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建筑不再是人们仅仅用于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然而,近年来几次大地震的出现,引发了越来越的人们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关注。本文将分析建筑抗震的现状,展望未来抗震技术,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在抗震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得了长足的进步。抗震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处于世界前沿的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有了很大发展,还进行了2亿m^2建筑的抗震加固工作。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的优点,对建筑物体型、选材与结点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对传统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古建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超高强混凝土和钢筋、预应力技术、各种减震装置的开发与推出以及设计、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高抗震性能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地震多发的日本国仍在不断涌现。一栋号称世界最高的超高层"免震住宅"已出现在日本的新川崎,又名为都市型住宅新建工程。该住宅楼高135m,总建筑面积为108 000 m~2,由7栋7~41层"免震建筑"构成。地下停车场与人工地基一体化。"免震装置"设在人工地基与一层梁之间,构建成"中间免震建筑群"。免震构法采用了由承包施工的大成建设公司自行开发的"混合TASS构法",核心技术为天然积层橡胶与弹性滑动支承的结合。此外,混凝土柱采用了80~100 MPa超高强混凝土,并与预应力梁相组合。图1为这幢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外貌。 相似文献
6.
针镇建筑震害与抗震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地震灾害多发生在广阔的村镇地区。近年来,国家建设部门对村镇建筑耐久性和抗震的性能方面给给于高度重视,在有关的技术法规中制定了相关条文。本文在作者多年的村镇建筑震害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村镇建筑在正常使用与地震灾害作用情况下的破坏形式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现如今的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抗震鉴定工作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从具体的鉴定工作中可以看出,工作人员只有事先制定抗震设防总体目标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结构的高效性。从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工作人员应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为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使聚居于岷江上游的羌族碉房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地震造成的羌族碉房和碉楼建筑受损程度除区域性差异外,建筑材料、修建技术、建筑体量等皆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并总结出羌族碉房传统建筑中可以借鉴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近些年来节能建筑得到很大的推广,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建筑节能已成为一个硬性要求。建筑节能固然重要,但是一场大地震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科学性,在目前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的基础上,同时应该推广建筑防震抗震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的大地震。地震给四川和周边各省及自治区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波及范围更远至北京、上海等城市。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仅四川省就有近7万人在大地震中遇难。 相似文献
12.
苏运升认为,建筑整体轻量化将是抗震减灾的发展方向。轻钢轻木体系已在汶川灾后重建中得到应用,其他轻质建筑材料也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为轻质建筑材料在国内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建筑如何抗震,苏运升首先讲到的便是建筑整体的轻量化,而与此关系密切的便是建筑材料的选择。汶川、玉树、芦山等大地震的惨痛经验为我们敲响警钟,建筑材料必须变革。苏运升说,相比混凝土尤其是砖混建筑材料,轻质的建筑材料更有利于抗震防灾。传统的砖混结构建筑主要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从汶川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现状出发,借鉴古代建筑的抗震经验及国外先进的抗震技术,阐述了古建筑的抗震机理,探讨了新型的抗震材料,指出当代建筑师应深入挖掘抗震设计方法,从而把震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论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以期提高现代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