与评估项目的经验与不足,总结经验,分享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筑遗产由历史城镇、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更加广义的具有适应性再利用价值的既有建筑等共同构成,通常具有多尺度连续、本体复杂广泛和环境多样的特性。揭示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内在机理,建构整体保护理论和方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科学难题。论文从对共性科学问题的分析出发,系统探讨了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基本学理、科学保护和精细保护、尺度效应、城市建筑形态成长的普适性、想象力与科技进步结合的可能性、城市设计和数据库成果呈现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创新见解,并以笔者团队完成的几个遗产保护案例进行了验证。本文认为,需要客观对待新陈代谢、有序演进的真实而鲜活的社会和城市场景;城市并非凝冻在某一历史阶段和高光时刻的艺术品,而是一个博物馆;多尺度保护的实践工作和运维管理,除了建筑遗产保护学的基本学理和方法,还可借助数字化城市设计及具有开放交互属性的数据库成果。如此,就有可能将中国历史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走向一个同时依托城市健康发展引导、历史文化信息精准传递、跨学科科技支撑的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 础,通过对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理论渊源、概念特点的解析及 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的互鉴,系统梳理了城市型历史文化步径 作为城市视野下遗产整体性保护利用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动态。提出了“摸家底-寻脉络-定区划-评价值-联骨架-塑 空间”的城市历史文化步径构建主体框架,并进一步通过福州 实证研究的开展,探究了符合中国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整 体性保护利用实践的可行路径。初步构建了城市历史文化步径 研究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开放性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路径有益于补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空间规划模式缺项, 延伸整体性遗产观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人居型遗产”是指既具有私人居住功能,又被指定为公共文化遗产的城乡历史环境,其居住与保护、私人与公共、变动与凝固的双重属性,给保护与传承带来挑战。学术界对人居型遗产的保护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聚焦于物质遗产价值,认为居住者的日常生活会对遗产本体的存续带来负面影响,主张通过“留房不留人”“腾笼换鸟”等手段对居住功能或居住者进行置换;另一种则认为应通过“微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是记载城市历史发展的特殊语言,是城市历史的再现,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大庆具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对大庆市工业遗产保护状况和价值特征进行了总结,为大庆石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21,(2)
近年来,以历史性城镇景观为核心、应对新时代新发展的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开始构建。历史性城镇景观指的是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已经成为国际遗产界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最新系统性认知。遗产的阐释与展示是提升公众对遗产价值理解及认识的关键手段,对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遗产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近现代居住类遗产——汉口里份为例,探究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里份阐释与展示策略,为同类型城市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伟  张婉婷 《华中建筑》2015,(2):158-162
该文首先从城市设计的视野出发探讨了历史环境保护问题,归纳并总结了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的定义,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国际遗产保护发展的历程中梳理了复兴型保护概念发展的脉络,总结并分析了国际遗产保护重要技术文件中关于复兴型保护方向的研究内容。该文挑选了美国查尔斯顿作为案例,以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复兴型保护的实例,总结了查尔斯顿的"循环基金"经验以及美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参与"经验。最后,综合归纳、分析,提出了构建城市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的具体思路,也为城市体现自身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提供了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8.
价值的重现——城市历史遗产的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历史遗产,使萁成为现代生活和整体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当今不断更新的城市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法国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并从巴黎,里尔两市不同层次的城市历史遗产再利用实例中得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西安明城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管理的现状问题,介绍了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遗产价值的再认知、实现保护历史与现代城市功能的积层叠加、引入多元主体保护策略、城市遗产保护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四个方面总结经验,以期为城市历史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城市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蓉 《工业建筑》2011,41(2):21-23
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作为一种提升城市活力与文化特征的积极因素,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英国迪尔码头改造的代表性实例,从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可持续生态设计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在城市复兴改造中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遗产的保护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松 《城市规划》2006,30(2):49-54
通过对上海城市遗产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分析,探讨了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城市遗产保护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制定有利于城市遗产保护的社会政策,通过规划控制强化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保护手段,以及推动市民参与的保护运动等方面,探索在都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积极保护城市遗产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是较为复杂的城市历史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也是“文化复兴”“城市双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设计无论在城乡规划体系还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都缺少相应的法律地位,其编制内容、编制成果具有较为灵活的特征。城市设计是实现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功能组织活力有序、风貌特色引导控制和历史文脉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历史遗产保护理念下城市设计以文脉认知为基础,以合理利用为途径,实现多元深入的空间管控为根本。该文以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为实证,探讨以文化遗产认知和价值挖掘为基础,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探索城乡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设计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五仙门发电厂作为广州传统景观轴线与珠江沿江景观带交汇处重要的近代工业遗产,修缮后将作为广州华侨博物馆使用。对五仙门发电厂一类的城市工业遗产应该以场景真实性的原则加以合理保护与利用,基于城市整体格局的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强调工业遗产建筑与历史环境整体气韵相合,注重城市工业遗产价值与城市生活的密切关联,成为历史与现代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新坐标。  相似文献   

14.
<正>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历史遗产的保护诞生于19世纪,起初,历史遗产的保护概念主要是以纪念性历史建筑为中心,在20世纪取得引人注目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历史遗产的保护所指的不是单独的一幢建筑,而是指与人们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整体记忆场所,是一切见证社会发展,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文化遗迹与场所,是场所和整体的城市及景观。我们看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2000年5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城市·设计·文化·遗产”多国设计研讨会上的宣读论文。文中对于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呼吁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与城市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上介绍了德国在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建构;以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为微观切入点,梳理了它在政治变革与社会驱动下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是欧洲视角下体现君主专制和民族解放思想的整体文化景观;指出了其在保护实践中平衡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中国路线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知,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途径,已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特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城市工业厂区搬迁后被转化为居住用地的比例呈压倒性趋势,如何将居住区开发和工业遗产保护紧密结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该文通过西安市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的设计研究,提出工业遗址区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路和框架。从厂区资源、规划定位、社区需求以及经济性诸方面确定厂区的更新策略,探寻工业遗产保护与居住区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公建系统、空间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的契合点,构建具有鲜明工业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18.
同济报道     
《时代建筑》2009,(4):137-13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初具雏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增设“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二级学科暨硕士、博士点,并设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保护技术及其理论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遗址是社会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价值突出的重大遗产,它们的生存在当今城市化背景下,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那些经历漫长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古代城市遗址与当代城市发展之间形成突出的矛盾。因此,发掘和研究古代城市的遗产价值,确认遗产价值载体,建立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实现大遗址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和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明中都遗址保护实践为例,从城市遗址的整体环境视角尝试寻求具有卓越价值的大遗址的保护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戴路  任壮 《建筑与文化》2016,(11):219-221
建筑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对建筑而言不可或缺,对建筑遗产亦是如此。城市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环境的塑造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建筑遗产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例,对城市现代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特点和当前现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其保护和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