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的建筑—北京兴涛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算深入却一直未曾中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越来越感兴趣:就是在中国建筑传统中,对于我们今天称之为“建筑”与“城市”的两个概念并没有特别的区分,而这恰恰成了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干中国的传统来说,城市(如紫禁城、北京城)不过是放大的建筑,而建筑(如四合院)却可是缩小的城市。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的“城市”与“建筑”具有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同构特征。可能并不恰当:我把这种“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称作“城市”与“建筑”的复合性。 中国建筑的另外的特点上一在于它的特别简化单一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建筑创作,没有理由不面向城市环境中的各类建筑,特别是那些量大面广的普通住宅。建筑师只能因“类”而创,却不能创而限“类”,使创作题材受到建筑类别的严格限定。只有把建筑艺术创作从少数建筑题材的“垄断”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城市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才能进一步改观。 当代中国建筑,经过近10年(1980—1990)  相似文献   

3.
朱渊 《建筑师》2012,(5):12-17
随着城市与建筑之间边界的模糊,整体性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策略在城市或建筑的实践中逐渐以各种启示性的概念与途径加以诠释。基于”地图术”理念的“毯式建筑”(Mat—Building)当代实践,以一种超越建筑的理念承载当代城市网络化特性的重新整合与理念延伸,成为一种广义的当代“城市化建筑”模型。该模型基于“建筑”特性,延展于”城市”区域的认知.成为具有双重属性的发展模型。全文从信息分析工具、信息处理途径、即时互动、动态平衡以及重组特质各方面,阐述”毯式建筑”分析与设计策略的特质所在。希望该系统将在现今与未来的城市或建筑设计中,协同一系列反思与实践成为更具启示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模型,为城市与建筑整体设计提供具有多维交叉的实证平台。  相似文献   

4.
所谓“建筑红线”,是在城市规划图上用红笔划的城市建筑用地控制线,它是建设人员应遵守的“法”,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一旦规划确定,从设计、审查、施工到工程验收,皆以“红线”为准,绝不可越雷池一步。建筑红线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权威界限,在规定的红线范围内搞建筑创作,容易做到建筑的完整统一,以及城市建设的健康文明发展,避免构成城市各部分的“冲撞”,创造出适应城市发展的富有生气的有机秩序。建筑红线在控制建筑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将规划界与建筑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新建、改建还是扩建的建设项目,都要与…  相似文献   

5.
王盛男 《百年建筑》2005,(5):i004-i004
4月6日-7日,“法国视觉——法国城市与建筑展”、“中法建筑论坛”、“城市与建筑:对项目的共同关注”在北京规划展览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城市环境与建筑、桥道、广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建筑是城市的“骨骼”,那么桥道是城市的“动脉”,而中心广场则是城市的“心脏”。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各类商业建筑卫生热水能耗占这些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达到10%~40%,城市民用建筑热水能耗约为城市民用总能耗比重的20%~30%,节能是热水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技术已趋于完善,但从根本上只是“热水壶的高档化”,高能耗是常规热水技术无法克服的缺憾;深化开发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是热水器发展的两个必然方向,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鉴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为主体意愿的多样性,建设时序的差异性,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导致目前我国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出现“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提出一种以“人性化”为最终目的的“整合”设计理念,试图将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整合为“时空”连续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2008,(3):74-74
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是一个系列性的竞赛活动,伴随着《城市建筑》的创刊而拉开帷幕。竞赛的宗旨是探索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寻求理性的建筑构筑体系,倡导城市建筑共荣共生的和谐关系。在国内外建筑院校硬建筑界人士的多方关怀和支持下,迄今为止已顺利开展了4届竞赛——2004“UA城+标志性建筑”、2005“UA城的平民建筑”、2006“UA城的办公建筑”、2007“UA城的大学建筑”。日前,随着第4届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评审活动的圆满结束,UA城的建设又迈向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从充满着晦涩含义的某电视大楼到所谓的“水立方”、“大剧院”,越来越多的无视背景文化的奇异建筑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方面,“同质同构化”设计手法使城市失去了传统面貌,国内城市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由“干城干面”向“干城一面”发展的趋势,城市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这两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建筑史上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我们这时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或者说如何实现建筑的此时此地性。  相似文献   

