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些年,旅游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带给游客对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在城市大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需要首先了解游客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体验满意度.本文基于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采用体验视角对游客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和IPA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望给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喻敏  罗谦 《四川建筑》2011,31(4):38-42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城市记忆的体现和留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历史街区的古老模式与现今城市的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如何复兴城市历史街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城市触媒理论,以成都市宽窄巷子片区改造为例,着重探讨在城市总体发展下历史街区改造的复兴方式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成都少城片区的历史演变、街区格局、自发演进与开放互通四个方面阐释其历史、格局、城市等价值,它们如何为片区带来独特性、丰富性与持续活力,以及城市设计团队在对这一系列价值的认知和认同基础上,在街区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国际社区城市设计等不同的规划设计阶段中,如何与城市的使用者、管理者共同参与城市的更新,陪伴城市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浅谈十八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玛璐 《华中建筑》2012,(7):127-130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重庆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传统建筑文化氛围正在逐渐被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所取代。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传统本土文化对于城市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价值。该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对典型的老重庆街区十八梯片区进行分析,讨论其价值与挑战之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更新措施,在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振兴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及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城市设计趋于同质化,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成为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苏州既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以苏州市盘门片区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片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严龙华 《城乡建设》2016,(10):50-53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22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沿城市中轴线,遗存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包括最重要的三处历史文化街区与七处历史文化风貌区.2006年重建屏山镇海楼,同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也开始保护修复;2007年历史文化风貌区乌山、屏山与西湖先后进行保护整治;2012年始,又陆续对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进行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实施,福州名城已从单个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拓延到片区风貌特区的整合;2013年始,通过对历史中轴线核心区进行保护与整治,由此拓展到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个性特色得以逐步彰显.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地域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的不断提高,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外地游客感受成都历史底蕴、体验成都文化特色的重要场所,带来了大量的人流。文章以空间句法为基础,提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慢行空间的问题,实施具体的优化设计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邹宇航  吕梁  朱捷 《园林》2021,(4):75-80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游客的造访带动了街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旅居矛盾.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优化方法,满足游客与居民对开放空间的使用需求,化解历史文化街区旅居矛盾,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以人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人民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愈加强烈。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承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内涵的载体,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与影响力。而在地文化根植于本土地域特色,是作用在当地街区建设与生产生活的具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文章选取温州花园巷片区为研究案例,从“在地文化”的视阈提出四点更新策略,达到因地制宜活化历史文脉、发掘城市自身特色、重塑片区传统风貌、传承历史记忆的目标,同时希望对其他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惠晨阳 《城市建筑》2023,(8):206-209
五大道作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留着一定的地域性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传统的邻里文化。但随着街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街区内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旅游士绅化现象,大量游客涌入街区,造成了对街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侵入和占用。基于日常生活,观察与记录游客与本地居民在五大道街区城市公共空间内的活动行为,进而挖掘本地居民与游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或利用上的共生策略,为现阶段国内普遍出现士绅化现象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黎懿贤 《城市建筑》2023,(10):50-53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保留着不同的空间特征。如何推进片区整体建筑风貌改造,以及对片区建筑进行置入、保护及修缮,是街区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在符合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的城市设计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将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把握片区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设计与改造路径:新建建筑置入、建筑单体改造、建筑群落整合、建筑功能置换。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7)
出色的商业街区导视系统设计不仅给市民和游客在街区中指引方向,更能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与服务水平,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设计师要以市民和游客的实际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街区的历史文化特征,从图形设计、线路设计、环境考察、文化探究、颜色搭配、材料工艺等方面入手,设计出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街区导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与当代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可逆转的城市更新趋势背景下被不断重塑。而在双碳目标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的文化性、活力性、可持续性迫切需要新的思考。本文以武汉江汉路南片区更新概念方案为例,以历史建筑文化价值利用、改善街区微气候、提升空间布局通达性及优化商业活力为切入点,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中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与活力复兴,旨在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提供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重点分析了成都文殊院片区一期工程"文殊坊"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了文化保护性当代建筑的经济性,文化性及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总结经验.提出 "尊重历史真实性,商业开发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唯一模式,应寻找保持历史遗存与发展空间精神上一致性的或其他有效的保护模式,保证城市文脉的整体性及可延续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老城受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保护政策以及北京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的影响,城市贫富分离的二元属性日趋明显,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历史居住区,北京老城胡同片区普遍存在人口远远超出空间的环境容量,胡同公共设施普遍缺失,景观环境恶化,老龄化、低收入群体聚集,这一社会结构的现状抑制了胡同良性发展的可能。人居环境条件差,社会生态退化,历史街区人口疏解和功能置换,是北京老城面临的典型问题。本文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分析整理法源寺现有胡同及四合院现状问题,结合片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共生理论"为核心进行讨论,通过"共生院"推动法源寺历史街区的人口疏解与功能的置换,实现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社会共生和文化共生,重建合理的居民社会结构,激活北京老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戴俭  沈盛楠 《城市住宅》2021,28(7):81-8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一直是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后,逐渐转向以维系历史文脉、留住真正历史文化为导向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重在保护,保护建筑肌理的同时更需维系片区的生活方式,突出多重历史价值.更新进程不仅需注重硬件设施的提质,更需考虑其社会结构、情感依恋等人文方面,使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2):13-20
<正>在"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西安要发展地方特色文创产品需结合创意来思考文化主体与地方脉络,寻找、发掘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产品,以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依托街区历史文化,集创意、生产、销售为一体,有着强烈的时空聚集倾向。文章以西安地区历史街区为时空场所,研究基于文化符号认知的文创产品设计内容,首先剖析历史街区文创产品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西安地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文化符号融入西安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帮助当前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实现城市内涵与外延的双重统一,并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区既是社会公共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聚集地。街区社会发展状态对于片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着深远影响,良好的街区空间能够为居民各种活动提供便利,提升居民的归属感。本文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为例,探讨片区如何存量提质,在延续传统空间脉络、历史集体记忆同时有效提升整体空间品质。首先通过对该片区的历史文脉进行梳理,整理其独有文脉记忆。然后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访谈等整合该片区现存问题。之后通过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求片区规划方向并进行规划设计。城市中传统片区的再造设计,应保障当地居民生活节奏的同时进行合理有效规划,基于原有空间使用方式,融合交叉新旧空间。本文对城市中心存量老旧街区保护规划方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伴随传统的街区旅游开发,过多的游客涌入街区,势必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从主客共享再到主客共融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以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当地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空间分布、行为活动、时间特征三个维度,对历史街区交融度进行评价,总结出上下杭历史街区在旅游与居住共融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造与建议。旨在通过上下杭历史街区的居民与游客的互动状况分析总结历史街区游居融合的途径,同时也为其他历史街区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