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苹果渣中提取苹果多酚,研究了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苹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min,此条件下苹果多酚的提取量为2.982mg.g-1。  相似文献   

2.
杨贤松  吴清 《应用化工》2014,(9):1623-1625
以香蕉皮为材料,乙醇溶液为溶剂,考察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香蕉皮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对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多酚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80%乙醇、料液比1∶4(g/mL)、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1.46%。  相似文献   

3.
王小库  李多伟  高苏亚  范涛 《应用化工》2011,40(7):1237-1238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蛇床子中的蛇床子素,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为75%乙醇溶液,用量为药材的8倍,提取时间为1.5 h和提取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沙苑子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醇浓度、醇倍量对干膏、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用三氯化铝显色在510 nm下测吸光度来计算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D3即40倍量20%乙醇提取3次,每次3小时。结论: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具有可行性、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乙醇提取荷叶中的总多酚,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以及料液比等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9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pH为5,料液比为1:45(g:mL)时,荷叶总多酚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39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从香蕉皮中提取多酚的工艺及最佳提取条件。方法:(1)选择最佳提取剂;(2)考察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三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实验。结果:提取溶剂为乙醇;提取香蕉皮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次数1次。多酚得率为0.932%。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优化中药补骨脂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对提取溶剂(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85%乙醇、70%乙醇、水等)和提取方法(回流提取、超声提取、连续回流提取)进行考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得到最适宜的提取方法。结论:85%乙醇回流提取两小时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0)
以新鲜余甘子为实验材料,粗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对余甘子粗多酚采用不同提取工艺提取。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余甘子粗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选最佳水平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提取粗多酚的最佳工艺。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组合为: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3 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温度65℃,在优化组合条件下浸提,余甘子粗多酚得率平均值可达205.54 mg/g。该工艺相对简单、可行性高、重复性好,且粗多酚提取率可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乙醇回流提取油茶蒲中的总多酚,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油茶蒲总多酚的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油茶蒲总多酚的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20 mL/g,在70℃温度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8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总多酚提取量为71.13 mg/g。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多酚类成分是余甘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余甘子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保肝护肝等作用。因此,余甘子中多酚类成分的高效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对于深度开发利用余甘子及其相关功能保健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余甘子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余甘子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燮  杨虎  汤秀华  李敏  杨郭 《应用化工》2008,37(4):422-424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叶下珠中总黄酮含量,通过各种定性颜色反应,初步确定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实验还对总黄酮提取的适宜溶剂和提取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70%乙醇提取2次,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84%。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石榴皮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以没食子酸为对照,福林试剂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760 nm处测定总多酚的含量。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石榴皮中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40%,提取温度55℃,料液比1∶30,提取时间为30 min。该工艺经试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为石榴皮中总多酚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乙醇—水为溶剂提取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滤液用5%的Na Cl盐析,然后对比离子沉淀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盐析法等多种提取方法,并探讨了茶多酚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法提取石榴皮中的石榴多酚,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石榴皮粒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40%乙醇提取,石榴皮粒径为40目,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 15(g∶mL).在该条件下石榴皮多酚的平均提取率为16...  相似文献   

15.
朱鑫鑫  熊志勇  汪烈焰  王辉 《广东化工》2011,38(7):292+291-292,291
以绿茶茶末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用超声波协助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改变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茶醇比),溶剂浓度等条件对产品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助提取茶多酚最佳产率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gmin,料液比1:9,乙醇浓度60%。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高,省溶剂,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新鲜茶为原料提取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工艺方法,讨论了工艺路线和影响因素,并且确定了优惠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以攀枝花野生余甘子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余甘子果冻的最佳研制参数为:余甘子果汁添加量(A)为37.6%;白砂糖添加量(B)为19.3%;鱼胶粉添加量(C)为3.11%;柠檬酸添加量(D)为0.36%。在此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感官评分为81.7分。制得的余甘子果冻产品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标准,保持了余甘子的天然风味及营养。  相似文献   

18.
以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从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方面对薰衣草精油提炼残渣中的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AB-8大孔树脂对薰衣草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70%丙酮酸[V(丙酮)∶V(HCl,1mol·L-1)=7∶3]作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20(g∶mL)、40℃下水浴加热1.0h时多酚提取率最高;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按照AB-8大孔树脂与薰衣草多酚的质量比为450∶1上样时,在10min内吸附率达到90%以上,20min左右可达到吸附饱和,饱和吸附量约为2.5mg·g-1;解附实验表明,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时,10min内即可达到100%的解附率,其中60%的甲醇水溶液可将薰衣草多酚完全洗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东习用药材鲜余甘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广东产鲜余甘子对照药材为参比,对药材鲜余甘子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了提取方法、展开系统、点样量、显色剂等因素对鲜余甘子药材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最佳色谱条件为硅胶G薄层板,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9:9:3:0.2)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试液显色,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斑点分离效果最佳,鲜余甘子药材薄层鉴别特征斑点清晰,耐用性好。结论:该薄层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鲜余甘子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昕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9):916-918
将有机溶剂提取法这一技术应用于提取绿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取时间和有机溶剂的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的考察,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65℃,洗提次数3次,有机溶剂提取时间35 min,有机溶剂浓度55%.在这种条件下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的收率为最高.并采用红外波谱法对提取出的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得出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