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茜瑶  唐予晨  李慧 《中国园林》2022,38(6):103-108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园林博览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趋势下,展园的规划设计和后续利用也逐渐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并思考对策的问题。该文结合国内外园林博览会的起源、发展,从选址、运作、后期利用等方面研究园博园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然后将国外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最后以湖北省(黄石)首届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可持续的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相关事宜以及其具体规划设计,以期为未来的城市园林博览会寻求更合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公共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公共园林与城市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城中轴线上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是首都居民最为喜爱的公共游览区。同时,这里也是北京内城最大的一处水系公共园林,以什刹海为例,从生态、审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来思考历史公共园林的价值,将对今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奕芸  戈晓宇 《风景园林》2020,27(11):64-69
城市绿地水系作为影响城市绿地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在雨洪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可以为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以第二届河北省园林博览会(秦皇岛)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解决场地面临的雨水安全问题,提出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城市绿地水体设计方法:1)确定雨水径流控制目标;2)计算场地内外源径流消减总量并确定水体调蓄容积;3)利用SWMM软件建立动态管理模型,对比分析场地开发前后雨洪调蓄能力;4)结合水体设计的景观化策略,通过水利分析模型(MIKE21)对水景面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的水体设计,城市绿地可以有效调蓄场地及周边区域地表径流;2)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城市绿地水体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现状条件、海绵城市区域建设要求与控制目标,并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为例,针对后续承办城市在项目选址、用地、资金及设计方案创新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持续承办和发展的一些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冠衡  李慧  董丽 《风景园林》2019,26(S2):16-22
园林植物是构建城市生态或区域风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乡规划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尚未对此模块有较为完善的设置。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的变迁和实践探索入手,结合课题项目与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以期从城乡规划知识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树种类型及空间分布、植物生境及生长状态、树种类型与文化背景、居民生活与优势种植、历史发展与城市变迁以及植物景观与区域风貌等方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营造和维护管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之一。杭州的风景园林专家们很早就认识到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杭州西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起点很高,具有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从杭州西湖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入手,通过真实的成功案例,探讨植物景观营造的手法,以及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乐志 《中国园林》2010,26(1):97-100
介绍了GIS视觉分析中的新工具——色谱图及其特征和用途,并以其为研究工具,结合网师园这一案例,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视觉特点,如园林的视觉焦点分布规律、边界改变对于园林可见性的影响等;分析了古典园林的视觉分布规律和可见性之间的关联;总结了可见性对于园林布局的步骤、设计手法及效果等的影响;并且对古典园林的基本单元——庭院理景的类型进行了基于可见性的分析和归类。最后归纳了视觉色谱图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使用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国栋  邱冰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2):31-36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建筑景观的物质性与生产过程的事件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大型博览会结束后物质空间的延续难题。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时间的地质性、社会性、事件性等维度,能够为博览会空间的延续提供一种前置的解决策略。在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具体场馆与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的回应性策略使得建成后的园区不仅服务于博览会事件,而且兼顾选址场所本身的特性,从而将单一的事件性景观融贯于连续的时空线索中。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景观设计》2020,(1):74-81
项目介绍2018年7月,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在秦皇岛拉开帷幕,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建筑研究中心深度参与了整个园区的规划与设计,完成了园区内15座公共景区的构筑物设计,这些构筑物或依山而立,或临水而卧,充分融入公共景区的山水之中。最终目标是以当代的建筑材料和空间构建,打造一系列向景而立的构筑物观景塔在当代社会,建筑不仅是起居饮食之所,它还逐渐与自然产生了很多关联。位于秦皇岛园林博览会园区的观景塔,便是一个与自然有着诸多关联的构筑物。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团队从"设计结合自然"这一角度思考现代景区构筑物的形式。最终打造的是一个可以促使人们有更多活动和交流、贴近自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景观设计》2007,(3):64-71
为了在社区中设置足免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广州时代玫瑰园邀请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时代玫瑰园第三期组团内设计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邀请家琨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共文化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这些设计将成为一个整体。服务于小区居民和城市公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滨谊  胡玎 《规划师》2004,20(8):25-28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富有个性的滨江景观”为目标,以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为指导,针对黄浦江的潮汐一日两变、江面宽阔等特点,从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绿化3方面提出规划设想。[关键词]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4.
郭杰 《中外建筑》2012,(7):115-116
本小区设计定位为居住区配套绿地。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周围居住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合理规划绿地布局,服务大众,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游憩活动空间。场地设置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与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功能要求。景观功能区以设计园路为界,分别为植物观赏区、自然体憩区、休闲娱乐区、人文活动区。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节庆景观的起源,节庆与城市开敞空间的关系,城市节庆景观的存在;提出“特别装扮的城市开敞空间+相应的节庆活动=城市节庆景观”.探讨城市节庆景观的主要特点及城市节庆景观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规划设计中必须顾及城市节庆景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Driven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is at its height in China. Guided by the theories of nature-approximating forestry,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and new succession, and by the Miyawaki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gital design of nature-approximating urban forest by innovatively applying widely-accepted theories with digital technologies. The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nature-approximating urban forest and discusses why it is essential to introduc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to this type of fores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iyawaki Method,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ree-step digital design approach to creating nature-approximating urban forest: cognition, sim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Also, an empirical study on Xingtai Forest in a Hebei Green Expo Garden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gital design methods of nature-approximating urban forest. Steps include 1) cognition of plants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communities by collecting their key parameters; 2) construction of target communities by simulating natural communities, analyzing and classifying target habitats of designed communities by relevant software, and developing type and pattern designs of target communities; and 3) production of detailed construction schemes by utilizing Grasshopper and Python to generate digital generation clusters, after which planting design drawings and seedling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by inputting values of key parameters. This metho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digital design of nature-approximating urban forest, which helps facilitate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in an efficient way.  相似文献   

18.
杜红田 《住宅科技》2008,28(2):39-41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城乡的过渡体,是城市的缓冲带。文章通过介绍现代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殊性,探讨现代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布局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以世博会浦东11地块场地这一典型的高密度开放空间为例,研究基于人体舒适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人体舒适度的4个因子的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降温技术,设计合适的降温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通过改善场地使用人群的体感舒适度,实现世博场地的人性化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