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永年广府古城是邯郸地区具有天然湿地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的古代城池,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溯源、实地调研等途径,梳理广府古城风貌要素,结合古城现状,分析风貌价值特色,提出广府古城风貌的保护原则、方法与利用策略.在当今城市风貌缺失,亟待发掘和保护的背景下为邯郸城市风貌特色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城市复兴”思想起源于欧洲,1990年代形成思潮,是在二战后西方的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和内城振兴背景下形成,提倡以综合和渐进方式克服城市衰退问题,以社会活力、经济和文化复兴为目标,对于历史城市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海州古城城市设计根据“城市复兴”思想,追求古城历史意象恢复与城市活力复兴协同发展,从肌理、色彩、九庵十八庙、空间结构和白虎山突显等方面恢复古城的历史意象,同时从继承和发扬白虎山庙会激活旅游、建设以历史步行街为基础的交通体系、疏理水系并将防灾与景观相结合等方面激发古城的活力.设计中还运用“新旧共生”手法,创建传统继承和发展统一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3.
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现状及矛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凝固于一座座古城、古建筑中.发掘、保护、利用历史文物资源,提高民族形象、地位,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既体现了国家对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视,也对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怎样才能使古城在保持其作为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空间特征的同时又能与现代生活相和谐,这是摆在城市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历史而又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郑亦杉 《山西建筑》2024,(7):10-14+18
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优质的城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内部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设计应以城市更新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满足城市各区域公共设施合理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以会理古城更新改造为例,通过对古城历史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城市更新改造应保护和展示会理古城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将会理古城打造成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街道、民居、寺庙等建筑为载体,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地方美食为特色,融历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古城。  相似文献   

5.
当今高速化的城市发展为传统的城市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大规模的建设却威胁着传统的城市肌理,充满韵味的古城正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浙江省舟山市拆毁大片珍贵的历史街区;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古城墙一夜之间被毁;福州城内著名的“三坊土巷”被房地产开发商拆平,另建高楼。因此古城保护是当今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城,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记载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古城改造不是把古城的东西推倒重来,而是需要积极慎重地保持古城风貌、维护古城原有的城市总体格局和历史文化;保护古城风貌,并不等于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6.
聊城是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在城市历史、历史地位、历史沉淀、文化遗存、文物古迹、历史名人,古城本身的价值都具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价值。目前,聊城古城还处于被动保护状态,仅仅是保护了古城的传统肌理和格局,而古城内建筑与古城风貌冲突较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古城呈现衰败迹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指出古城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价值“公共区域”,而古城保护则类似于建设一个极为特殊的“古城历史文化公园”,必须以特定的土地商业模式为基础。古城门票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古城土地商业模式,对中国现有古城土地商业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表明,门票模式在中国古城保护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导地位来源于其对中国特殊制度环境所具有的最佳适应性。应辩证和历史地分析古城门票在中国古城保护中的作用,在高层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对凤凰等小型古城而言门票模式虽不高级但却较为适宜,必须构建各方平等的社会沟通机制以防止古城门票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8.
俞绳方 《规划师》2006,22(8):91-93
苏州古城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其现状总体格局和风貌仍保留着宋代的特色,古城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同时,苏州古城又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水网城市,在世界城市史上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04,20(10):22-22
规划认为丽江古城的保护应遵循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1)注意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不断发展的新区所包围。(2)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及恢复古城的传统环境和风貌,包括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水体水系、建筑群体环境、地方历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俗风情。(3)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古城的主要途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也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  相似文献   

10.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抽取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代表元素进行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古域荆州的城市形象:并对荆州古城今后的发展状态进行定位与思考,发展古域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打响荆州古城的名气。  相似文献   

11.
古城     
《建筑与文化》2011,(4):50-51
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是中国专注古城相关问题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依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及《建筑与文化》杂志,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将专注研究与古城有关的古城文化与建筑保护、古城改造与开发、古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与文化》2012,(3):114
2011年伊始,洪江市政府携手申华控股签约投资建设黔阳古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湖南申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接下来的几个月,申德实业以时不待我之势开展相关工作,聘请了中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杨振之及其团队对黔阳古城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建筑与文化》2009,(10):86-87
文章通过对济南文化历史名城的发展和保护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寻找适合济南特点的保护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作过程中,试图探索一种在发展的前提下,既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合当地的经济、文化、气候特点的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蔡恒友 《华中建筑》2008,26(11):88-91
该文以建筑师的视角和体验,诠释了洛阳的城市特色:具有璀璨的古文化底蕴;具有创建山水城市的优越条件;具有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活力。并以形象化的图例描绘之。  相似文献   

16.
陶薇 《建筑与文化》2012,(7):102-103
黔阳古城乃多元文化隐汇之所在——其风水格局和建筑空间结构,无不暗合着"潜、藏、隐"的特征,而诞生并延展于这方水土的隐逸文化,便是其多元文化的核心。如果说,隐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现象,那么,中国历代文人志士无不对之孜孜以求。来到五溪之滨,与黔阳古城遇合,无论置身旧宅古巷,还是小憩新城秘境,隐逸之感总会油然而生。黔阳古城内的古街,多为青石板铺路,古城南正街为旧县衙所在地的民情建筑风格古街,全长200米,宽80米总面积16000平方米,街内青石板、木屋、祠堂、窨子屋、马头墙、铜钱漏、八字衙门门楼等古建筑古色古香,是千年古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民居之本源 米脂窑洞古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脂窑洞古城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无定河中游,距西安市580km,距榆林市76km。米脂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历经9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以古老、簇新参半的面貌屹立在黄土高原上。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典型民居聚落,传统院落林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典型代表,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轲轲  陈诗  张兵 《建筑与文化》2012,(6):106-107
北方有座万里长城,灌县有座十里短城。这里的灌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都江堰古城区。说起都江堰,大家的第一反映无疑是天下幽的青城山和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这个灌县古城却鲜有人提起。然而因灌县地处汉人居住区与羌人、藏人居住区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军事的战略要地,因此紧邻灌县城边有个玉垒关,又名镇夷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