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婷 《四川建筑》2009,39(2):4-5,8
当人们置于一个空间之中,总是习惯从空间的边界——墙壁、地面、外墙面、围合建筑,开始观察、描述和体验。边界创造了空间,空间联系了边界。二者因为互相对比而成为更具意义的一体。外部空间是广场的精华所在,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活动场所。对三峡广场的调研从场所和外部空间、界面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挖掘现有设计中的精华,一方面推衍出有价值的内容对设计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大尺度城市背景下,许多微型城市空间逐渐被人们忽视而失去活力.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到城市步行街转角空间这类城市微型空间上,运用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三峡广场中心广场内三个转角空间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各个转角空间的使用评价,再结合具体行为活动及人的行为心理,分析其对各个转角空间的各类职能发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为城市商业步行街转角空间设计以及提升转角空间活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仅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宏伟气派的图书馆,绿树林荫舒适宜人的校园广场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室外空间的设计却缺乏地域性的考量,夏热冬冷地区的校园广场空间更是显现出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学生在校园广场环境中的行为特点缺少分析研究、.依据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广场的普遍情况,本文以湖南大学环境馆前广场为例从校园广场空间活动者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模式对广场空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从行为学的视角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从微观的城市设计层面出发,建立由行为分析、需求分析、制定策略三个步骤组成的研究框架。以南京市鼓楼广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行为场所观察法、实地访谈法三种调查方法,了解公共开放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探讨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确立整合设计的策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为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地下建筑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性对推动城市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作用巨大。文章从人的心理、生理健康出发,以重庆市三峡广场地下商场为例,从空间布局、物理环境、空气质量和自然环境入手,探讨其对地下建筑健康环境营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应策略,希望能为地下建筑健康环境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题商业步行街的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渡及融合点,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入口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步行街商业的形态,提高商业步行街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增加商业步行街的吸引力,达到繁荣商业和提高社会活力的目的。文章结合长沙东牌楼棚改综合体方案,从入口位置选择、交通组织、形象标志和空间转换等四个角度探讨了主题商业街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场所理论的解析,运用场所理论的相关方法对三峡广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三峡广场的可识别性、可达性和空间活力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一定的分析结果,对场所理论进行一次实际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是市民和旅游者体验城市文化的主要地方。具有鲜明地方历史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一座城市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以荆州古城东门景区为例,结合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对公共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地标、城市景观、步行街和广场等方面探讨了荆州古城东门景区作为荆州市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商业步行街是人们消费购物和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许多商业步行街的外部公共空间只是作为商业空间的衍生,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因此,人们对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消失,城市活力变弱.文章以常熟方塔东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法,对该步行街外部空间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提升方塔东街外部空间活力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宁波海曙印象城的设计实践,在规划层面探讨通过开放边界将商业建筑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方法,并以多层次的公共空间组织,构建具有体验感和场所感的消费空间.在满足开发者经济效益的同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商业街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空间,是以消费者的行为为基础的。本文在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体验式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山西临汾西华名邸商业街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为例,探讨了现代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商业街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空间,是以消费者的行为为基础的。本文在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体验式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山西临汾西华名邸商业街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为例,探讨了现代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苗  杨雪梅 《室内设计》2023,38(6):89-97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以湖南大学周边商业环境为对象,以2000年和2007年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探讨了高校周边自发性商业行为在空间聚集、区位选择、业种构成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伴随着城市精细化开发的进程, 地下空间的建设成为城市拓展更新的重要 手段。但是城市地下空间具有无方位性的特 点,缺乏应有的自然要素进行方位识别。为了 缓解长时间处在地下空间环境中产生的不良 情绪,在地下建筑出入口的设计研究中引入 恢复性理论,以此沟通地上地下空间交流、 缓解不适感。实验以不同标高的重庆来福士 购物中心部分的出入口为调研案例,使用恢 复性知觉量表以及满意度评价对多种因素进 行筛选,分别对出入口的内部空间、中介过 渡空间以及外部空间进行恢复性影响因素分 析,共提炼出32个具体的影响地下建筑出入 口节点感知恢复性的关键要素。实验结果显 示:不同出入口空间的恢复性影响因素不同, 物理因素、自然因素及心理因素均对恢复性 有着显著影响,出入口内部空间的恢复性因 素主要为室内环境的声光热等物理因素,过渡空间更需注意不同因素的过渡设置,外部空间的恢复性效果最好,绿植等自然因素分布最多。 本实验研究可为地下建筑出入口的改良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