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通过安溪梧桐中学实际项目设计,从主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角度分析低能耗设计理念在宿舍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采用PVsyst与Ecotect软件对建筑光伏发电量与建筑低能耗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为营造低碳生态、舒适宜居的宿舍空间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农房绿色低碳发展,本文对我国农房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开展的绿色民居建设的实践经验,对相关工作开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永炯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1,(18):39-41
能源短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近几年,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能源问题,急需推广低能耗绿色建筑以减少能源消耗.常规的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差,不能满足现有的节能需求,因此设计了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以解决目前的资源短缺问题.首先设计被动式低能耗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然后比较了外围部件节能适宜性,随后设计了能源...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本文探索在农房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装配式建筑的方法引入到乡村地区农房改造中,提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农房方案,以提高施工质量、完善建筑使用价值和实现环保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消耗约40%的一次能源,排放约30%温室气体。在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问题的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取代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又不能降低建成环境的舒适度水平。实际上,为实现建筑的开源节流并举的目标,提高建筑能源效率与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取得诸多成就。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朝向的合理选择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够收集、储存并使用太阳能,辅助建筑的采暖;同时在夏季通过采取遮阳、自然通风等措施又能屏蔽太阳辐射,帮助室内散热,从而辅助建筑的降温。常见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例如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独立太阳能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之中。但是,通过综述美国LEED与德国En EV,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评价体系的相关调研情况发现,在现行的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中,太阳能利用的评价方法是以主动式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并未全面考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贡献率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评价原则与目标、评价指标性质、核心评价指标遴选,提出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中针对被动式太阳能贡献率问题的评价方法,以相对太阳能贡献率概念,应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提出评价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算法。最后对评价结果的交流、弹性与适应性进行了讨论。并以一栋坐落于中国天津的绿色建筑为例。天津属于太阳能采暖适宜气候区A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中的太阳能贡献率参考值为20%。在室内设计温度设置为18℃的情况下,若通过实测计算该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为25%,则相对太阳能贡献率在15%~30%区间范围内,因此该建筑可以被认定为第二等级或加分。该评价方法坚持了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设计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设计原则,完善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的考虑。寄希望于建筑参与者可以理解、应用这个方法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的技术评价,以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被动式策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其在不同程度的舒适度中的量化关系,从而选取适宜的被动式低能耗改造策略。本文选择潍坊地区一栋民居为例,运用EnergyPlus软件,采用软件模拟法,通过测量实地数据和建立潍坊地区村镇住宅的计算模型,从外墙保温、换气策略、外窗性能、吊顶保温四个方面进行策略量化分析,并从三种舒适度中提供具体改造方案。结果表明,同时进行外墙保温、吊顶保温、外窗性能改善、采用极限的换气策略的方案的效果最好。相关结论可以对村镇民居被动式低能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人性化医疗理念和医疗环境营造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型医疗中心的功能和环境设计问题,并提出可操作和执行的措施,以提高医院使用功能和环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袁家村从一个物质文化双重匮乏的村子,后以发展文化为基点,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之最终成为现代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在这期间,袁家村经历了寻找文化、复制文化、创造文化、衍生文化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袁家村从一个物质文化双重匮乏的村子,后以发展文化为基点,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之最终成为现代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在这期间,袁家村经历了寻找文化、复制文化、创造文化、衍生文化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
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
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
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
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
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
型定量分析岳家坡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深
度解析岳家坡村“一大三小”的空间结构,并
将规划前后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
得出岳家坡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保护方
面,应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继承原有
的空间序列和生活秩序;利用层面,应依托
现有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而非为了
旅游发展去改变村落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袁家村的调研,对其现在的建设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袁家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遗存的保护和新规划建成的村落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的关系,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根据浙北地区环境特点,量化确立水系、耕地、林地、湿地及地形地貌等单因子生态安全格局。以大竹园村为例,通过图形叠加等方法,确立其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相应的用地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以象图村为例,对传统民居的村落与民居之间的关系、建筑特点、建造工艺等角度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发现旅游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文章研究立足于实地考察,通过走访相关民居、政府部门等,分析民居建筑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村落特征,调研、了解村落与民居的形成及现状,最终得出对偏远山区传统村落象图村的保护和发展的方法一个构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