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思想影响,建筑以"中轴线"方式布局。与西方传统建筑重视空间显著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更加重视时间因素,在以"中轴线"序列为主的空间组合方式中,隐含了时间因素,分析挖掘其中的时间因素有利于全面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以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日本传统建筑中的"院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把它放在神社建筑、寺庙建筑、寝殿造建筑与书院造建筑这四种建筑类型中进行分析与比较,其中将重点分析"院型"空间在寝殿造与书院造建筑中的特征与转变,从而找到日本传统建筑中"院型"空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京旧城传统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最成功的建筑艺术线,以此为“脊梁”形成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建筑艺术也赢得了各种赞誉。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北京城市市总体规划都将城市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同时迎接2008年奥运会,城市面貌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如何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主题构思目前,25公里的北京城市中轴线,记录了近千年来的建设成就,也暴露了不少当前城市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4.
同庆楠 《华中建筑》2022,40(1):32-36
当下以人为本的建筑空间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将空间理解为一种主客体结合的概念,而现代建筑空间的核心理论透明性是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中的"浅空间"转译到建筑中的空间理论,但立体主义绘画的"浅空间"从本质上来看是与人脱离的客观空间,这决定了透明性的局限性.中国山水画中的"远"是一种主客体结合的空间思想,同时又包含有"形式的远"与"氛围的远"具体的空间方法,这决定了将其转译为建筑空间理论的问题针对性与当代性.该文梳理了中国山水画中"远"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方法,并将其和建筑中的"空间纵深感"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山水画中的"远"和建筑中的"空间纵深感"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空间深度在绘画和建筑中的不同表达,初步探讨"远"作为一种当代建筑空间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基本手法——中轴线构图,在设计应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朝向、用地不理想的情况下,可通过主建筑形体变化、空间变换等来设计好有中轴线构图的主空间。理解中轴线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是要否采用、灵活变通中轴线构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座公园之中的博物馆。它位于天津桥园公园的中心位置,处于主入口相对应的中轴线上。它是桥园公园的"点题"主体建筑和区域标志。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场地,张华将它定义为"休闲型展示空间",满足人们"看"的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暖通设计过程的节能减排十分关键.传统的建筑暖通设计属于粗放型设计,无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考虑复杂影响因素,无法对设计对象的运行进行精确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筑暖通的精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特点和优势,并对未来精准的建筑暖通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8.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轴线是北京旧城规划设计的精髓。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轴线上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有些已不能满足现代需求,且历史感日渐退化。以传统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广场为例,从遵循北京旧城整体布局的中轴空间营造、中轴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展示、历史场所氛围的塑造、多种功能需求的满足4个方面进行解读,探讨了城市中轴线场所有机更新在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地块的具体应用,指出渐进式"微更新"是旧城环境改造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都城在封建政治的中央集权意志与传统哲学的二分平衡观念作用下,通常呈现出轴对称式的布局形态1.城市中轴线地区是我国古代筑城的精华所在——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无论在体量、工艺,还是功能、地位上均在全城之中首屈一指2;轴向空间系统与轴线建筑体现的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以及规划建设在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代都城的秩序与威严3.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十次小组""流动性"解析与延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次小组关注的流动性概念的研究,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组织性、历时性以及社会的流动属性出发,对城市流动性理念进行解析。流动性以其表象中物质性的可视运动方式与隐性中非物质性不可视的流动并置,为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带来启示性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冬 《城市建筑》2009,(6):31-33
本文分析了西部建筑师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意识观念,将其专业工作状态定位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进而剖析了这种状态的几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3)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连城市色彩的地域性建设与规划,论述了大连城市色彩的主题色彩,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各城市关于应对"地球变暧",低碳经济解决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李华 《新建筑》2010,(6):121-123
此文是一篇非严格意义上的对《不分类的建筑》的书评。与一般的评价式书评不同,它试图通过重构书中阅读的线索,探讨建筑写作的一种立场,即作者所关注的"游牧",在拓展建筑学的知识中所具有的价值,带来的思考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109-114
针对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安装工程计价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完善,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安装工程计价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文章立足于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视角,以论述信息化技术在"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切入点,阐述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模型的框架,最后提出优化课程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据说目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关于在建材中“和”、“合”标准用法的规定。但其中,“掺合料”、“拌合”这种用法在汉语用词上是有误的。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国家规定的普通话“以北方音为基础”有关。“和”在汉语中有五个读音:h(如温和、和平、共和),h(如一唱一和)、h(如打麻将和  相似文献   

19.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1)
人民是唯一的吗?人民是人还是民?人民是谁?对人民的审视,关联着现代国家的行政合法性与正当性,也构成了公共性的价值根基。基于学术史的梳理,重新将"人民"引入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在理论和实践取向上,"人民"总是在形式和口号上成为行政目标的代名词,其价值蕴涵经历了数次内部的分化与流变,最终实现了行政公共性等同于人民权力与价值的理论确认。"人民至上"作为一种行政价值,在实践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引领了我国公共生活与行政变革的良序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显示出正当性与确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