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虚拟空间快速发展,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正越来越模糊.那些曾经基于实体公共建筑模型构建的虚拟平台,其所具有的特性正在越来越多的反向对现实建筑产生影响.面对互联网平台对于公共领域失衡的解构和异化,实体建筑空间应对公共领域的再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公共性的再平衡,不能仅停留在狭义上对公共性的解读,还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文化冲击文本文化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生活,并事实地改变了我们身处的城市空间景观。视觉文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城市空间景观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体现出文化进步应有的发展现实;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空间景观带来了一些灾难性影响。通过对当今视觉文化本质的剖析,辩证地看待该文化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的作用,并发挥文化能动性以推进城市空间景观的良性发展,这是此文所关注的焦点和期望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增强人们对校园景观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分析具有学居旅多重特性的环境中不同人群的需求,研究校园景观中如何对已经破旧的环境进行道路规划和景观营造,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设计思路。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开放式校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再以湖南大学工会景观改造方案为例,结合已经成熟的场所精神理论,逐个剖析解决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优秀的复合空间必须满足人们对于场所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具有多重功能需求的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的美观,还要考虑景观的改造方案是否符合其在地理空间与文化背景下的定位,同时在功能上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具体要求,并对人流进行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6.
7.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以消费主义为特征、以消费社会为其统一语景的全球文化网络正在形成,世界各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精神正被解构和重组,不同的城市文化具有各自的核心价值,不同的城市文化精神决定了不同的城市空间。在全球化的消费主义语景下,我国城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中国城市文化精神与西方消费主义的结合正创造出一种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新文化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9.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