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华  孙春红 《中国园林》2009,25(7):28-31
采用实地勘测调研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公园声景构成及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声景的好感度与协调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声景由人工与自然声景构成,其中人工声景占主体;声音种类和强度的时间变化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公园游客数量等密切相关,一般上午10:00,公园内的声音以自然声为主,10:OO后,人工声逐渐增多,下午公园的声景特点与上午相似,公园声景的年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声,其他声音的年变化差异不明显;公园声景的协调度排序与好感度排序基本相同,好感度高的声景,其协调度往往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声景感知评价在城市绿地的研究中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种类鸟鸣声景的整体评价,结合冬夏两季探讨鸟鸣声景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鸟鸣的偏好度、舒适度、感知强度与感知恢复的相关性。基于此研究目的,利用VR虚拟实验室结合费声学要素对4种典型鸟鸣(麻雀声、啄木鸟声、喜鹊声和乌鸦声)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和鸟鸣种类对声景整体评价具有较大影响,且鸟鸣声景恢复效益与声舒适度、声偏好度、感知强度存在较大相关性,例如,夏季恢复效益最好的是啄木鸟声,冬季是麻雀声。以上研究为城市公园鸟鸣声景设计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视觉而忽视听觉的缺陷,本文针对寺院园林声景组成及特点,以厦门南普陀寺景区为例,采用声景漫步法,通过声景漫步各节点声学测量、问卷调查、数据归纳、图表研究等,总结南普陀寺景区声景的营造效果,通过视听结合与绘图还原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南普陀寺景区声景品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昭 《住宅产业》2023,(5):40-43
为推动乡村和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声环境管理和传统村落声景观规划。本文通过对徽州市传统村落黟县西递镇进行实地调查,使用声景问卷评估声景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传统村落中自然声的喜好度和期望值较高,如流水声、鸟鸣声和风吹树叶声;而对机械声的喜好度和期望值较低。因此,在未来传统村落声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应减少不必要的声音,保护和发展丰富的自然声音和传统文化声景观,以此为传统村落营造出更好的声景感知。  相似文献   

6.
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给城市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声景注重声音、环境与人的和谐,给城市噪声控制领域带来新的理念。因此,如何遏制城市噪声泛滥、拯救具有城市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声音、保护和谐共生的城市声景体系,是声学研究需思考的课题,也是建立绿色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通过系统地总结分析声景保护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我国城市声景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苗畅  孟琪 《时代建筑》2022,(1):74-79
声景规划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声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行为对声景的影响。因此,文章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开放空间声级、声源感知和感知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参与式行为和非参与式行为下城市开放空间中声景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开放空间中行为的声学特征可以分别用LAeq、LN和Lmax等指标表征;在声感知方面,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的声景感知差异不大;与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相比,参与声学行为的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高,而主观响度评价偏低;参与非声学行为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低,主观响度评价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从行为的声学特征出发,通过声景规划对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声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8.
从声景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竹林声景的物理量和人主观喜好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语义差异法对竹林空间中不同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评价位置的客观物理指标,最后拟合主客观数据建立了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Bamboo Forest Soundscape,PEBFS)。研究结果表明:1)地球物理声能使评价者产生较稳定的喜好倾向,并随着等效A声级增大而增强喜好感;2)生物声在较安静时可以使评价者产生较好的喜好度感受,但在等效A声级增大时易受其他声元素影响而降低喜好感受;3)人工声能使评价者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并随着等效A声级的增加而增强厌恶感;4)各声元素的主客观数据拟合趋势符合心理物理学定律,其中地球物理声和生物声相对倾向于费希纳定律,而人工声倾向于斯蒂文斯定律。最终得到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可在实际应用中模拟出游客的心理感受状态,为景区声景规划和环境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亨  谢辉  葛煜喆 《风景园林》2021,28(4):71-77
以提升医院室外空间声景品质,为未来医养环境与康复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为目标,采用声漫步方法对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案例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与声景感知特征。研究发现: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比标准限值高出5.2~10.4 dBA;各医院门诊大楼附近室外空间受道路交通噪声和交谈声影响较大,其噪声值比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高出4.2~5.8 dBA;"近处有自然声,远处有人为声"被认为是医院室外空间的声期待特征;等效A声级与声景舒适度、声景自然度、视听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从低频噪声控制、动态静态交通优化、声掩蔽、自然声强化、视觉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控制与声景优化建议。本研究证实了同步声漫步声景评价的有效性,并可从声景营造视角为医院康复景观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炎  郭建  邹源 《华中建筑》2022,(10):173-177
