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职业院校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师生开展"设计下乡"志愿服务和睦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例,在有限资金投入下探索适应环境、适用技术和适宜人居"三适原则"下的服务乡村建设模式,助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共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乡村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乡村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宜居建设、综合振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设计师如何能够在此背景下发挥更好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本文解读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要求,回顾了既往乡村规划建设的成效和做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设计下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师应担负的责任,并提出落实设计下乡的实施路径,包括:深入了解乡村和村民的实际需求;突出乡土设计和营造;设计的系统集成;设计施工运营的整合;加强政策扶持和机制保障。期待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持续有效的运营,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极具活力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2018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各地积极开展设计下乡服务,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与做法。《本期话题》聚焦江苏省、上海市和贵州省3地“设计下乡”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共绘美丽乡村,推动村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
"双一流"战略是我国于2015年启动的高校改革方案,乡村振兴战略也是新时代开始实施的战略。将高校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的契机便是地方农业高校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培养好乡村振兴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责任,本文以"地方农业高校如何建设好学科体系,培养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研究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各层面共同发力推动乡村建设,广西也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文化+"和"旅游+"乡村模式,积极推进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广西百色靖西市念安屯项目改造为例,提出将文、农、康产业发展相融合,从乡村地域文化、建筑改造、观光农业、智慧农游的角度出发,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驱动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原住民、专业人士在乡土文化的深入认知,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推动。乡村联合设计工作坊是衔接高校中建筑设计教学与乡村人居环境更新和复兴的重要方式之一。2016年5月至9月,浙江工业大学和德国吕贝克技术大学的师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富山乡半山村进行了联合设计工作坊,将"设计教学"与"乡村复兴"理念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行、设计服务下乡”计划,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围绕乡村规划教育发展需求,搭建乡村实践教学基地与设计服务下乡基地,探索在“双基地”协同驱动下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在乡村实践教学改革上,形成了“一个转变+一个联动”:“一个转变”即传统教学基地模式向双基地协同模式转变;“一个联动”即专业乡村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探索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现有效联动。在专业人才乡村规划教育培育探索上,尝试形成“三结合+一条线”培育模式:“三结合”即“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教师+专业导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乡村志愿规划师”相结合;“一条线”即认识一个乡村、了解一个乡村,规划设计一个乡村、服务一个乡村等不同能力培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2022,(22):66-67
<正>2018年以来,湖北省积极开展设计下乡服务,进一步提升乡村设计水平,从美丽农房风貌引导、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为湖北乡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助推乡村振兴。一、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的组织作用,充分运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企业等100多家成员单位及有关个人会员力量,设立了小城镇、农村房屋、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绍兴市"五星达标"村庄创建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与创新探索.基于绍兴市32个典型村庄的现场踏勘及问卷访谈,梳理"五星达标"村庄的内涵与要求,剖析创建前后的村庄空间变化、存在问题及村民认知评价,并尝试提出与之相匹配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人居空间的绿色宜居及地域适应性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原有集体化关系的解体,公共生活作为联系每个居民的纽带,是重塑农村昔日和谐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的分解研究,以武汉市流芳新市镇中心区的示范安置区为例,探讨了城市中“新农村”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自组织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挖掘更新机制为目标。通过解析过去,揭示三个参变量的主导作用、三种结构秩序的空间建构,以此提取传统乡土聚落的演变秩序。通过诊视现在,提纯分形理论下空间自相似生长机能、协同学理论下空间共生性生长机能、超循环理论下空间催化性生长机能。通过调控未来,挖掘传统乡土聚落等级嵌套、并置协同以及低冲击循环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阎魁 《规划师》2009,25(7):76-81
结合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施行,通过对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机制设计理论的分析,可发现其在特定目标的实现、有效利用信息、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符合方面对城市规划目标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城乡规划制定中信息利用的合理性、城乡规划实施中的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同时机制设计理论在行为主体"经济人"假设、零信息交流成本、激励相容的物化等方面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安燠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的蔓塘里自然村景区的入口处,是蔓塘里的一个特色公共空间,用当地传统材料"竹材"打造的公共场所.藉由此次竹建筑设计实验,探寻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协调的方法,逐步从内在提升乡村的居住生活品质,带动乡村产业的转型,提升乡村社区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以2019年"台达杯"获奖作品"阳光?风动"为引,阐述夏热冬冷地区适应地域特征的乡村太阳能建筑设计方法.从场地综合物理条件(日照、风场、地貌)出发,探讨建筑节能规划布局,以建筑体型、平面、立面、剖面、节点为设计基点,耦合地域典型乡土人文精神以及被动太阳能技术,形成将自然气候指导总体布局、传统地域人文精神控制建筑形式、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与地域精神耦合于一体的建筑设计思想,以期为乡村太阳能建筑提供一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如何理解演化、如何进行再生为研究内容。在集群智能平台上,从内聚力、分离力、协同力去揭示村落演化机理,从时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轴线上提纯空间原型。进而提出由修补生长轴网、重构功能组团、疏导信息流的传统乡土聚落非标准再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样式设计到过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新建筑》2001,(5):68-69
针对时下我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传统聚落的更新保护中,偏重于形式、样式设计的倾向,提出应从“样式设计”的简单方法转向更新改造的“过程设计”,这是设计方法的方法,有其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弛  王秀娥 《建筑学报》2006,(10):33-35
观案名便知这是一个恢弘的中式建筑,在我们和开发商经历了“紫庐”向左走、向右走的艰难选择后,便明确了中式情结的建筑性格。开发商邀请了中外各两家设计公司参加设计竞赛,希望从中外建筑师眼中找到他们想要的有所创新的中式建筑。我方“凤凰之家—中式围合庭院”的规划概念设计方案获得开发商的高度赏识,并一举中标。观唐位于京顺路北皋出口西侧,朝阳区东郊农场中心,其北、东邻香江北、西路,西接马泉营西路,南靠浩华垂钓宫北路。规划建设用地为25.4ha,呈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矩形,其南、北、西三面为100、50m代征城市绿化带,地势平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单一的绿色:生态设计与设计“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主义与生态设计都需要人们全面的反思。昂贵的"生态设计"、概念的"生态设计"、反人类的"生态设计"、反美学的"生态设计"都违背了生态设计的本义。从设计的概念来看,设计应该同时考虑客观、主观和主体间性3个方面;从设计的出发点来看,设计首先是为人的;从设计的方法来看,设计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它没有标准答案。在提倡生态设计的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多元共生的设计"生态"。设计应该是异彩纷呈的,不应只有单一的绿色。  相似文献   

20.
从“小产权房”看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卉 《规划师》2008,24(4):51-54
"小产权房"中存在的利益主体及利益关系是"小产权房"存在的现实逻辑.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深入剖析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产权结构和资源配置情况,或许可为"小产权房"寻找到理论上的逻辑."小产权房"的出现,是对现有土地制度的挑战,集中反映了农村利益团体对利益的诉求.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导致空间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受到置疑.解决现实问题需进行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