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5,(4)
长期以来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城市河流开发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传统滨水文化的失落,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环境亟需进行更新改造,本文以赤峰市锡伯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划为例,通过整合周边地区的城市资源,加强与城市背景相融合、改善城市环境、把赤峰锡伯河塑造一个具有安全、生态景观格局的城市滨水区;编织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滨水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形成一个体现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特色滨水区。  相似文献   

2.
依托水体形成的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独特的空间场所,在高密度发展背景下,滨水空间生态环境污染、空间活力丧失、交通受阻、文脉割裂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亟待空间优化。本文对城市滨水空间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生态优先原则、活力复兴原则、交通易达原则和时空延续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从土地调整、空间组织和滨水景观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同时对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优化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未来的滨水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实施城市更新要求城市更新走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有机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南沙区坦尾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有机更新的理念,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优化,提升用地利用效率,植入水系、滨水景观及配套公共设施,丰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层次、构建...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赣江西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新城区城市经济、文化、交通、生态建设的重点。文章对南昌赣江西岸滨江风光带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基于城市双修理论对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进行分析,对其滨水公共空间界面特点进行归纳。最后总结出赣江西岸红谷滩区滨江风光带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滨水公共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居民共享、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滨水公共建筑是指位于城市水域边缘的建筑物,与水体紧密相连,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空间,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并享受其服务和设施。这种共享性使得滨水公共建筑成为城市中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的重要场所。该文以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项目为例,尝试探讨在城市更新中,如何活化滨水建筑公共空间。首先对具体项目和设计理念进行概述,然后梳理苏州河静安段沿线滨水空间规划,而后分析苏州河静安段沿线既有滨水建筑的空间改造,最后总结滨水建筑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颖钰  徐虹 《华中建筑》2023,(3):103-107
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居民游憩和社会交往场所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利用和改造是当今城市更新的一个热点趋势。该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点入手,建立科学的使用后评价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层次分析法处理数据,得出评价结果,结合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各个指标方面对青山江滩滨水空间设计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依托滨水区的环境,以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等要素,形成立体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该文以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武汉市天兴洲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城市不断地更新改造,社会经济实现巨大飞跃,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表明了城市的包容性正在丢失。文章在梳理包容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实践,从多元选择、空间正义、资源共享、利益均担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包容性更新的策略,以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对于内陆城市而言,滨水空间不仅是稀缺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标志。从全国范围来看,内陆城市滨水设计以盲目模仿国内外已有设计模式为主,未深入探索城市的地域性特色,造成城市景观“千城一面”,稀缺资源被严重浪费。本文以湖南省娄底市孙水河风光带(静安街到娄星南路段)为例,研究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塑造新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概况的介绍,以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控制为例,从四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即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创建休闲、生态、复合型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丁辉  谢振宇 《华中建筑》2005,23(4):68-70,76
城市滨水区空间的设计与开发该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滨水空间设计的特点,并以常熟滨江邻里中心商业地块的设计为例,就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的设计与开发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有城市的总体规划,缺少考虑城市与水、水与市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丧失其原有的生态调节功能。本文通过环湖现状的考察研究,以武汉为例,提出“环湖隔离带”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城市滨水景观公共性,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松 《城市建筑》2010,(2):30-32
本文围绕上海浦江两岸的开发建设,结合德国杜伊斯堡内港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等成功的港区复兴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地区再开发和历史港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关注空间拓扑关系的一种理论,空间句法已派生出一系列技术分析手段并在一些项目中得到验证.在徐州丰县古城更新设计项目中,空间句法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开始初步呈现出其应用价值.如何运用这种技术手段来辅助城市设计的工作,设计者提出相应的城市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茂华  杨乐平 《规划师》2010,26(8):55-60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城市滨水立体化空间设计,提出通过调整滨水多层次基面序列,进行立体化的滨水沿岸空间设计,旨在营造柔性的水域界面与刚性的城市界面之间的魅力交集区,从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地方,山与水使重庆地形富有特色,形成了特殊的山水格局,因此山城滨水公共空间是重庆不可或缺的活力带.文章以山城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为切入点,基于城市活力视角对万州区北滨路体育馆到万达广场路段与其活力地带进行分析,探索实现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使滨水公共空间能够合理发展,进而激发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的建设给滨河空间带来了新的失落,被边缘的城市滨河空间作为与人们栖居紧密的公共空间,亟待从美丽河道向还河于民转型.文章以杭州市为例,从滨河空间转型出发,通过分析城市滨河空间转型在技术规范、组织模式以及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刚柔结合的管控指标、数字化技术支持、多元协动的组织模式等系列管理变革思路,以期促进城市河道空间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水系空间的生态安全与文化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城市水文生态安全与景观特征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中心城区水系空间为例,以城市水文生态风险评价(ERA)与城市水系景观特征分析(LCA)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探索通过水系空间淹没区分析、水系潜在污染源分析、城市水系空间景观文化特征识别与分析、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与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将城市水文生态安全控制与城市水系景观文化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水系空间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