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客家建筑文化独具特色,围屋、土楼等形象世界知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客家建筑也融合和接纳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文章从客家建筑中提取出"向心性"的文化内核,并通过对若干现代客家建筑案例的分析,解读了客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中阐述了客家民系的形成、特征以及客家民居的类型与建筑特征。而现代社会中,客都梅州如何传承与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城市特色?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应是以发展为目的,以当地老百姓适应时代的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客家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多元的建筑文化内涵,本文基于对闽西客家传统建筑地域性研究,根据闽西地区客家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当地环境与历史文脉中提炼出可以表达其传统文化的抽象形式,以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本案以宁化县中小学实践基地设计为例,寓教山水人文体验,贯彻了本案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将客属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建筑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梅州地区是客家文化的腹地”1),保存着大量有研究价值的传统客家民居建筑。本文通过对肇庆堂实测的基础上,分析其采用的装饰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骏  黄迈  林燕 《当代建筑》2024,(3):126-129
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家建筑出发,归纳其建构特征及内涵,并结合实践,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角度,剖析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在环境适应、空间重构与文化符号提炼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客家地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防灾是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为例,客家先人为躲避战争灾害而进行迁徙,由此导致的对故土建筑的“移植”决定了梅州地区客家民居的早期建筑形式;在客家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对自然灾害认知和防御的结果导致建筑平面和体型的演变;成熟阶段的传统民居因为各种有效的防灾措施的应用而提高了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杨莽华 《古建园林技术》2022,(157):55-58转64
客家民系是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土著民族融合互动,至南宋初步形成的;其独特的方言、风俗、社会心理以及族群性格,至明、清两代充分发展定型,梅州、赣南、闽西三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近年相继设立。本文通过对闽粤赣边际地区客家聚落及传统建筑形态的调查,探寻与起源、分布、区域、空间结构和内在机制规律相关的问题,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客家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进行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杨莽华 《古建园林技术》2021,(157):55-58转64
客家民系是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土著民族融合互动,至南宋初步形成的;其独特的方言、风俗、社会心理以及族群性格,至明、清两代充分发展定型,梅州、赣南、闽西三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近年相继设立。本文通过对闽粤赣边际地区客家聚落及传统建筑形态的调查,探寻与起源、分布、区域、空间结构和内在机制规律相关的问题,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客家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进行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9.
广东梅州大埔县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特色民居众多,是梅州及周边客家地区中特色民居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堪称客家特色民居的"大观园"。作者在学习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近年承担研究项目的工作需要,多次赴大埔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察研究并认真访问每一户民居的内外特色。本文总结分析大埔客家民居的建筑类型、结构形式、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描述了大埔客家民居的独特建筑艺术魅力,对大埔客家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借鉴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系是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土著民族融合互动,至南宋初步形成的;其独特的方言、风俗、社会心理以及族群性格,至明、清两代充分发展定型,梅州、赣南、闽西三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近年相继设立.本文通过对闽粤赣边际地区客家聚落及传统建筑形态的调查,探寻与起源、分布、区域、空间结构和内在机制规律相关的问题,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客家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进行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11.
谢子涵 《住宅科技》2023,(6):33-37+62
客家传统建筑承载着客家传统文化,是当地观念习俗的最真实反映,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赣南石城桂花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等方式,梳理桂花屋所属谱系、历史沿革、空间特征等,探讨桂花屋这一客家传统建筑在建筑空间形态上的普遍性特征与特殊性,推导空间背后的营造机制,为客家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实物例证,也为客家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福艳 《山西建筑》2012,38(4):32-34
通过对客家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以及建筑造型与空间形态、功能的分析,探索了传统文化与住宅建筑的联系,吸取地域性的内涵,发掘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格,以求得对现代设计创作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梅州的多层围拢屋,永定的土楼,连城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首任会长项南生前在《客家文化丛书》序言中对客家三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交流空间组织、建筑的尺度、施工的质量、建筑文化底蕴等几方面阐述了客家传统民居文化中的许多精髓理念和做法,说明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可以在现代住宅建设中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梅州传统客家民居是中国古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梅州传统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青砖和瓦的表观密度、吸水性、抗冻性、隔音等物理性能进行测量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梅州传统客家民居的建筑材料中青砖和瓦具有致密性好、吸水率低、抗冻性强、隔音效果优等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论述方法,对传统典型祭祀空间序列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然后对客家传统文化和建筑的现场调研,结合笔者参与的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塑造、色彩与装饰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祭祀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方法以及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客家土楼建筑形制具有强烈的围合性和向心性,这背后体现客家人团结尚祖、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书店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将客家的文化特色运用到设计中,打造具备客家特色的书店,激活城市传统文化空间的活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特点。从形态、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着手分析客家土楼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对其进行解构,并结合具体书店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在书店中感受到客家土楼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梅县大新城客家"围龙居"装饰设计的介绍,论述了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现代建筑装饰艺术以及继承和发展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居住文化,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究赣南传统村落文化与客家人居环境建设为起点;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在当代出现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探寻客家传统村落文化融汇现代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梅州地区,有数以万计的客家大屋,房屋的规划、布局、设计、装饰,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使人们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客家大屋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兴宁市李和美资政第就是其中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