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在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中,国家是一个制度和结构变量,但不意味着这个变量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意味着农民作为变量不具备行动能力,恰恰相反,我们要意识到行动者所具有的行动能力。通过一个村庄的个案,在行动与结构之间引入中介变量"博弈地位"来分析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历程,说明行动者如何通过行为选择改变博弈格局,并试图论证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如何通过一系列行动策略,提升自身的博弈地位,实现对国家和制度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时尚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塑造了城市时尚消费空间的分布格局。同时,中国城市商业的时空间结构与文化环境也影响了国际品牌的地方化进程。以上海为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时尚消费空间的形成和变动格局,重点考察国际时尚品牌进驻的区位和空间过程,并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时尚消费空间的形成机制。在打造时尚消费空间的行动者网络中,各级政府、时尚品牌、购物中心和消费者4大行为主体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的主要代表。这些行动者通过对政策、文化、品牌等方面的互相连结,共同推动了上海时尚消费空间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其治理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南京筹建的紫金山实验室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中,多个异质性行动者通过分权共治的治理机制协调转译各行动者不同的利益诉求,成功连接各行动者,实现了从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最关键的路径,也是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梦想的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实现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治理现代化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不能忽视对城市水系脉络的梳理和重构。一些经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水系丰富的城市,在充分意识到传统水利治理的弊端后,将河流水系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量,营造城市与水相融合的生态水城市。德国、瑞士等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日本"多自然型河川"工程、荷兰"给河流以空间"战略项目以及新加坡"ABC水计划",均为国家层面的针对河流水系改造的战略项目,剖析与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于重塑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视点     
正01如何正确理解城市治理的科技创新李铁(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治理的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大跃进",使得城市政府投入过大,容易埋下新一轮债务的隐患。提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既要以科技引领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区花园具有以物质空间建设带动社区空间治理的触媒作用,有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深圳市社区花园为例,总结其发展历程、建设机制与发展困境,并借鉴纽约与新加坡的经验,探究了通过社区花园建设发动和统筹多方力量的途径,为实现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与实践基础上,分析了再开发的制度安排、实施结果,认为存量建设用地治理变迁的背后是空间治理结构的转型。运用法团主义分析工具,构建了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治理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在以"分权"为特征的体制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此消彼长,不同的力量组合构成不同的治理模式,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的空间治理方式。从"国家法团主义"到"地方法团主义"再到"社会法团主义"的治理结构变迁下,存量建设用地治理的政策与实施特征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从"国家法团主义"下对违法用地的承认与处理以及放弃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到"地方法团主义"下地方政府占据主导作用,压制了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导致再开发放缓,再到"社会法团主义"下社会力量崛起,再由开发房地产导向转变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导向。研究应用广州市番禺区的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历程,对再开发过程中的权力结构重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城市洪涝灾害却呈频发趋势,不但在多雨的南方城市,连缺水和干旱的北方和西北城市的城区也常遭水淹,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它已成为我国一种新型城市通病。国家已决定投入巨资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目的无非是一石二鸟,在寻找投资拉动的新突破口同时,又治理城市洪涝"病",造福于人民。不过,任何事情能否最终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这是从理念和认识、规划设  相似文献   

10.
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作为解释性框架洞察社会空间的主体结构和权利关系,适用于老旧小区更新的治理机制分析,结合徐州市单位社区案例,探索了老旧小区治理过程存在的共有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单位社区主要面临社会职能移交缓慢、行动主体定位不明、社区资源有限、居民参与信心不足和意志差异化等现实困境,导致行动者网络存在失灵与解构风险。据此,建议在结构层次转换行动逻辑、匹配主体权责、配备保障策略,在实施层次转变关键行动者、介入新异质行动者、更新阶段核心问题和发挥国家政策优势,重构社区更新的转译过程和治理机制,为提高居民生活福祉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