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类博物馆建筑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对笔者在法国巴黎亲身走访的三个当代具有标志性建筑特征的艺术类博物馆的建筑考察和设计研究,从标志性形象塑造、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与文化特征、建筑总体布局、室内外空间环境营造、建筑新技术六个方面阐释艺术类博物馆建筑的场所营造策略及其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政策的放宽等影响,近年来现代教堂的建设应运而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忽略教堂建筑的氛围营造和场所精神,不利于构建新型城市生活模式、创造有生命活力的建筑环境。该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在现代教堂中的应用。以张家港基督教堂为例,分别从教堂建筑为信徒营造的四种情感氛围,即希望感、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阐述现代教堂建筑的场所精神营造方式,希望对未来的现代教堂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为例,借鉴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方法,为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当代高等校园中场所精神的营造,从高校文化、高校建筑、高校景观及高校中的空间尺度等方面为切入点,分别对其与场所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特定的场所精神。由于校园扩大规模的需求,对传统校园的更新也是今后传统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新建校区还是对传统校区的更新,必须要平衡诸多矛盾,一方面要通过对场所文脉与地域的回应来获得贯注其中的"记忆",另一方面也通过发展场所新的用途和活动赋予其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广东中山翠亨村为实证案例研究对象,在充分解读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伟人故里的场所精神要素提取和营造方法,从而帮助参访者更好地感知其伟大人格和革命精神的锻造过程.首先,利用踏勘考察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描述了翠亨村的村落格局、街巷组织和建筑风格形态;其次,根据中山先生青少年时代展现出的个人抱负...  相似文献   

7.
桂学文  毛凯 《建筑技艺》2021,27(1):10-25
博物馆建筑是承载和展示人文、自然遗产的场所,因其根植于特定的人类文明痕迹,而呈现出不同的精神特性.结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三个博物馆的设计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塑造场所精神的要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象学而产生的场所精神理论强调了建筑设计对场所的关注,建筑材料对于场所精神的传达与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中国新乡土建筑为例,分析了建筑师在材料语言的表达上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地方材料、继承地方传统建造工艺及应用传统图案符号等对场所精神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人类发展愈加迅速,很多宝贵的文化记忆却在悄然消失。博物馆作为承载人类记忆的场所,更应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尝试回忆过去,并创造更适合城市的生活。博物馆在向公众讲述历史、展现文化的同时,不再只是作为展览空间,而应融入市民生活,变成城市使用的常态空间。而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使得博物馆蕴含的文化被大众感知,营造亲民深刻的场所,需要建筑师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的层面上看,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是建立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论述之前必须厘清的问题是:我们对艺术博物馆建筑的理解是建立在怎样的文化策略之上,是否始终处于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循环之中?我们是否会因为政策导向与公众接受度而将艺术博物馆建筑更多聚焦在事件影响力与国家表述上,聚焦在营造艺术殿堂的"圣殿"情节上,聚焦在强势文化的单向输出上,而忽略了对日常影响力、公民表述以及文化反思作用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分析,揭示西扎对于建筑中地域性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理念和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加速了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更新建设,也带来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等现象,城市和乡村缺乏地域特色、人文关怀,甚至被描述成一个缺乏安全感、邻里感与人情味的乏味空间,而场所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对城市和空间的疏离感。文章引入场所理论,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尉犁县达西村三角地改造为例,从尊重既已形成的场所精神、历史情境的再现与延续、营造归属感的空间、功能多样复合、公众的深度参与等方面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以期为人们提供更为亲切、具有人情味、安全感、归属感的有意义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记忆",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体现这种"专属记忆"的场所,当人们在历史街区中就可以感受到其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而现在大多数的历史街区却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失去了其独有的精神内核.在当下,经历严峻的疫情后,经济问题变成了许多城市的首要问题,更加需要一个具有特色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文章主要以塞上老街为案例,浅析在需要旅游开发的城市历史街区中场所精神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浅谈地域主义建筑的传统精神,并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从建筑空间、建筑造型、生态建筑等方面探究地域主义建筑的设计方法。最后提出要发扬地方建筑的传统精神,实现地域主义建筑与城市的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与特色愈来愈受到重视, "科学城镇化"与资源、生态、文化相结合将成为规划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对宁波市鄞江镇总体设计案例的介绍,探讨出一种将"科学城镇化"理念与地方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能够突出其地方文化与特色的发展路径,又能实现当地产业转型与优化的策略方法,即寻求基于环境与场所精神的乡村发展策略.自然化、生态优化、文化活力化为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自然光设计对于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教育窗口,不仅需要给参观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同样也需要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心理体验。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自然光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不仅可以带来照明,更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理心理环境。文章探讨自然光设计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作用和营造方式,以求自然光设计能够更合理的运用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  相似文献   

18.
刘宇波  向科  陆超 《华中建筑》2009,27(8):132-136
公共文化建筑集群是近年来开始多见的一种建筑类型,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和整体形象的标志性都使得其整体性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文通过对信阳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设计方案的分析,归纳了紧凑布局、减法空间、统一的形体逻辑和统一的细部处理等一系列的整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再现幼儿园建筑的场所精神,以福清市直幼儿园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归纳和例举,剖析该案例设计要素,以求为同类型建筑提供良好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铭  谷家雨 《城市建筑》2021,(23):26-28,78
当前,面对乡村文化缺失、千村一面的局面,党中央发起一系列号召,要求重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本文以地域文化为视点,以乡村记忆场所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地域文化与记忆场所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构建了地域文化视角下体验式乡村场景营造的理论体系.其次,以谭家湾镇龙泉村的实践为例,从文化元素探寻、体验路径的确定与场景营造策略的确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