12.
空间集约化的概念伴随着城市问题在各类建筑实践中愈演愈烈,“集约化模式”的出现为中小学校园带来了新的激活点。文章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从空间特点、功能组织等方面剖析了现有中小学设计中的“集约化”现象,并结合国内优秀设计案例,总结了相关设计策略,进而为这种新型教学空间的设计提供方法参照。  相似文献   

13.
从“更新德国”到“更新中国” 《更新中国》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议题的建筑、艺术展,于2010年9月至10月期间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该展览是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德中同行”系列活动框架下举办的探讨建筑与城市发展的“都市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2008年,“更新德国”展览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德国馆内亮相,此后,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德中同行”系列活动范围内举办的探讨建筑与城市发展的“都市论坛”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更新中国”展览。  相似文献   

14.
在这里找将“城市”与“建筑”这两个词作为两个抽象的概念(因此给它们加上了引号),而非通常所理解的城市与建筑。城市是放大的建筑,建筑是缩小的城市。一幢小住宅,一个四合院,也可以看作成是一个小小的城市;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城也可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建筑。所以,建筑中包含着“建筑”与“城市”。建筑是“城市”与“建筑”的统一体,或者说建筑叮以是“建筑”,也可以是“城市”。中国人特别擅长此道:在(一个)建筑中同时融入“建筑”与“城市”的概念:一间房也可起居、卧、厨一应俱全;而只要他们愿意,紫禁城既可以扩展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得当前我国城市里出现很多“全盘西化”,或通过简单添加民族传统建筑符号以形成“民族特色”的建筑,造成“千城一面”,许多建筑乃至城市面貌趋同。借助传播学的有关原理对此加以解释,并初步探索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术动态     
《时代建筑》2007,(5):140-141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之旅暨北欧四国城市与建筑专题考察,“新型多螺箍筋”工艺展示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立实习基地,“欧洲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模式的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讲座  相似文献   

17.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制宜主义”主张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建筑风格手法都包容进去,都为我所用,以创造一个丰富的含有“多义性”的人造环境。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要彰显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连续性。“新制宜主义”强调城市设计和场所精神,认为城市是逐渐形成的,新设计的建筑要与原有建筑融为一体,要为原有环境增色,而不能破坏原有的文脉与历史连续性;建筑与城市都是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是为表现一定的“场所精神”服务的,而“场所精神”离不开特色,其特色要借助于建筑形象及其环境所蕴含的情调、神韵、气氛、节奏、尺度、风格等显现出来。新制宜主义运用的设计思路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得体切题,兼容并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句话,并强调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新天地:修旧如旧建筑文化追求的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磊 《建筑》2002,(6):62-62
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发展最早的城市 ,各类近代建筑兴旺发达 ,从传统的平房 ,立帖式砖木结构 ,门面较小的店铺 ,直至 2 0世纪初前后问世的中汇饭店 (南京东路外滩 )、礼查饭店(黄浦路和外白渡桥下堍 ) ,今南京西路新世界商场一侧的金门饭店、国际饭店、东方饭店、都城饭店等都是上海建筑的传统品牌。但作为上海传统建筑的缩影不能不提及上海的石库门建筑。2 0 0 1年秋 ,笔者在上海参会 ,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特色建筑 ,它们是城市建筑文化的立体“标本”。有言道 :“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为了与中共“一大”会址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08,(1):106-106
11日,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曹嘉明在同济大学举办的“2008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上呼吁,“中国建筑在追寻设计时尚化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不要忘了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建筑设计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南北城市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  相似文献   

20.
荷兰建筑师R·库尔哈斯(2000年普列兹克国际建筑奖荣获者)曾以“平庸城市”一词(原名英文是generic city,“平庸’二字是我的翻译,不一定得到认同)来称呼当今世界上正在发展的许多城市(特别是在亚洲)。他对这些城市的基本描述是无(视)规划、无(视)历史、无(视)传统.基础设施零敲碎打……等等。这可能是全球化的一大“成果”。 如果我们按照A·罗西把城市建筑分为“标志”和“母体(matrix)”两大类的做法。那么,在笔者看来,这种城市“平庸化”在建筑上的表现,一方面是标志建筑(高楼大厦)的千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