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的建筑及环境特色,并且以其特色作为出发点探索渼陂古村在旅游模式引入后的保护与更新,探索其价值体现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佳  刘伟丞 《四川建筑》2007,27(2):65-67
传统村落作为聚落初始原型的一种聚落类型,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文中从特定的历史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村落风水格局、建筑样式、装饰特点等方面阐述江西省吉安市渼陂古村的建筑空间形态及艺术特色,并对其保护利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梳理陂下古村落历史源流的基础上,通过撷取古村落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建筑,并结合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文化为视角,从儒家文化、风水文化、道家文化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古村落人文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美誉的江西传统村落之渼陂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渼陂古村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理水系统。从村落与外围水系的整体布局、村落内部的排蓄系统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渼陂古村理水生态智慧的流程与框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提取值得当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特色村镇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袁媛 《建筑与文化》2016,(9):234-235
在地域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载物便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的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地域性和民族性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通常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建筑物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挖掘浓厚的文化传承基因,去更好地体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追求建筑物和大自然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本文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笔者的经验,从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基因为切八点,介绍怎样去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精华,进而灵活巧妙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民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在引言提出了黔东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运用问题,然后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空间、建筑及外部空间、细部及色彩运用等三个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出相应的设计启示,并将这些成果运用于中国传统村落峰会永久会址暨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项目的相应设计环节中,详细阐述了黔东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见解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作为世界独立发展的一支建筑体系,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并探讨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新  宋尧 《门窗》2021,(4):83-84
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并且致力于打造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文化.如现代城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众多仿古建筑,实际上就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行业内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在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塌陷湖开拓利用与生态修复是对采煤塌陷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一个修复和补救的重要内容。塌陷区生态修复不可能完全恢复到采矿前原有的状况.这也是不可行的。可用生态工程.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优化组合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工程的多种途径和措施.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整体、协调、自生、循环”等,以及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本文还结合淮北市的具体现状,提出应用这些原则.对塌陷湖的生态修复、保育和开拓利用生态工程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五里湖富营养水体生态重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现在示范工程区内,与未进行生态恢复的东五里湖相比,水体中的TN、TP、Chl.a、NH4-N及NO2-N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但CODMn、NO3-N、SD差异不大。湖滨生态景观有了较大改善,建立了具有生态景观效果的芦苇、狭叶香蒲、水菖蒲、水生类鸢尾及美人蕉等湖滨湿地近1.0万m2;在敞水区恢复了浮叶、沉水植物超过3.5万m2。通过生态重建实践,对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与乡土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对生态建筑概念多层面的认识,研究了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重新总结了中国传统乡土建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建筑理念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两种主要的道:天道和人道。道家重天道,所谓道法自然;儒家重人道,所谓旷世济世。但无论哪种观念,均包含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基因。这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把伦理(人与人)、政治(人与社会)、科学(人与自然)、艺术(人与内心)等不同范畴的内容普遍联系起来、以"直观外推,内向反思"为主要形式的反复推衍的思维方式。梅代表不畏强暴,竹代表清高、气节,菊代表隐逸,兰代表高雅。梅竹兰菊放在一起的意境会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独特的艺术文化特质:"意象"和"通过意象构筑意境"。  相似文献   

15.
广州传统建筑与西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贤 《华中建筑》1998,16(4):128-129
广州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和西学东渐的要冲,传统民居也首当其冲,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部分传统建筑在室内、外建筑装饰的要素中摹仿西洋图案,搀和有西洋色彩,但它又与大规模的西洋建筑的建造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该文考察和研究旨在揭示广州传统建筑在近代建筑历史中发展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现状调查基础上,以镇坪县危旧生土民居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生土民居建筑生态修复技术策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立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空间”的均衡协调,保护传统民居生态景观特色;以生土建筑本土化技术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要素”,传承生土民居生态建筑特色;以传承与发展理念为指导,吸收现代建筑技术成果,为有效提升生土民居建筑结构强度和居住环境质量提供技术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翠湖的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取引水环流、水体增氧、水体生物修复、底泥生物修复、恢复水生植被(包括生态浮床和湖滨植物带建设)、调整鱼类养殖结构等措施治理小翠湖,经过近5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COD、BOD5、氨氮、磷酸盐、总氮、总磷分别由(40~50)、9.1、1.0、0.10、2.3、0.35 mg/L下降至20、4.9、0.5、0.04、1.74和0.18 mg/L.经过治理后,小翠湖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38cm提高到近50cm,Chl-a浓度由120ug/L降至49ug/L,减少了59.2%.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已完成截污和清淤的城市景观湖等封闭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论述传统民居的生态性能,为现代生态建筑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优化”理念贯穿于我国古代人们生活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尤为显著。从建筑选址的整体生态环境优化到土地、山水和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理论,给当前城乡生态规划和生态建筑设计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4):153-156
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在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背景下,丽江应积极挖掘这些生态资源,助力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此,通过梳理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资源,指出其价值,并探索出开发和利用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生态资源的可行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