旅游型传统村落是近年来游客出行的重要目的地,除了风景和美食给游客的视觉和味觉带来享受,声景观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以皖南宏村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梳理出宏村景区中主要的自然声、文化声和旅游声并进行分类;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声景测量,对宏村声景观现状进行调查,从已分类的声景中提取出独特的标志声并将其量化记录;通过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分段测量,揭示游人对于皖南宏村景区声景观的相互影响。研究为旅游型传统村落声景观保护提出策略,并提出基于声景视角的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方式,同时也为皖南宏村景区声景的文化价值和景区宣传提供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声景是由那些在声景环境中穿行居住的人所创造、塑造和聆听的。"声音漫步"是声景研究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受到多学科(音乐艺术、声音生态学、社会学等)的影响。"声音漫步"通过步行来探索一个城市区域,倾听和记录所有听到的声音,思考它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与意义,提高人对声音的感知能力,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知觉关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城市声景的文化、政治、社会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市5个城市公园为例,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公众游憩过程中景观与声景体验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公众对自然声和音乐声有明显偏好,而对施工声的协调度评价最低。景观美景度、功能满意度和声景安静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与游憩满意度密切相关。自然声的协调度越高,公众对景观美景度的评价也越高,同时对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接受度也会增加,而功能满意度越高,公众对特定机械声的接受度也越高。年龄是社会、人口、行为学指标中对不同声音的协调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的指标,而音乐声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最为敏感。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对声景体验的影响,景观美景度对声景体验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声景的起源和特点,得出了一般性的景观空间的声级在40分贝到75分贝之间分布的结论,指出景观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声景元素和人工声景元素两类,其均能产生令人愉悦的作用。提出借声、补声、反衬、掩声以及声音的综合利用等声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来瑞鹏  张东旭  陈沈 《建筑科学》2020,36(2):113-118
本文以吉林省内6座典型汉传佛教寺院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该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历史和分布概况,然后采用问卷调研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佛寺的声环境现状,并分析了声场评价与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使用ODEON软件建立佛寺庭院声学模型,分析了空间要素对庭院声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住区声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的噪声管理技术方法及住区声环境特点的分析,从声学和建筑学的角度,总结住区的降噪设计方法;通过对声+舒适度评价及声景设计方法的分析,发现主观评价在声环境评价体系中的缺失,而声景评价作为声舒适度评价的重要手段、"通感"设计及"声遮蔽"设计作为主要的设计方法,在声环境评价和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研究住区声环境舒适度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声景观是构成藏传佛教寺院宗教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辽宁地区藏传佛寺声景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藏传典型佛寺瑞应寺、实胜寺与惠宁寺的声环境进行实地测量;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寺院的声环境和声音进行评价;最后,使用Odeon声学模拟软件,分析辽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要素与声场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江  朱天媛  洪昕晨 《中国园林》2022,38(12):64-69
城市森林公园是重要的城市生态与社会功能空间。声景感知作为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掌握其时空特征对声景规划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利用声景地图从时空维度分析森林公园声景的动态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检验声景感知属性的空间依赖性,以及探讨物理声学指标与声景感知属性之间在不同时段的动态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物理声学指标(LAeq、L10、L90、L10-L90)与声源和谐度在时空尺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差异;声源和谐度在全局和局部模型中都出现了空间自相关,并随时间变化呈现不同特征;各物理声学指标对声源和谐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段具有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针对城市公园,尤其是遗址公园的研究中,缺乏对地域的历史文化声影响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唐历史文化声体系的整理概括,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调查地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受访者特点、不同人群类型和行为舒适度对唐代历史文化声音偏好的影响,以及受访者对唐代历史文化声音的总体偏好。研究表明,行为因素与历史文化声景显著相关,可指导声景设计;不同人群类型(性别、年龄和职业)对唐历史文化声景偏好度有显著影响,且总体上人群对历史文化声景的偏好程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