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需要符合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空间的生理、心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实.论文就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了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梅峥嵘 《山西建筑》2008,34(17):50-51
在对济南市旧城区典型公共空间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型公共空间能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更为人性化,提出了旧城区公共空间的小规模、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和渐进式更新策略,以及简单、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注旧城公共空间·城市微空间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漫步于北京旧城,尤其是那些熟悉的胡同街巷,我们发现,原本尺度宜人的胡同街巷被各种车辆、杂物所充斥变得拥挤不堪,与此同时,生动的交往活动与公共生活也很难在这里再现,其作为传统公共空间的功能正在日渐衰退。我们采用研究的思维和设计师的视角,以北京东城区为例,关注旧城公共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及其使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调查研究,试图探讨旧城公共空间再生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发现与挖掘旧城胡同街巷中的夹缝空间或者微空间,对其进行创造性再设计,还原公共生活,为居民设计更多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旧城区滨水公共空间的更新对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环浜综合提升项目为例,列举了旧城区滨水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优势,以系统性的景观思维,总结了一套综合提升技术框架,引领多专业整合;同时结合一系列"美好生活"设计行动计划,推动曹杨新村环...  相似文献   

5.
为营平旧城空间的历史文化寻找更合理的存在与延续方式,立足空间叙事学理论,完成对营平旧城空间的文化认知与解读,并结合城市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探讨该片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与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长春市旧城区中,存在大量的不封闭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建筑中间的公共活动空间("微空间")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本文针对这些"微空间"对长春市典型地段进行调研,并分析出空间特征及公众的需求,为相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微空间"活动设施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规划往往具有一种推倒性的和颠覆性的城市发展力度,造成了新旧城区反差巨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肌理.城市新区由于快速的发展,强化了建筑和公共空间巨大尺度上的关系,虽然城市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是城市肌理粗疏,居民缺乏情感上的联系;旧区城市肌理细密而亲切,保留了传统的、以建筑围合的、比例良好的广场街区,但是配套陈旧与时代脱节,发展提升力度有限.城市中新旧城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仁寿城市旧区公共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评价及内在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了前期抽样调查结合后期空间句法分析的方法,主要运用到的空间句法研究手段视域分析法包括视域联系和可视化聚类系数,达到了量化分析公共空间结构及使用状况的效果,并对仁寿县城市旧区公共空间进行了类型划分,解决了公共空间形态研究停留在定性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居住区改造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作为旧城居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文章通过对旧城居住区公共空间改造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改造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旨在激发旧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为居民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旧城区人口密度高,建设强度大,绿化面积少,大规模的拆建无法满足文化的根植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微空间因其分布广泛、与生活接触密切、使用便利等因素,深受广大人群喜爱。通过国内外微空间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探讨文化生态在旧城区中适应性方面的主导作用,并以文化为导向探讨具有自然生长特性的旧城区微空间模式来指导未来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1.
12.
丁竹慧  董欣  路金霞  刘林  杜雅星 《规划师》2021,37(20):29-36
微空间因其规模上的小尺度、功能上的高紧凑度及空间分布上的高密度特征,在老旧城区功能修补、城市更新及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潜力、优势及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老旧城区在用地紧缺的情况下,普遍面临公共空间功能衰退、品质活力下降的挑战.文章以西安市老旧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老旧城区微空间系统性研究,发现微空间中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14.
《门窗》2019,(18)
笔者以旧城公共空间更新为研究对象,阐述旧城公共空间更新活化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论述旧城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旧城公共空间更新活化的方法路径。希望以此篇论文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和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有住区居民自发选择交谈场所与公共空间设计不完全匹配的现象,引用"社会向心空间"概念分析研究居民自发选择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交往场所,通过实地调研与空间句法探索"社会向心空间"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因素,即"人类交往的天性是产生自发性人际互动的主观因素"、住区"道路可达性"及"空间围合程度"是住区空间结构对"社会向心空间"的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以"社会向心空间"为导向的住区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力 《华中建筑》2005,23(5):97-99
该文通过对武汉市汉口城市中心区之一的“一元路片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更新的相关在理论和方法,分析该地段在城市公园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简要的提出了相对的解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提出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而高质量的空间治理需要在改造设计时有理性、客观的技术支撑。该文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并以南宁市兴宁区高峰-石巷口片区为例,对地块内的空间可达性、穿行度、可视性和人群聚集点进行分析,以判断地块潜在可提升空间和商业价值潜力点。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3个旧城商业区公共空间修补更新的设计方案,并利用空间句法对3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居住区空间和居住行为心理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旧区居住活动的空间表现,即空间肌理表现。提出了空间肌理的组成内容、成因、表现形态。试图用“点、簇、线、结”的概念阐述空间肌理的结构。并在旧城改造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7,24(6):42-48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注公共开放空间问题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公共开放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是城市环境艺术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二是感到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拥挤,拥挤程度不断加剧.虽然造成城市拥挤的因素很多,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优先规划"理念缺位和滞后是关键.通过对这两个原因地思考,联系公共开放空间现状与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所以公共开放空间概念研究具有普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