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茂  王梅 《城市建筑》2021,(2):40-4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面貌得以进一步改善,如何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价值日益被重视,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黔西南州岜院村公共空间改造实例为切入点,在2019年立村共生乡村振兴探索计划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闽浙地区中不少木拱廊桥的传统村落由政府主导借助廊桥文化资源开展相关产业的转型,但以廊桥文化为主题的产业转型仍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对于廊桥文化的活化有待深入挖掘。研究基于对廊桥文化价值及乡村产业转型的分析,寻求二者的契合点,以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为载体,通过廊桥文化的创新传承,丰富乡村文旅产业的功能业态,彰显文化在地性的创新特征,契合新时代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乡村聚落的公共空间历来都是村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往场所,承载着生产与生活的主要功能,在村落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活力对于村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恭城县古城村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走访和实地调研,并应用Depthmap空间句法理论建立古城村公共空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古城村公共空间的活...  相似文献   

5.
郑巍 《福建建材》2022,(9):54-56+77
乡村公共空间是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乡村公共空间特性,以赤土社乡村振兴景观工程为例,介绍了塑造地方魅力的村口空间、乡村特色道路、溪流景观的设计,以及激活多样公共空间的布局,为构建良好的乡村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在近几年里迅速崛起。但近年来乡村改造大多集中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内陆乡村地区,对于沿海地区富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仍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此外,一些过分追求速度而忽视本土特色和历史文脉的乡村建设,在给乡村带来资源的同时,也给乡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北方典型沿海渔村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于现状提出了沿海渔村公共空间的初步设计构思,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本土化公共空间营造方式,希望通过对于公共空间的初步设计改造,赋予沿海渔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8.
《华中建筑》2021,39(5)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最为重要的功能空间和景观要素,当前村落规划设计中缺乏有效的公共空间设计,导致整体环境品质低下。该文秉持乡村特色,从自然生态要素到生产生活需求进行一系列空间场所的营造,体系化、网络化设置空间与设施,形成适宜尺度的步行生活圈和慢行系统。把握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并赋予时代特征,实现村落整体环境的提升与完善,再塑村落公共空间,振兴乡村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乡村建设中,地域性特征缺失引发了乡村空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蔓延,乡村地域认同感面临消失的危机,因此基于乡村地域性营建的研究非常必要。从乡村地域性理论入手,研究乡村地域性特征的内涵及空间表征,分析当今乡村空间地域性特征缺失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以地域性为核心的"挖掘""重构"的营建体系,通过兴化市唐堡村的实践探索,为营建富有魅力与地域特色的乡村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十九大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方针政策,现今,农村空间老旧、村民活动空间的缺失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公共空间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满足村民对特色乡村的愿景.在荆楚村庄文化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公共空间设计,为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研究范例.本...  相似文献   

11.
夏翀 《建筑技艺》2021,27(3):102-103
海际会堂作为连接城市与海域的空间媒介,以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方式强调了微型滨海公共空间的文脉内涵、场地特征以及场所价值.用参数化的立面建构,塑造出动态节能的建筑表皮,展现出对自然环境、城市关系的人文思考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道的建设给滨河空间带来了新的失落,被边缘的城市滨河空间作为与人们栖居紧密的公共空间,亟待从"美丽河道"向"还河于民"转型.文章以杭州市为例,从滨河空间转型出发,通过分析城市滨河空间转型在技术规范、组织模式以及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刚柔结合的管控指标、数字化技术支持、多元协动的组织模式等系列管理变革思路,以期促进城市河道空间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公共空间改造既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薄弱环节.深入分析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下涧槽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实践经验,总结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价值再造的典型模式,最后提出多元主体参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朱渊 《建筑师》2019,(5):85-89
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城市与建筑空间实践的重要话题。本文希望从中国的乡村研究实践出发,阐述日常阅读带来的空间的启动特质。其中,日常观察与阅读、日常与非日常视角下物的介入,基于秩序结构的地点关联以及通过文本建立引发的空间的物像呈现,展示了日常生活在社会空间实践中的启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简单的居住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古城中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能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公共空间.文章对古城公共空间进行空间类型的分类,并基于使用者需求对古城公共空间需求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古城公共空间面对不同人群需求的挑战,探讨需求理论在古城公共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伟  邱岚 《中外建筑》2011,(9):90-93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城市面貌环境焕然一新。但也有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受观念、认识、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大拆大建的建设活动给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本文以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心里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下乡以及微信、微博、微App等的出现,打破了由中心到边缘的传统传播叙事结构,社会底层群体开启了个体的叙事重构时代[1]."微时代"所带来的"微生活"逐渐成为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对活动空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以安康旬阳县白柳社区为例,对居民的"微生活"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其与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关联,为未来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京郊区居住区规划中低层高密度、多层和小高层较低密度三种类型的住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宜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居住区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乡村风貌不仅是乡村环境特征和传统文化的体现,还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为研究案例,从挖掘特色大地景观风貌、划分景观风貌分区、甄选特色精品村、打造县域美丽风光带,以及对传统村落、现状村落及新建村落提出分类改造指引等方面入手,推动提升东源县县域乡村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戈壁绿洲城市张掖为研究 对象,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敏感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地的 研究别具意义。通过分析张掖城市绿色空间 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自 然环境是绿色空间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是 绿色空间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政府行为、规 划思想是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并探讨了未来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 居环境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