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分析总结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国内城市旧城中心区的交通疏解可采取设立交通限速区,合理分流、疏导穿越交通,减少停车供给,引入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设置区内公交环线与慢行优先网络等模式和策略.南宁市朝阳地区交通拥堵治理采取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合理疏导内外交通以及"公交干线+步行网络"的快慢交通结合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开始从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变,文章从城市文化空间入手,分析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苏州古城为例,针对城市文化空间展开讨论,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重新挖掘街坊的活力成为当下苏州古城规划的重要任务。文章选择以苏州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为例,将研究目标聚焦于街坊空间的优化上,通过对文脉延续理论的研究与引入,提出整理文脉要素、织补空间肌理、策划主题空间、塑造特色场所的空间优化策略,为苏州古城街坊保护与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苏州小城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典范,其中沿江小城镇极具特色。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沿江开发”战略的推进,沿江小城镇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城镇空间规模扩张,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如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空间无序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未来持续发展带来了危机。因此,亟需研究并提出苏州沿江小城镇的空间发展优化策略,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紧邻长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导城镇的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宁德市蕉城区交通拥堵现况,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规划先行、公交优先、加强建管、增建车场、调控公车、科技治堵、绿色出行等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交通问题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新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城市交通特征信息来分析交通拥堵特征。研究采集连续一周的实时路况数据,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苏州古城区范围内的常发性交通拥堵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交通拥堵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时间上,苏州古城区工作日和休息日均有两个出行高峰,但高峰时间段和峰值有所差异;工作日路况拥堵变化程度较大,潮汐现象更为明显;空间上,交通拥堵呈现"点、线"并存的特征,并有向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面"拥堵的趋势。研究表明,常发性拥堵时空分布规律与交通供需矛盾、职住分离、路网结构、用地布局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古城保护出发,结合城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未来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来探究如何让古城重现历史轮廓,让古城山水格局得以重现,使传统格局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在优化古城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提升古城旅游品质。对于外轮廓不清晰的古城我们通过“节点-线性-界面”的秩序来探究如何恢复古城外轮廓的策略研究,从而提升古城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原有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改造,具有特色的传统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文章以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平江路历史街区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针对问题提出保护更新的相关策略.引导商业模式,对历史元素进行活化与利用,整合利用公共空间,协助居民提升生活质量,达到更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延续传统生活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凸显.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发挥功能的关键.以苏州市姑苏区金门路与广济南路交叉口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现状交叉口拥堵情况和交通流变化,分析交叉口拥堵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缓解交叉口拥堵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针对近期研究的建筑物理环境内容,对济南市某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运用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进行模拟分析。结合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标准对小区风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原设计中风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给小区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发展的绿色转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绿道交通模式、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文章以湖南大学麓山南路绿道交通为例,重点探究绿道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绿道交通连通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并在基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措施.研究表明,绿道连通性会从节点空间、街道空间、景观空间、土地空间、社会空间五方面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交通发展的绿色转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绿道交通模式、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文章以湖南大学麓山南路绿道交通为例,重点探究绿道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绿道交通连通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并在基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措施.研究表明,绿道连通性会从节点空间、街道空间、景观空间、土地空间、社会空间五方面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