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链转移剂对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固含量70%、67%左右的BA/MMA/HAM、BA/MMA/MAA共聚物乳液.发现:链转移剂C12H25SH的使用,使乳胶粒粒径变大,乳液粘度变小,聚合物应力松弛时间缩短,未使用链转移剂的胶膜其拉伸为脆性断裂,使用的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2.
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聚合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合成固含量65.4%的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共聚合过程中乳液胶粒粒径、粒子数、粒子形态、电导、流变性及聚合速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粒径变大,粒子数减少,粒度分布变宽;体系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固含量在60%左右时,体系的粘度忽然变大,在单体刚加完时达最大值,保温反应过程中粘度变小;单体与引发剂同步滴加,聚合反应较平稳;此聚合属于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3.
高固含量VAE/PVAc复合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VAE为种子,选择适宜的乳化剂用量并一次加入,进行VAc半连续乳液聚合,通过电镜可看出获得了大、小粒子共存的复合体系,采用这种以加宽粒径分布为目的聚合工艺,制备出了固含量达到60%的VAE/PVAc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4.
文中主要探讨链转移剂(CTA)十二烷基硫醇(NDM)和内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的加入量对压敏胶(PSA)乳液性能的影响。聚合过程中丙烯酸(AA)与N-MAM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类似,当CTA的量不变时,持粘力随交联剂量的增加而变大,而180°剥离强度和初粘力先增大后减小;当N-MAM的量不变时,持粘力随CTA量增加而减小,180°剥离强度和初粘力则变大。综合考虑CTA的质量分数为0.06%,N-MAM的质量分数为2%时,PSA的粘接性能达到一个最佳平衡,PSA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单体组成与流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在50nm~65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60/40时,乳液可保持低黏度;而当BA/MMA>60/40时,乳液的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段单体比的不同,乳液的乳胶粒分布状态和凝聚形态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多臂星形链转移剂--PTDBA,以AIBN为引发剂,St、MMA为单体,在80 ℃下进行RAFT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PS-CTA与PMMA-CTA.用FT-IR和1H-NMR、13C-NMR表征了两种大分子链转移剂的结构;用SEC/MALLS测定了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发现在阻滞期后大分子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再以PS-CTA为大分子链转移剂,DMAEMA为第二单体进行扩链反应.并用FT-IR和1H-NMR、13C-NMR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链转移剂具有扩链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固含量乳液(St/BA/AA)的合成、乳胶粒径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滴加预乳化液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共聚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含量、固含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浓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及功能单体浓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分布变窄;增加固含量、单体BA用量,乳胶粒径增大,分布加宽.高固含量(St/BA/AA)乳液的平均粒径在150 nm~500 nm范围内,粒径分散系数为1.06~2.5,乳胶粒子呈多分散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同丙烯酸酯缩小甘汪,共聚反应得共聚物中凝胶含量的变化,反应体系中加入调节剂叔十二硫酸,异丙基二硫化黄原酸酯能降低凝胶含量,共聚物在干燥及塑炼过程对凝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含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乳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含羟甲基丙烯酰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膜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随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过程中,活性基团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并求得了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0.
李翔 《包装工程》2017,38(17):91-95
目的制备出多元共聚型丙烯酸酯乳液,并应用于纸塑复合膜中。方法采用乳液共聚合法,优化合成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结果制备胶黏剂的最优工艺条件中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乳化剂OP-10的质量比为1∶3,总质量分数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0.6%;丙烯酸质量分数为5%;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13∶6;乙酸锌质量分数为0.2%;选择预乳化种子滴加方法,预乳化时间为30 min,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440 r/min;滴加与保温时的搅拌速度为400 r/min,保温时间为1 h,单体滴加时间为3 h,滴加温度为80℃,保温温度为83℃;反应结束时加入对苯二酚,其质量分数为0.3%。结论合成的胶黏剂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两亲聚合物为乳化剂研制高固含量乳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AANa)两亲聚合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P(VAC/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为接性能强,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常规乳液。  相似文献   

12.
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设计、溶剂的影响及施工与应用,详细论述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合成研究,讨论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改进,指出了发展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需将新型原材料、改进工艺和特殊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双硫酯为链转移剂的活性自由基水相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通常的自由基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双硫酯链转移剂PhC(S)SCH(CH3)Ph,研究了3种酯类单体的活性自由基水相聚合。发现在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1:3.3-1:4时,可得到多分散性系数小(<1.3),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聚丙烯酸丁酯(PBA)等聚合物;聚合物的分子量随时间和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活性聚合特征;醋酸乙烯酯的聚合未得到理想产物。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时,合适乳化剂为OP-8(占单体量10%);以(NH4)2S2O8引发时,合适乳化剂是十二烷基磺酸钠(占单体量2.4%)与聚乙烯醇(PVA,占单体量1%)的混合乳化体系。油溶性引发剂AIBN具有较好的控制聚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乳液分散相转移催化合成高弹环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乳液分散和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糠叉丙酮改性环氧。该方法使催化体系中的催化剂分散效果好 ,反应液不易结块 ,反应易于控制。在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或四丁基溴化铵作用下 ,碱性催化剂 Na OH水溶液、Na OH乳液、乙醇钠乳液催化糠醛丙酮缩合中后者效果最好。糠叉丙酮改性环氧固结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2 8d的压缩强度 72 .4 MPa、拉伸强度 16 .5MPa、扯断强度 13.8MPa、弹性模量 1.4 0× 10 3 MPa和超过 7.0 0 MPa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5.
新型支化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及其硅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的烷氧基与氯硅烷(CM S)的取代反应,合成了具有支化结构的高硅含量反应性有机硅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M ATS),并用1H-NM 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M ATS为功能性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得了稳定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对乳液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表面接触角、吸水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M ATS分子中的支化型大体积疏水基团能有效提高共聚物的有机硅含量,显著降低聚合物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可制得一类具有优良疏水性及低表面能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含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得的四元体系的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胶粒的微观结构和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及其交联后的溶胀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及其含量和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高硅烷含量硅丙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醇解反应,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水解速度较快的甲氧基置换成水解速度较慢的乙氧基或异丙氧基,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高硅烷含量的硅丙复合乳液。用NMR,GC对硅烷单体进行了结构分析及转化率测试,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共降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高有机硅含量对共聚物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证实了高含量硅烷组分能显著地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