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相似文献   

2.
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街区,通过对三学街历史街区基础设施及人文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空间营造、模块置入、家庭农场等更新活化手段,探讨在有机更新背景下自下而上的历史街区更新活化策略,力求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城乡交融,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上海田子坊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租户的商业经营与居民日常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指出居民的参与感降低导致社区文化精神遗失的问题。通过研究台北大稻埕的都市更新机制,对其在街区更新过程中保留商住混合功能的同时,重视让居民参与规划与环境改造工作,从而有效缓和商住矛盾增强社区感的案例进行剖析,期望对当前城市历史街区在完成空间改造后尝试实现社区营造愿景,促进社区未来发展的方法探索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陈铭  匡臣 《华中建筑》2023,(6):69-73
历史街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却往往陷入发展式微与更新失力的困境。基于街区现状研究,引入场景叙事价值构建体系,通过场景与六合片历史街区耦合叙事,构建以路名文化及历史建筑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网络,形成生活化网状景观廊道;以历史事件表征与当代生活事件补充的在地符号戏剧化体系,形成展示性空间体验序列轴带。在尊重历史街区既有环境基础上,通过重塑空间符号、营造情感共鸣等手段培育街区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大连市连锁街历史街区在传统保护模式下出现的物质环境全面衰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街区现状、街道尺度、建筑空间、建筑立面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分析,概括了该历史街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价值,提出了适合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有效的将连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为大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延续的载体,其更新改造是存量规划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往往采取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商业性改造模式,大量传统居住空间转变为现代消费空间,此种方式有助于短期内快速提升街区活力和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易引发街区空心化、文化同质化、商住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广州新河浦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康泽恩学派城市形态学相关理论,从道路交通、建筑组合、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剖析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这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历史街区住区建设以及探索社会形态与居住形式的互适性等新型人居环境思维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更新及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工程更新改造前后现场实际调查对比的基础上,以社会结构层面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虽然物质层面上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但在社会结构层面却忽视了对社区居民的关注与关怀,甚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指出社会结构形态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出几点建议,旨在能为其他同类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胡楠  魏晓芳 《小城镇建设》2013,(10):90-97,104
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保护、提升与更新对于体现山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提出空间环境品质影响要素的分析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关键所在;并根据现今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现状问题,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主导影响要素,将其进行归纳与整理,尝试建立一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最后重点根据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影响要素的品质综合整治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惠晨阳 《城市建筑》2023,(8):206-209
五大道作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留着一定的地域性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传统的邻里文化。但随着街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街区内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旅游士绅化现象,大量游客涌入街区,造成了对街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入和占用。基于日常生活,观察与记录游客与本地居民在五大道街区城市公共空间内的活动行为,进而挖掘本地居民与游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或利用上的共生策略,为现阶段国内普遍出现士绅化现象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社区邻里活力恢复,上位规划中已提出相关要求。以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典型案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以街巷建成环境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以居民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网络”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栅栏空间结构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成为日常生活载体的公共空间位置和功能特征与产生社会隔离的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形态影响日常生活轨迹;空间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培育是街区层面社区活力营造的关键;空间分异触发街区社会隔离。以期为下一阶段的街区更新规划提出以公共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和社区邻里日常生活活力恢复为导向的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不能简单地将其保护和发展视为仅是对物质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传承,不应只有针对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措施,还应有针对社会事物方面的管理措施。研究以温州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探讨有机更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人口、梳理产权、改善空间和完善管理体制四大应对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消防通病,以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展开研究,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一方面从物质空间入手,深入了解街区传统的消防手段和现代的消防手段,并概括了传统和现代消防手段的优劣势;另一方面从人文环境出发,对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消防管理部门及街坊居民、商户、游客展开调查研究,剖析其消防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居民、商户、游客的消防意识。最后从物质和人文两个角度出发,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消防通病,提出了植入防火技术、弥补消防通道、整治长街短巷、再生传统水源、完善现代消防四个物质措施,以及明晰责任、加强监督、多样宣传、组织队伍等人文措施,以期为今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体系规划提供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韩乐 《建筑与文化》2021,(7):163-164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原有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改造,具有特色的传统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文章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平江路历史街区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针对问题提出保护更新的相关策略.引导商业模式,对历史元素进行活化与利用,整合利用公共空间,协助居民提升生活质量,达到更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延续传统生活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吐鲁番完成了从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到今天现代化城市的蜕变。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汇聚给吐鲁番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对于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更新,重塑吐鲁番历史街区活力。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吐鲁番历史街区存有公共空间利用低、居民公共生活空间不足和亟需改善的微小空间等问题。文章采用微空间设计的方法提升历史街区舒适性、趣味性及综合性,从而达到提升吐鲁番当地居民公共生活空间品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和影响,重塑吐鲁番历史街区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应努力挖掘其特质的文化价值,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给居民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本文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街区为例,从历史特点、现状勘察、四合院更新范式和门楼文化展示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基于特质文化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在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保护重点由整体风貌要素扩展到建筑风貌与非物质文化内容并重。在柳林历史文化街区,盘子会作为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了固定的公共文化场所,该文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文化场所的传承与更新设计,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具有改善居民日常生活、发展旅游商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延续传承的活态遗产,是城市文化和区域特色的深刻烙印。快速城市化促使历史街区面临失活困境。文章以闽江流域的历史街区——朱紫坊为例,基于城市更新转型期存量提升的背景,借鉴有机更新理论,以活化街区文脉为重点,梳理街区特质、总结失落原因、构建活化策略,以期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物质空间存量盘活、历史文化创新延续、非遗业态重构活化,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西安三学街属于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历史片区。本文通过对片区内相关基础设施和居民日常生活现状的调查,探讨基于城市更新视域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以社区文化馆改造为媒介的历史街区活化策略,提出进程更新、空间塑造、模块置入、功能改造、规则共识等有机微更新方法,力求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城市中心区历史片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